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顶级”器材的配置及评价。重点谈谈Linhof、Alpa、Cantax645、Leica、Canon
发起人:越王够贱  回复数:2   浏览数:2436   最后更新:2006/04/14 13:54:13 by
[楼主] 越王够贱 2006-04-13 04:46:57
关于“顶级”器材的配置及评价。重点谈谈Linhof、Alpa、Cantax645、Leica、Canon   转自218,老邱

关于“顶级”摄影器材的配置及评价
重点谈谈Linhof、Alpa、Cantax645、Leica、Canon

文、图:电分

近期,有几位影友建议我写一篇关于“顶级”器材的长文,对此提议,我徘徊了良久。摄影界藏龙卧虎,若要班门弄斧,未免贻笑大方。本人用过一些好器材,朋友中也不乏器材高烧友,常约我把玩,令我大开眼界,其中一位仁兄发烧仅一年,居然马不停蹄地购进了近50万元的各式顶级器材,其烧之高,令人汗颜。考虑到许多影友也许接触不了那么多器材,而今世界又“托儿”横行,害人不浅,本着交流的目的,壮胆写这篇文章,与影友共讨。

对于器材,有些人喜欢听别人谈论,而有些人则对谈论(好)器材者反感。实际上,选择器材是很私人的事情,每人的拍摄题材不同,能承受或愿意的开支不同,还有能承受器材所带来不便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上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我常想,如果能有那么一机一头,可以风光、建筑、人文、人像、微距、打鸟等通杀,同时重量不超过1000克,那该多好!这样就不用考虑器材的问题了,遗憾的是从来没有这样的器材,而且以后也不会有。因此,喜欢几类拍摄题材的影友不得不需要几套器材,随之而来的体积和重量很烦人,而如何选择这几套器材更烦人。多听听不同使用者的意见很有帮助,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去认真使用后才会知道该器材是否够好及是否适合自己。发烧之路,必须在广泛听取意见后亲步走,每迈出一步,都应是值得迈出的才好。

“广泛听取意见”需要讲究科学,不能轻易相信摄影杂志上的测评文章,那些都是器材商付钱请人讲好话的。应该多分析一些对摄影真正迷恋的人的意见。

一、郑重声明:

本文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我已经尽力做到客观。我不是任何一个厂商的“托”,我不会为任何厂商说话,我只针对器材说话。目的只有一个:提供较全面真实的参考,能令一部分人少走弯路。

另外,每个人都对自己选择的器材很有感情,都会象自己的孩子般来爱护,包括保护器材不受破坏及不容他人对自己器材的批评。很遗憾,在谈论器材的时候,我不得不指出它们的优缺点,有些影友可能会接受不了,如发生这种情况,请原谅我的观点,并请相信,我没有针对人,只针对器材。

二、彩色风光摄影顶级器材配置及点评:

就彩色风光摄影而言,选择Linhof意味着器材选择、置换的终结,具体选择Linhof4X5,还是Linhof617或Linhof612,可按需要及个人习惯而定,都能获得顶级的效果。吉尔德变幅617则是综合型的顶级器材,提供了宽幅、变幅及移轴功能。哈苏、禄来、康太时、宾德等120系统不大不小,勉强可用。135系统就别用来拍风光了,那怕徕卡都不行。

(一)在数码时代还有必要购买大幅或宽幅相机吗?

