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的呐喊-【看望中国】征稿活动优秀稿件分享
发起人:zhangchi2688  回复数:0   浏览数:1682   最后更新:2011/12/28 10:47:05 by zhangchi2688
[楼主] zhangchi2688 2011-12-28 10:47:05

边缘人的呐喊

——写在《走过一千零一夜》展览之后

文 王文中




作为每个月数着钱过日子的人,我从没敢想过要涉及中国经济这个大圈子。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两次社会调查项目把我推向了中国经济这个大浪潮中。从湘西农村田野调查到东南部黄金海岸的经济调查,由农村到城市,波澜起伏的视觉印象,让我有了话语权,更准确的说让我一个水手有了发牢骚的资本。刚刚从一个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冲撞下被挤压、一个人性被压缩在一间性屋①破旧木板的小孔中的农村走出来,迎面而来的是沿海波涛汹涌的经济巨浪。我就这么惊魂未定地瞟了一眼,恍惚中被吓了一跳,继而平静,而后凝重。我似乎找到了自身经济状况与中国经济现状的一个契合点,找到了一个由“小我”到“大我”哀鸣的扩音器。自身的痛苦彷徨因“呼叫”而转移,溶解在大我的世界。

在这里,我首先声明,我对中国的经济政策不甚了解,一些令人惶恐的数据我也只是道听途说。我甚至不相信书本的权威,就像我在北京感受到初冬的严寒后,到南方出差就毫不犹豫地带上羽绒服一样。很多人说我是“大傻X”,但是我总觉得这样也可以保持我感性思考的独立性。我只由我所见,所闻,谈我之所想。它无权威,无论证,有的只是真实。

2011年11月21日我们从苏州出发,把镜头对准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工厂,了解在我国当前经济大环境下老板、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并与08年金融危机联系起来。现在是08年金融危机过后他们的后续生存状态。三年后的今天在这些人身上映射出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十五天跑了近十个东南沿海城市,拍摄了几十家工厂的生存状态。每个城市面貌上已经没有很多个性上的差异,同样的高楼大厦,偶尔有零星的文化碎片提醒着我,又到了另一个城市。在凤凰西去20000 米——湘西农村田野调查之后的城市经济调查,给我造成强大的心里落差。视觉上的差异,给我的思考造成了误区。有时会不经意把两种不同的地域做硬性的对比,之后很容易用穷和富把二者对立起来。有幸的是,一路的采访和发现把我从贫富差距这一狭隘的思考空间里拉扯出来,让我思维发散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个时代的这个时期沿海城市与偏远山村在当下经济环境下,衍生出一个共性。他们的存在,都是一个被时代压缩的社会空间。苗寨的农民被贫困压缩,为了生存而辛苦地存在着;城市的人们被当下的经济形势压缩,工人、老板陷入利益微薄的时代,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所有城市的点连成一条线,这条线通过各种生存个体的表述与我自身思维的辐射而形成一个面。匆忙的行程,一个接一个的震撼场面,让我的神经由阵痛变得麻木,而麻木苏醒后沉淀下来的是那一沓沓厚重的压得人们喘不过来气的无奈……

义乌的劳务市场门口挤满了人,招工的,找工作的。他们就这样对峙着,在找工作的农民工眼里,这些铺天盖地的招工简章都是漫天飞舞的谎言;在招工人的眼里,这些无聊的民工像是一群游手好闲的无赖,根本不是做事的。当我的镜头对准这些民工时,他们没有回避,恰恰相反他们一拥而来,将我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噪杂的声音散发着他们沉淀在心里很久的怨气。有些怨气甚至已经腐烂变成了仇恨,他们说话时的唾沫星子毫无顾忌的甩在我的脸上,同时重重的抽打着我的心门。面对如此真实的一幕我的心紧缩成一团,手里的摄像机都有些许颤抖。听着他们的愤慨,我想逃离,我怕听到这种声音,我不曾想过他们是如此哀怨的生存着的;我怕接下来听到的会是更惨的故事,我们总是这样无法真正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像这种境况始终要酝酿一段时间的勇气才可以接受的。所幸的是,我还有我的伙伴们,他们引导着这群民工的怒火烧向另一个方向。他们开始渐渐冷静下来,和我的伙伴交谈。但是还是很难做到一对一的交流的,每每到了一个敏感点上,很多人都会一起爆炸。诸如:“你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啊?”。声音便辐射开来,一片噪杂中我听到的是“工资低”,“工作时间长”,“老板说的和做的压根不是一回事”等只言片语,更有甚者把怨气通过肮脏的字眼发泄出来,当然“老板”成了他们语言发泄的对象。




余文细看点击这里:http://www.kanzg.com/ts/index.php/group/topic/topicid-510

【看望中国】大型征稿活动详情与参与方式点击这里:http://www.kanzg.com/ts/index.php/group/topic/topicid-423

走走道丢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