沉沦的藏地
发起人:邝老五  回复数:0   浏览数:1924   最后更新:2012/01/04 14:01:36 by 邝老五
[楼主] 邝老五 2012-01-04 14:01:36
沉沦的藏地

我降生在川西高原藏区,这是命中的注定和生长环境合谋的结果。在我少年的时候,就听我的爷爷常说,在离我家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辉煌的城堡,它雄奇壮观,神圣又神秘,它叫布达拉宫,是人人毕生向往的地方。幼小的心灵里就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去看看,特别是听到家乡经过千辛万苦磕长头朝圣回来的人讲述拉萨的一切,更是让我心驰神往。

我喜欢拉萨,期待去感受和触摸那个美好的地方,但一次次的经历的却是对美好期待的打折。我迷恋古朴的有着岁月痕迹的东西,可是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狂飙突进的推进,高原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现代化的红红绿绿,拉萨发展得过于迅速了,在物质引诱和权力诱招面前,有些没了心的藏人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文化,沉湎于酗酒和赌博,同时这也是最安全无虞的选择。文化的独特性在丧失,城市的相似处却在叠加,在这些看似蓬勃繁荣的背后,留下的却是一个被抽空了的内容。这些变化令我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虽然我已不愿意再伤感,因为生活中处处透着伤感,但伤感依旧会时不时的迎面撞来。

在我的家乡,我的父辈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用藏语交流。小时候,经常在我邻居家听邻居老爷爷诵念藏文经书。而我们这一代,能够流畅使用藏语交流者已寥寥可数。从小时候,我们接受的就是汉语教育,藏文教育根本没有,我对我老家周围佛塔和玛尼堆上的藏文就认不了几个字,藏文就如同天书,对像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来说,都有着一种说不明,也道不清的双重民族文化身份的尴尬和焦虑,逐渐的成为了“陌生”的藏人。一个失去了文化原生性的民族,断了血脉的教育,与土壤决裂的教育,这才是藏人真正的悲剧。在一个物质主义及文化偏执主义兴盛的时代,我们正在逐渐失去母语的根基及温情,正在失去生根立命之本。

拉萨当地的寺院,现在俨然已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观光点,在政府严格稳定的管理和规范下,有些僧人已被放逐和失去自由,已少有寺院僧人的认真求学修行,有的讲经传法也是夹杂着符合某种意识形态的授课,现在倒是门票没少卖。更有甚者,借来精密仪器与寺院有权力者挖取祖先埋下的宝贝共同买卖文物。大昭寺前面的那座红屋,那里常年点着不灭的酥油灯,藏人在它的面前,祈祷着六道轮回的解脱,祈祷着天下苍生的幸福,而红屋的那面墙却被几个驴友以及官方媒体泡制成“艳遇墙”。佛教文化被扭曲而缈无生机,而徒有一个空洞的外壳,信仰的松懈,文化传统的丢失,让快乐和平的天鹅只能匍匐在地上,未能飞向万里晴空。一群失去戒律,失去信仰,失去灵魂的人继而只能变成一群食肉的野兽,一个在自己的地域日渐“被边缘化”的民族,逐渐的就只能是一个传说。

在青藏高原,不仅有雪山、湖泊、牧场,河流、更有茂盛的原始森林和草甸湿地,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高原的山川河流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先从我家乡说起,有那么几十年,包括至今,家乡的原始森林都在遭受到大面积砍伐,我常看到的情景是奔跑在川藏线上运输木材的卡车,源源不断的将木材偷拉盗运出去,每到雨季来临就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直到退耕还林这种疯狂的采伐才有所收敛。破坏利用各种河流的截流筑坝,为修筑电站钻山挖洞的工程到目前也没有停止,我回家一趟,看到沿途一段一段干涸的河流,悲伤无言,那曾经孕育着民族文化的河流已失去了自由奔腾的力量。面对肆意膨胀的欲望,人们总是把更急更大的利益排在前面,在当地流传一首古老的歌谣:“没有了森林,就没有了草原,没有了草原,就没有了牦牛,没有了牦牛,就没有了我们……”。

同时藏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也引来些一批竭泽而渔疯狂开挖的开矿者,他们开挖的矿山在藏人心目中都是不可侵犯的神山,藏人世世代代的和平与安宁都得益于神山的护佑。只要他们一开山,藏民们就都围了过来对着神山磕头,对着神山跪拜煨桑,而神山最终被开凿的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触目惊心的开矿,连拉萨城周围的山脉都不放过。这些种种就是西部开发的特色,我本人不反对开发,但开发本身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土壤和信仰有起码的尊重和交代。在藏人的哲学观中,他们的生存是依赖于自然的馈赠,他们尊重自然,尊重生灵,养成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性与风俗,在高原有信仰的藏人心目中,他们总认为自己仅仅是大自然的过客,所以心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温情。

04年我在拉萨的时候,拉萨周围山上还没山地沙丘,这几年山地沙丘已逼近拉萨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态最脆弱的地区 ,对于环境保护,虽然在藏族的传统教育和风俗里有很多,但在近百年的国人观念中,人们却短视的认为改造自然,统治自然,是人类天经地义的行为,对自然采取的仍然是一种实用主义态度。我们正在透支着我们的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人们应该重新省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对物欲的盲目追求,不仅仅关注当下的社会伦理,也应该时刻关注到我们身边发生着的生态伦理。

作为一个血管中流淌着藏族血液的人,我热爱这里的土地和这里阳光的人们。不可否认藏族中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比1959年以前提高了很多,但一个民族需要的是精神的天空,否则一个仅在物质上富裕的民族实质上是正在走向贫穷。



悠扬的法号已远去 充斥眼前的物化世界

“人的尊严、族群的尊严、文化的尊严、土地的尊严、生活的尊严。如果他族不了解这一点,只习惯以上对下的方式来对待,那再多的物质建设都无法解开那重重的心结。之前到赛德克部落的时候曾经说,如果我当选,我会代表政府向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致上最诚挚的歉意。”——蔡英文《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