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艺术和反艺术是一种阵发的周期现象,它的意义在于定义的不断重新调整。 转自老邱blog
发起人:越王够贱  回复数:1   浏览数:1727   最后更新:2006/04/11 07:49:26 by
[楼主] 越王够贱 2006-04-11 07:38:15
泛艺术和反艺术是一种阵发的周期现象,它的意义在于定义的不断重新调整。



作为一种中间态势,艺术态势必要从左右两个领域借用资源。不是从日常生活和日常话语中引用材料,就是从癫狂的无意义的行为和话语中引用资源。通常情况下,又成为真实有效的艺术状态,需要对这两者加以适当的编辑和改造,推进到一个合适的点----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经多次涉及。但是,一旦开始这种引用,就很难避免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完全不加改造地对上述两种资源进行不加改造的直接搬用。
直接从日常生活领域搬用事实,并直接宣称其为艺术,这就是泛艺术。
直接从无意义的领域里搬用材料来充当艺术,这就是反艺术。
泛艺术认为什么都是艺术。反艺术认为乱搞就是艺术,二者都把传统上不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带到艺术领域,或者把艺术领域的范围拓宽。典型的反艺术如达达运动,及其后代的翻版,各中各样的新达达运动。典型的泛艺术如所谓波普艺术,或者以现实主义的名义出现的自然主义思潮,或者激进主义的姿态出现的社会运动----如我们在某些女性主义艺术、环境保护艺术等等名目的社会运动中所经常看到的那样。再比如被广泛引用的波依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宣言,也推论了这样一种泛艺术的姿态。
泛艺术和反艺术在理论上如果仔细加以推敲都站不住脚,但它却是历史上一再发生的,周期性发生的事实。事实上,每逢试图规范艺术定义的学院派形成足够的权威,就一定会相应地出现反艺术和泛艺术运动来解构这种权威。
反艺术运动和泛艺术运动的这种直接搬用也会制造极为强烈的刺激性,和典型的艺术体验有所不同,它所引发的感受主要是震惊。是破坏和抛弃一切规则和束缚的解放感。当然,这种解放感在事后反思,往往不见得像人们当初所感受到的那么强烈。但在具体的时空中,他往往能够有效地造成天塌下来的幻觉。它满足了离经叛道的快乐,它的假想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陈词滥调,而是艺术界的陈词滥调。
正如我在此前说过,任何一种日常语言、任何一种日常规范的观念系统都具有一种麻醉能力,都具有造成信赖它的人不反思的麻醉力。艺术手法一旦形成常规,自身也造成对于艺术定义的不反思。艺术效果一旦投入日常语境中生效,也不可避免地形成生效模式的惯例。一直到最后,这种生效变成一种规范,变成不容置疑和天经地义的常规,这时候它就已经融入日常语言之中,它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时他的目的和归宿,恰恰也是新的艺术的假想敌。而此时它正好占据着艺术的名义的地盘,因此新的艺术只能以反艺术和泛艺术的面目出现。
关于反艺术和泛艺术运动的价值的第二种论证是:日常生活自身也在不断地演化,要做到对它持续地有效,相应地,作为对峙者的艺术态也必须不断演化。演化的最激烈的形态就是反艺术和泛艺术。进一步,由于日常生活的演化原因,本身就是因为由于不断地吸收艺术态所输送的内容。现有的艺术态不断地成为新的日常态,而新的艺术态便不得不以反艺术和泛艺术运动的面目出现。
上至艺术理论,下至具体的创作的方法轮,更具体到媒体和材料,这些定义都在不断地重新调整。媒体演进的历史经验也一再证明这一规律,这可以作为第三种论证。任何媒体,在发轫初期总是伴随着反艺术运动和反艺术运动,制造一种乌托邦的喧嚣,制造一种分水岭的幻觉,一种开天辟地的幻觉。而且总是会遭遇究竟算不算艺术这样一种置疑。此后,人们会进入相对具体的、枯燥的,对于这一媒体的各种属性进行研究的语法阶段。在这些语法研究成熟之后,媒体总是会进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的诗学阶段。这时候,它所创造的效果往往能够得到整个社会比较普遍的认同,而前期的反艺术和泛艺术做法总是大量遭到扬弃。此后,这些效果和创造这些效果的手法会成为学院派。随之而来的,就一定是媒体的边缘化阶段。新一代的艺术家会将这一媒体和其他媒体杂交、组合,与新社会运动组合,这些组合总是会叫学院派大跌眼镜。这些边缘性的实验,往往就是以新一轮的反艺术和泛艺术运动的面目出现的。而这新一轮的反艺术和泛艺术运动,恰恰就是更新的媒体的乌托邦阶段。
(思考某种媒体的历史,印证媒体演进是否总是存在如上所说的演变规律。例如:文艺复兴时代写实油画的个案、从1960年代至今录像艺术发展的个案、中国书法史中的个案,如隶书的发展,等等)

所以,反艺术运动和泛艺术运动往往不是艺术行为,而是一种艺术界行为地和一种艺术是行为。不待价值评判标准的艺术史将这样的运动和思潮一一记录在案,只是作为史实现象加以陈述,并没有描述当时当地的人们的感动。事实上,从艺术史的纪录来看,反艺术运动和泛艺术运动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所引发的往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革命或者堕落。革命者在狂欢中,反革命者在恐慌中,双方的话语都激烈而喧嚣。话语和情绪都过去之后,人类依然需要艺术来和日常生活对峙,来和癫狂对峙。反艺术运动和泛艺术运动中的某些成果此时便沉淀下来,凝聚成新的眼光。而一旦这些眼光成为一种新的规范,就会有新的一轮的反艺术和泛艺术现场出现。
反艺术运动和泛艺术运动中的某些成果也可能具有艺术价值,这时候,这些作品往往事实上已经相当大程度上背离了这样一些运动的理想状态。作为艺术品对我们今天依然生效的波依斯的作品,和波依斯自己所宣称的艺术理想是不同的。但作为一种精神运动和价值取向,反艺术运动和泛艺术运动并没有直接创造艺术经验,而是为我们创造艺术经验清理了环境,重新准备了语境。这些做法的意义在于促成我们关于艺术的定义不断的更新调整,促进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不断的重新调整。事实上泛艺术和反艺术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捍卫艺术,防止了艺术自身的腐化。

因此,作为一个总体艺术创作者,我们必定要关注这种周期性出现的反艺术和泛艺术运动。既要能够像它们那样勇敢,从非艺术领域取用资源。又要比它们谨慎,不愿要鲁莽地陷入这类运动的的理论误区。反艺术运动和反艺术运动给我们革命的激情,让我们一时勇敢无畏,却不能保证激动之下的乱搞一定有价值。总体艺术所要做的事情恰恰就是在泛艺术和反艺术的边缘。我们所做的总体艺术医院是不是艺术品,很可疑。很可疑东西恰恰是艺术品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当然,我们应该能够再细究之下,不得不承认这些似乎不太像是艺术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恰恰就是艺术经验。如果我们去做一个所有人都举手表决100%都同意,这样的东西正是所谓学院派,我们做它干嘛?我们把泛艺术和反艺术改造为总体艺术,等于不断的从日常生活领域和癫狂、疯狂的领域去引出力量,去冲击我们僵化的日常生活,和这种僵化的日常生活之中的艺术概念。艺术是艺术的墓志铭,我们将不得不不要过分尊重艺术,我们不得不一直在左右摇摆中行进。
[沙发:1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04-11 07:49:26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