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档案展”重要的不是艺术
发起人:小脚丫丫  回复数:0   浏览数:1841   最后更新:2011/12/10 11:47:52 by 小脚丫丫
[楼主] 小脚丫丫 2011-12-10 11:47:52
“80后档案展”重要的不是艺术

文/徐婉娟

2011年10月29日在宋庄美术馆、万盛美术馆、零公馆开幕的“八零后艺术档案(一)” 展示了约200位80后艺术家的近四百件作品。这个由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牵头的“青年艺术大展”试图展现当下的80后艺术家的群体生态,面对市场活跃的80后艺术家作品的缺席, 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张海涛坦言“这次不是以个人化、精英化为目的的展览,它是一个群体现象的生态展。一个好的展览不仅仅是看作品质量,更要看展览的意图是否具有社会导向性。”此次由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宋庄美术馆、万盛美术馆、零公馆联合主办的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2年1月29日。

从去年栗宪庭老师提出展览方案后,这个80后艺术计划便口口相传到了艺术圈的各个角落。 张海涛表示为了呈现这次展览的整体特征,主办方从中选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次展览并没有刻意地邀请一些目前非常活跃的80后艺术家,我们将作品收集过来以后,摆开来看的时候发现这些艺术家他们作品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客观面貌,所以我们的归类显得自然而且顺理成章。这样归档的目的就是相对真实、客观的反映这个群体的面貌。这和以往以个人化、精英化的展览价值判断不同。”张海涛说。

作为宋庄美术馆这几年都一直在思考“艺术展览价值判断”的问题。张海涛表示,选择什么样的群体去做展览才有意义是应该首要思考的。群体对与现实、文化、经济、社会的影响,比艺术家个人对社会的影响更重要。

在谈到为什么会选择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作为展览讨论时,张海涛表示:“选择80后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和60后、70后的人群相对来说不同。大家一说80后的特征就非常明显。而非60后、70后给人的感觉还是在“传承”。80后是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提倡独生的时代,这一代人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记忆和之前的人群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可能会淡化集体意识形态的问题,强调个性化但是又会受到消费、商业、娱乐化的影响,同时伴随着物质化生存的压力。而普遍被“前辈们”武断的带上一顶“不客观的帽子”,张海涛认为导致这种惯性误读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出于“个人保护”的条件反射性。世界文化的游戏规则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而现在我们就在思考和最终判断这种变化是积极的意义多,还是消极的意义多。”

在采访时,张海涛提及栗宪庭老师曾发出的“重要的不是艺术”这一观点时说道“我们所说的‘重要的不是艺术’并不是不考虑作品质量问题,尽可能的避免一些商品属性强、非原创、模仿痕迹重的作品出现,而考虑更多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张海涛表示,寻找80后艺术的真实特征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艺术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艺术的途径去探究和发现,现实中整体80后这个更庞大的群体对文化、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