许多人质疑这问题,我也曾认真考虑过。

我并不抵触数码,早在1998年就开始使用数码相机,毕竟数码太方便了,目前还偶而使用,但从不用于重要的拍摄。象我这样对照片质量吹毛求疵者,用什么器材或附件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我就会去用,不管数码还是胶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数码还无法达到反转片的质量,反转片通过电分可得到高质量的数码文件,反过来却无法办到,更何况还少了直接看底片或幻灯的震撼。因此,我仍会继续使用反转片,直到数码的效果能追上反转片为止。

无论数码或胶片都与大、中幅器材无关。因为大、中幅器材大部份使用后背,能很方便地实现数码化而无需任何代价。大幅相机的功能及质量是永远不可能被超越的,大幅相机的最大功能不是大底片,而是移轴,移轴能修正影像变形,能改变清晰平面,能充分发挥摄影人的创意。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后出现4X5、612、617甚至5X7、8X10面积的数码后背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到时,人们会对这个世纪初大家都在争论要不要购买全幅135数码相机感到好笑。

目前的612、617相机大部份还不是后背独立结构,不必担心,很快会向这个方向发展的,吉尔德及骑士617相机已经是这一结构,而ALPA12系列更是高瞻远瞩,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数码及胶片的通用。大幅相机全部是后背独立结构,向数码转换的代价为零。

(二)大幅、宽幅相机是否操作繁琐、缓慢?

大幅相机确实操作繁琐,也相对缓慢,但可以通过熟练使用器材来克服。拍一张片子一般需要10分钟,但如果要抢时机,1分钟也可以拍一张,我2004年的最满意照片就是这样拍下的,当时时机紧迫,我一边支架子一边考虑用哪个镜头及曝光组合,然后飞快地安装机器及镜头,按常用的方式移轴(少量倾斜镜头),用放大镜确认主要部位的清晰度后,关闭快门、设光圈速度、上弦、插入片盒、拉出挡板、曝光,整个过程在1分多钟之内完成。

宽幅没这个问题,可拍得比哈苏更快,因对焦是预设的,直接取景拍摄即可。

(三)选择Linhof真的意味着器材选择、置换的终结?

确实是这样,Linhof拥有最好最实用最可靠的4X5双轨机及617、612宽幅相机,但要意识这一点并不容易。彩色风光是最多人喜欢的摄影题材,但恐怕没有那一位影友买的第一部相机就是Linhof的,一来初级烧友对大幅知之甚少,二来哪怕他相信Linhof是最好的,他也不相信自己会需要那么高级的器材,三来大幅器材的操作难度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只有那些对影象质量非常在意,不在乎为此多付出金钱及繁琐的人,才会最终选择Linhof,当然,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大都会对以前为何买进了那么多“没用”的中小幅器材而后悔。

为何Linhof是最好、最实用、最可靠的?我不想在这罗列它的功能数据,它的好处,需要与其它器材比较后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我首先购买的大幅机是Linhof2000,一段长时间内,我都嫌它笨重,并不了解它比其它牌子高级在那里,直到后来有机会接触其它相机,通过亲手比较,才知道Linhof的笨重、精密甚至它的种种不便,都是为了获得最高质量的照片而设置的。Linhof612、617在使用上比较方便,与其它牌子的同类产品相比,也是重得“过份”,无法,Linhof就是这样,不可能为了减轻重量而牺牲稳定及精密。如果你对彩色风光照片质量非常在意,那么,终极选择是Linhof。

Linhof相机也并非没有缺陷,我所使用的2000型4X5相机,存在润滑油不够耐低温的缺点,2005年初我曾用它到坝上拍摄,早晚零下30多度,机器几乎被冻住,轨道紧得难于推动,要将400毫米镜头推到位置,费尽了力气,手指头受尽折磨!上移摇把也由于低温而打滑,功能作废,当中午气温上升至零下20度时,机器则完全操作自如。

Linhof2000型相机的个别小零件易损坏,如饰皮脱落、折合对焦器破损、后背勾断裂等,虽不影响使用,但作为世界顶级品牌,在这些小问题上做不到尽善尽美,确实令人遗憾。
还有,施耐德著名的72头、90头、400头由于个头太大,在Linhof2000上使用还不算方便,需要去适应。

