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修炼的叙述——李大方访谈
发起人:越王够贱  回复数:2   浏览数:1536   最后更新:2006/04/14 13:53:47 by
[楼主] 越王够贱 2006-04-13 19:31:42
个人修炼的叙述——李大方访谈


        时间:2006年4月4日
        地点:北京管庄李大方工作室
        访谈人:付晓东、孙宁

付晓东(以下简称“付”):展览的名叫“上房抽梯”,从一个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是以一个写实或者叙事性的方法出现在画面上,但实际上这个意义是被抽空的,还有就是说七十年代人处在一个价值观的转折点上,非常迷惘。你自己既是把梯子拿走的人,又是被扔在房顶上的人。
李大方(以下简称“大方”):我个人觉得不迷惘,至少作品不迷惘。它就是一种方法,对我个人说,我表现什么情节,我所在乎的就是表现这个情节的办法。我不在乎它对我是什么意义。我并没觉得我做这个东西迷惘,或者方法上迷惘。我觉得还是挺有趣的。比如说讲述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没有来龙去脉的东西,我觉得叙述本身就很有意思,是我想去叙述。倒不是说要描绘一个有意义的情节或故事,这个不重要。叙述性是更个人化的东西,跟时代没太多关系。我个人化倾向比较严重。有了个人的东西后,很难再集体去解释、总结成一类人。我想这种方法也不是很好。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一旦做到一定程度,或者长期习惯于一个环境,他往往面对的这个世界比较成型了,就会游刃有余地呆在那里。面对很熟悉的东西,往往会觉得没有意义,我都会觉得还会是个很好的解释方法,有趣味在。这个题目很有趣。

孙宁(以下简称“孙”):很多都是潜意识的表现。上房抽梯也有自己被理想主义的东西所引导,没有对错,每个人都处于中间状态。我们这个展览也希望能打破这些固有概念。
大方:我最近的作品有一部分是大马的旧故事,没意义的很老的一男一女谈恋爱的题材。再一部分就是小帽,两个不同环境拼接起来的,象大树那个,面貌不同,但情节和意义上是一样的,从两种不同的方面去表达。打更的老头,是假设他在一个环境里生存。这个来自于一个很老的印象,想艺术化的描述一种熟悉的环境。人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自己的解释。

付:奇怪的不知何用的机器堆在那里造成各种干扰。那个老房子是广东那边的街景?
大方:我觉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机器是编造的,是无意义无功能的东西,是人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这边是上海的房子,中间一块是比利时的房子,胡同里的环境是沈阳的,是我拼接的,是硬性去编造一个故事,没有什么合理性。这种东西比“挖”更有可看性,主要讲述一种生活环境的乐趣,不在于讲什么。这套作品我叫它“旧事”,是印象里的。“罗斯”是我们小时候看得最多的外国名字,是旧时孩子的回忆。有各种各样的线索,而讲述于我就是个乐趣。“罗斯的小帽”,是比较调侃的情节和说法。帽子是作品完成后才加上去的东西,和罗斯的小帽一点关系都没有。

孙:现代人太看重逻辑性了,总是必须给自己一个做事的理由和根源。
大方:都是一个不成熟的过程,环境就是如此。我个人会陷入到一个情景里去画,并不是说按照一样东西去表达一个想法和观念。其实没有太深的想表达什么,有观念也是很隐蔽的。现在我做东西就是为了好玩,让人看着有趣,单纯到一个概念很没意思。象以前做文字一样,强调有文字的符号感,其实没有文字别人也不一定能理解。

付:你的“蹲在方石块上的农民”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这张这个老头的,也是蹲在那里,看着塑料发呆,更象是个在坐禅的人。
大方:这张老头的有中国绘画语言在,构图单一,不会讲一个很合理的情节,是很孤独的,单独列开的,就是想在方法上调节,视觉上改变。发呆的状态能引发人很孤独地去做事的情节。可能会有坐禅的感觉,但我不会故意去宣传这个,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他是活在一个假想的环境和气氛里的,这个和画里的人物没关系,是和艺术家有关,画了一个人很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付:整个场景有点装置的感觉。
大方:是我设计了一个生活环境。从03年的字幕的到05年有现实情节,依然是一种抽象的精神里发生的一个情节,放在一个现实背景里。到今年的对过去事情的回忆方法去讲述,都是联系着的,方法不同,外观不同,东西还是一样。我还是在讲述一种抽象的情节,是人精神中发生的一种生活在假的环境里的现实,是人正常生活里的不同状态。很多时候是环境对于他的意义,是个人面对自己以外的环境的方法。现实环境是合理的,大众化的,个人精神却是很复杂的。这就存在自信不自信的问题,假如你是个很强势的人就会把这个东西合理的发展下去。

