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艺术情报 转
发起人:金刚  回复数:1   浏览数:2025   最后更新:2006/03/11 13:39:29 by
[楼主] 金刚 2006-03-11 13:07:15
纽约艺术情报



心理写实的摄影情境

奎葛瑞.库德森(Gregory Crewdson)
鲁英.奥古斯丁画廊(Luhring Augustine Gallery)
531 West 24th St., New York, NY 10011
展期:2002.5.11-2002.6.15
图片:鲁英.奥古斯丁画廊提供

  美国艺术家奎葛瑞.库德森(Gregory Crewdson)日前展出的「微光」(Twilight)系列新作,延续他一贯的大尺寸彩色摄影照片,在实际搭设的场景里,刻意安排模特儿人物的动作表情、灯光的戏剧性效果,试图呈现出美国家庭生活中潜藏的焦虑与不安。擅于在作品中揭露人性心理层面的库德森,是以摄影为其艺术创作的媒材。他每一张停格的作品,彷佛是电影情节的片段,述说着市郊住宅区里人与人之间互动、欲望的故事。库德森的作品,在具有写实细腻美感的彩色摄影里,却蕴含了潜在的种种社会疏离、个人偏执等负面心理,因而突显出作品特殊的张力。



  库德森的摄影作品,在摄影传统的记录性质之外,更运用了后现代艺术风格中常见的虚构情境与角色扮演。在他精心计划的人物场景配置里,包括有与父亲、姊姊围坐在晚餐桌的年轻男孩,亲眼目睹了全身赤裸的母亲,从后院开门进入,母亲身上被雨淋湿,手中还握有庭园的杂草。父亲和姊姊两人彷佛各有心事,只有年轻男孩注意到母亲。男孩讶异、羞涩、不安、欲望之情已隐含在画面之中。也有年轻女孩在房间里,裸身站立面对镜子,画面一角看到床上男子身躯。女孩头轻垂下来,彷佛在与内在最深层的自我对话,脚下的地毯上却有一团污渍。或是一位女子面无表情,横躺在淹了水的客厅地板上,孤独地与房子共生存。静止的水中反映出女子的容颜、身躯,整体构图宁静而凄美。

  除了人物构图之外,库德森也十分强调由光线变化所营造出的情境气氛。他特意选择在天黑前半个钟头内拍摄,由专业灯光师为他设计灯光效果。作品在日夜相交之际,融合了自然天色和人为打光,从刻意讲求真实情境而转换为带有超现实气氛的光线效果。日与夜、明与暗之间模糊的过渡期间,亦正对应了人性心理显性与隐性交迭的灰色地带,暧昧不明,耐人寻味。

  库德森现任教于耶鲁大学摄影系,同时也担任策展人,筹划摄影展。近几年来他的作品于国际间展出的机会频繁,他个人亦十分活跃于纽约艺术圈。库德森探究人性心理的兴趣以及对于艺文活动的爱好,或许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他成长于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母亲是一位舞蹈家,他的父亲则是位心理分析师。父亲的诊疗室即设在家中地下室,他小时候经常趴在客厅地板上,把耳朵贴着地板偷听楼下心理谘商的对话。虽然对话内容并不清楚,但他印象十分深刻,这样依稀听到片刻谈话的情况带给他许多想象的空间。在他的作品里,不难看出童年经验的痕迹。

  库德森表示,他的艺术创作受到许多当代摄影家的影响,像是威廉.依葛斯登(William Eggleston)、罗卡.迪科夏(Philip-Lorca diCorcia)、安瑞.葛思奇(Andreas Gursky)、托马斯.史图(Thomas Struth)、杰夫.沃尔(Jeff Wall)、山姆.泰勒.伍德(Sam Taylor Wood)、辛迪.榭尔门(Cindy Sherman)等人。他的作品也让人联想到美国电影导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戴维.林希(David Lynch)、阿弗特.西屈考克(Alfred Hitchock),把日常生活和戏剧性情节结合的特质;以及爱德华.哈波(Edward Hopper)和艾瑞克.费雪(Eric Fischl)绘画里,藉由光线与场景烘托出人物的内在情绪。

  在库德森的作品里,当代艺术创作与大众生活文化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这或许与他使用摄影照片有关。照片或是电影影片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对于现代人而言,是十分熟悉的影像呈现方式。毕竟,在现代生活中摄影所扮演的角色已深入个人、家庭生活。此外,库德森的摄影,也是从日常生活里寻找题材,在家庭起居的片段里,抽离出隐藏在喜怒哀乐之下,难以明确描述的复杂心情。从青少年、亲子之间、中产阶级等,都成为他影像中描述的对象。库德森的心理写实摄影,试图揭露、剖析心理层面,却又充分追求视觉呈现上的美感,营造出既美丽又恐惧的复合情境,开放给观者自由联想。



■窥视旅人夜眠的镜头

劳拉.莱森 (Laura Larson)
列侬.伟博格画廊 (Lennon, Weinberg, Inc.)
560 Broadway, Suite 308, New York, NY 10012
展期:2002.5.17-2002.6.22
图片:列侬.伟博格画廊提供



  劳拉.莱森(Laura Larson)「Complimentary」系列新作,是以旅馆房间为题材,拍摄凌乱未铺整的卧房。她与迈阿密、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纽奥良、洛杉矶的旅馆取得合作,得以进入使用后但尚未整理前的房间,拍摄下前一晚旅客住房的纪录。这些房间皆保留了旅客暂时居住过的痕迹。房间中的摆设大体一致,包括床铺、床头柜、台灯、电视、椅子等,其中以未铺整的床成为作品的主要重点。这一系列的作品以城市和旅馆房号做为标题。