(四)吉尔德变幅617是另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款机器全球年产量仅五台左右,由德国吉尔德老先生手工打造,大部份人可能都没见过实物,我较幸运,有一位影友买了一机三头(47、80、180头),令我有幸把玩使用几次。其做工达到甚至超过了林哈夫水准,属于综合型的顶级器材,有取景器及机背两种取景方式,提供了宽幅、变幅(66、69、612、614、617)及移轴功能(前组的上下、左右、倾斜,后组不能移轴),其移轴功能不如大幅相机强大,对于风光摄影来说,也基本够用。

功能强大的吉尔德相机,体积比Linhof617大许多,也更加重,不过比起林哈夫4X5加上617来,还是要轻一些,只是不能拍4X5片,另外移轴功能稍欠。

(五)选择哈苏、禄来则意味着在质量与繁琐中作出妥协。

在职业风光摄影师(包括风光大师)中,哈苏的使用者最多,因为哈苏相对轻巧,出片快,素质也过得去,用于印刷12寸的画册能满足客户要求。职业风光摄影师并不追求顶级的质量,而很在乎拍片的效率,在这个前提下,哈苏是最好的选择。我认识一位国家级风光大师,早期他追求艺术,坚持用Linhof拍摄,后来功成名就,改用哈苏了,我很迷惑,特意向他请教,答曰:“用Linhof拍片费用太高,拍摄量少,这样赚不了钱,不如哈苏出片快,成本低,拍起来也不辛苦。”

许多发烧友不明个中原委,看到职业风光摄影师(或风光大师)用哈苏就跟着去买哈苏,这样就不一定正确了,他们中有一小部分狂热发烧友最终还是会步入大幅或宽幅的行列。

职业风光摄影师中几乎没有使用禄来的,烧友中则有相当一部分。哈苏的成像是有利于宽广风光的,禄来则对中近景色及人像的表现较佳,另外,禄来的重量及需充电这一因素令许多向往禄来的人却步。

(六)关于画幅,是Linhof4X5,还是宽幅Linhof617(或612)?

这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把它们都买下当然最好,但毕竟太贵也太重了。建议选择一个为主,另一为辅。

如Linhof4X5配3个头(58、150、400),Linhof617配90头;
或Linhof4X5配2个头(150、400),Linhof617配2头(72、180)。
只考虑Linhof4X5的话,就配4个头(72、120、180、400)。

645、66、67、69片幅都不推荐。如果特喜欢看幻灯而对顶级质量没有过高的追求,那么66或645是不错的选择。

8X10是目前能订到货的最大反转片,但订货渠道非常有限,不一定能按时交货,另外,国内能冲8X10反转片的图片社太少了,似乎北京才有。

(七)大幅4X5的机身、镜头及附件该如何配置?

1、机身:
Linhof 2000是不二之选。目前在产的有2000型及经典型,其中2000方正易携带、能方便使用47以上的广角、没有联动对焦机构;经典型则体积稍大、可联动对焦、广角头使用不方便。风光摄影中联动对焦没有用处,而广角头的使用则相当重要。

2、镜头品牌:
施耐德镜头是不二之选。目前在产的镜头中,施耐德镜头成像真实、层次丰富、色彩丽而不艳,是最好的大幅彩色风光镜头。同样德产的罗顿斯德镜头主要用于建筑及产品,成像稍硬朗,锐度更高,中间层次稍欠,色彩稍闷。日产的尼柯尔、富士龙镜头则不必考虑。

3、镜头焦距与型号:
这是最令人困惑的,初入门者往往满头雾水。我原来有65、90、150、210、300、400六个镜头,后来发现不需要那么多。
[沙发:1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04-14 13:18:15
好久没有工作了,全靠老婆帮忙对不住大家了!
[s:74] [s:74] [s:74] [s:74]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板凳:2楼] 顶贴帅哥老婆 2006-04-14 13:54:13
老公好客气哦~~~~
帮老公分担是顶婆应该做的
老公你放心,我不会跟顶贴超人跑的.*>_<*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