付:03年你第一次个展时,感觉你很善于撩拨对方心理,总是隐而不发,制造千钧一发的悬机。你的画是一种精神搏斗,你用你的精神来外化了这个场景及形象,给观众造成一种精神压力,用肢体情节来刺激人的精神中枢。
大方:差不多吧。那时我也在找一种人活动的方式。每个人喜好的方法是不同的,而我则选择了讲述事情这样非常有乐趣的方法,也表明了人寻找方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就象一个木匠做到一定程度,长期做同一活动就会做的很美,最后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完全对木头有感觉。那时候就不能简单的称其为工人了,他有了很多精神在里面,对这个环境有更好的理解。每个人到达一定的境界很多问题都会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

付:这个比较像庄子的观点,除了技术还加进了更多的东西,有更高的审美在。
大方:这个就象中国文化中说的“指代”。一个人在描绘一个风景、环境时,那些对于他也许没什么意义,但他的精神也许就寄托在一个石头一只鸟一个人上了。这是他一生的精神活动,决不会简单的是鸟石头或者人。同样都是寄托,只不过放的地方不同而已。

付:象八大山人一样,画荷花能表现出他一生的境遇、内心的心境以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那其实是一个线索,都能开启内在的含义
大方:对。是用往回收的方法,用一个很小的东西去引发很大的世界。懂中国古典的人都能理解,有指代在里面。外国人会用另一种思路,很精致而复杂,会越做越大。中国人面对一张白纸都能寄托很多的东西,因为他活在一个假的世界里,寄托对他个人来说是个很现实的过程。中国的方法论肯定是有,但我并不是想故意强调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

付:如果说指代性,借此说彼等。我很感兴趣你所指代的是哪方面,你实际想表达的是什么?
大方:一个人面壁的时候你想让他表达什么?都是个人的。我从来没有强调要表达什么目的和意义。

付:是沉浸在完全个人化的内心世界里,所有你的画都会有这种沉浸感在,而不顾其他。营造了一个场域,会让观众跟着沉到里面去。
大方:一个艺术家在做作品的时候一定是沉浸在一个环境里;一个状态里。作品只是一个切片,是瞬间的记录。至少我是如此做作品的。

付:是你自己理想状态的一种外化,也是外人无法进入也无法干扰,对你精神上的表现只是从表面也是无法掌握的。
大方:对。外人完全介入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比较难的。象很多装置的作品你说你怎么能考虑到他的想法?很多作品都是一种状态下才产生的片段。人都有自言自语的时候,是脑子里产生的东西,是个人对自己以外的世界的交流,是个人以外的对立面的交流。叙事性刚出来的时候我并不懂它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盲目的去叙事有什么意思。每个人都不一样,对某种东西的痴迷也不同,能痴迷到去完善它,到大家慢慢能理解你的方法,能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这就是好的。

付:哲学上有四种关系:人和物、人和社会、人和身体、人和精神。你的环境是你已经被自己的心理给滤化了,是个有强烈心理暗示的环境。
大方:对我来说还是一种个人精神中产生的情节,是抽象的。象勃郎宁姐妹写的《呼啸山庄》我很喜欢。那是个抽象的故事,是幻想中的情节和人。我觉得是作者在很黑暗很压抑的状态里形成的,是不真实的,是幻化出来的。我更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有个人独特气质在。还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一样,我眼里它所讲述的并不单纯是个男女的故事,而是说世界上最可怕最好的东西在这书里表现出来的就是欲望。每个人不同的就是他的气质。中间会附加很多问题,做的好的就是把现实和个人结合比较好,否则就容易幼稚,有才华也只是小范围的。个人气质是最吸引人的,也是隐瞒不了的。气质比较抽象,比较笔触,也比较悬念、精简。我没有如此深入地去想过我的作品,都是本能的表达。受过教育的人却又加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因素,否则就象凡高那样纯粹运用本能在画了。现在所谓精英型的艺术就是受过教育的艺术,也许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把智慧藏在作品里,而不是一种无法沟通的粗野,是除了本能以外还能赋予意义的东西。我还是对讲述这种行为上瘾,我用它应付过生活里的压力和苦恼。生活其实就是靠一种方法,一种依靠,而每个人的依靠是不同的。外人会去总结画里的思想在哪里。

孙:当代艺术分几种门类:有的就是在研究艺术的纯语言性,颠覆既有概念;有的是专门表达社会性;有的是情感性。可能会有交叉的地方,但不能混淆了。
大方:我认为最后这个叫原创性。后两种在当代社会更有前途。当代艺术品的各种门类的融合非常厉害。我如果能总结出很好的方法,一旦我成功了,大家就会认为它很有价值有思想。最后,还是要归类到自我修炼,一种内心的修炼。
[沙发:1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04-14 13:18:33
好久没有工作了,全靠老婆帮忙对不住大家了!
[s:74] [s:74] [s:74] [s:74]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板凳:2楼] 顶贴帅哥老婆 2006-04-14 13:53:47
老公好客气哦~~~~
帮老公分担是顶婆应该做的
老公你放心,我不会跟顶贴超人跑的.*>_<*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