  观看莱森的作品,跟着她的镜头闯入了休憩的寝室,无可避免地像是窥探他人私密的空间。尽管这些房间似乎只是一个暂时的歇脚处,一个出外人「家」的替代场所,但是,从床单绉褶的纹路、枕头的凹痕、棉被卷起的形状,在在都透露出前一晚的动静。这些各大都会的匆匆过客,停留在陌生的房间,或许枕头不合习惯,或许床垫软硬不适,不管如何,卷曲纠结的床单可能已暗示了一个辗转失眠的夜。

  莱森自一九九六年起,即开始创作一系列与室内空间有关的摄影作品。最初的「家居室内」(Domestic Interiors),她以制作精细的娃娃屋为主题,以近摄的手法拍摄娃娃屋细部,混淆观者原物的实际尺寸。在「我的黑暗处」(My Dark Places)系列里,她在缩小尺寸的模型屋里,重建各种犯罪的现场,有弃置的凶器、血迹等混乱的情景。「任命」(Well-Appointed)系列则是以黑白的大尺寸摄影,捕捉历史名人的故居剪影,把时间重回到过去,在呈现历史名人的财富与品味的同时,暗示出权力与阶级的关联。

  室内空间是一般人绝大多数时间所在的场所,许许多多的人、事、物都可能发生,而旅馆的房间又是属于最私密的场所之一。莱森以类似闯入者的身分,选择拍摄旅馆房间使用后的景况,用相机做了有时间性的记录,在相互交替之中短暂的记录︱︱房间都是一样的,整理过后即涂抹掉了之前旅人使用的种种痕迹,准备迎接下一位旅人。



■从档案记忆中阅读丧失的文化版图

P.S.1当代艺术中心
22-25 Jackson Ave. at 46th Ave.
Long Island City, New York 11101
展期:2002.5.19-2002.9
图片:P.S.1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在希腊当代艺术发展占有重要地位的乔治.哈基米开立(George Hadjimichalis),目前在 P.S.1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七件作品,是其在美国境内第一次的个展。哈基米开立以观念意识为重的绘画以及混合媒材的装置作品,探讨人类记忆、档案数据之间不可忽视的历史变迁,其中也包括当代视觉文化与可知的过去发展的关连。他同时运用三度空间的创作质疑绘画的界限,并尝试研究影像的功能性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经验。

  哈基米开立的艺术创作风格,深受极简主义美学和主题的影响,其创作理念则与他本身相关的希腊历史背景有极深的渊源。他的作品也反映出他对历史、仪式规范,以及考古学的兴趣。一九五四年出生于希腊的哈基米开立,年幼时不爱读书,但却非常热爱学院派绘画,临摹文艺复兴时代大师的杰作。在他十四岁那年,父亲骤逝,对他内心的打击十分沉重,自此之后,对父爱的失落感与怀旧追忆,让他更全心投入于绘画创作。李奇特(Gerhard Richter)和理查德.汉弥顿(Richard Hamilton)的绘画,向他展示了影像观念新的可能,对于他的创作发展方向具有关键性。

  一九七一年时,哈基米开立离开雅典前往英国伦敦就读大学。在七○年代,他经常旅行南美和中东,八○年代初期,他还曾经担任新闻摄影记者。相较于许多在七○年代含有强烈的政治取向的艺术创作,哈基米开立却对于政治图象或意识形态的各种辩证没有兴趣;反之,他是站在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探讨历史前进的模式,其中有虚构,也有实质建设。在目睹地中海地区和东南欧政治版图重整,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攻掠、侵害,甚至是种族屠杀,带给哈基米开立极大的冲击。因为眼见在过去数个世纪以来都和平相处,甚至能够跨越多种族文化之间有形无形的隔阂疆界而相安无事,竟在数年之间转而反目成仇。哈基米开立逐渐把丧父之痛,转移到对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性思考,无法释怀希腊以及其它东南欧各国已丧失文化小区的紧密连结。

  自一九八○年代起,哈基米开立开始发展以档案数据、笔记纪录为出发点的作品,他的取材来源包括笔记本、地图、地势标高图、素描、统计数据、照片、文字、文件等。他坚信没有任何的美学或文化上的价值,能够与历史和政治脱离关系。

  目前展出的《Schiste Odos》(1990-1995)一作,从神话学出发连结到西方历史。哈基米开立以一系列黑白照片、素描,和一张表面处理过的大长桌,呈现出一段古希腊马车道的地理景观,这段马车道正是神话故事传说中欧迪帕厮杀死自己父亲的所在地。《田边布之役》 (The Battle of Dien Bien Phu,1998-2000)则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有关,展示了一整组在越南北部一个偏僻村庄的地图,在这份地势标高地图上,哈基米开立标示出战役中军队补给线受到攻击的位置。这场战役是越法战争最后交战的场地。

  在《影像的小档案柜》(Small Archives of Images,1986/1996-1999),观者面对的是一个有许多小抽屉的木制柜子,拉开各个不同的抽屉,可以看到有小尺寸的绘画、或素描、照片。观者像是打开他人记忆的抽屉,里面藏有个人特殊意义的影像。《九十七个档案头像》(Ninety-Seven Filed Heads, 1999-2000)一作,陈列出一长列塑模头像的黑白照片。这些面部特简化的头像,让人联想到考古人类学的人种模型,也暗指了个人外表与内在本质的理论性关联。



■在<
[沙发:1楼] 黑店老板 2006-03-11 13:39:29
不错的情报,叮叮辛苦了啊!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