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的尴尬 20世纪的80年代末,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中国一些年青的
发起人:hk-art  回复数:2   浏览数:2654   最后更新:2006/03/10 02:46:29 by
[楼主] hk-art 2006-03-09 16:16:20
颠覆的尴尬

陈璐 莫小新
  颠覆是一种时尚。这是近十余年来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给我们的感觉。
    20世纪的80年代末,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中国一些年青的前卫艺术家最先尝试进行了带颠覆意味的实验艺术创作。中国美术界因此引起了一阵激动和恐慌。19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陆续出现了一些由独立策展人策划的实验艺术展为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家自我地诠释颠覆的观念、展示颠覆的艺术提供了平台。于是,一些实验艺术家们携带着自己的构思或想法,昂首挺胸地穿行于中国各大、中城市,一个又一个"前卫"和"实验"让人瞠目结舌、且一个比一个更具颠覆力量,展览从北京办到上海,从南京办到广州,从成都办到南宁,真可谓是雨后春笋,热闹非凡。它们使颠覆成了中国美术的一种时尚。
颠覆之所以成了时尚,是因为当代中国的实验艺术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颠覆共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颠覆实际上是实验艺术的一种出于本性的追求。仔细观察那些成功和"不成功"的实验艺术展、象样和"不象样"的实验艺术画册,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实验艺术展在挑选艺术家及其作品时,都以其是否具有颠覆的杀伤力为原则。实验艺术不仅颠覆着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从字到词、从语法到句式、从语气到标点符号的所有构成因素,而且从观念到实践颠覆着一切原有的与美术相关的概念,颠覆着一切美术造型元素。实验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艺术表现着这种颠覆,也用自己的生活实验和证明着这种颠覆。颠覆几乎成了实验艺术的惟一。今天,在实验艺术家的那儿,颠覆已经由一种潜在意识上升为一种自觉意识,成了实验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观念。"不颠覆则不艺术"已经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和品评标准。于是,颠覆成了一个因被大量运用而泛滥了的词汇,成了一种文化。

    然而有一点不知是否已经为中国的实验艺术家们所觉察到,今天的中国实验艺术家们所钟爱的颠覆,是一个一直遭遇着、现在依然遭遇着传统与现代的挤兑、物质与精神的厮杀、社会与个人的矛盾的东西。这个遭遇,使实验艺术的颠覆陷入了一个集结着无数文化悖论并令实验艺术家们无限尴尬的境地。 一 颠覆与坚守的悖论

    这是一个让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家陷入颠覆带来的"痛苦的快乐"的悖论。我们知道,从一开始,实验艺术家就是以颠覆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不仅有十分明确的颠覆传统的意识,而且有十分明确的坚守自我的原则。问题在于,实验艺术家的颠覆与坚守因追求同一个目的--张扬自我――而构成了一种悖论。为了成就自己,他们坚守自己的某种艺术观念、思想、理论、主张、艺术创作的手段和方法,并用这种坚守努力地颠覆?quot;别人"。但另一方面,还是为了成就自己,实验艺术家们又被迫不断地颠覆掉自己所坚守的东西。他们反对形式,却无法抛弃形式;他们摒弃概念,却用作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概念;他们反对思想,但这反对的武器却又不能不是思想......。中国美术现实的"残酷"竞争使实验艺术家们不能只坚守一种方式、一种语言,使自己消极地陷入一种态势、一种语境、一种平台的被动境地当中。他们必须用不断颠覆自己来"有所作为"。在一些实验艺术展和实验艺术家的工作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试图颠覆某种即成理论与现实的作品。问题在于,他们用以颠覆的方式,常常也支解了他们所坚守的理论。实验艺术家用颠覆打击?quot;别人",但也饱尝了因自我的不能坚守或坚守不住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有"同归于尽"的快乐,或反过来说,这种快乐有 "同归于尽"的痛苦。有实验艺术家甚至就用自己的这种快乐的痛苦做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颠覆与坚守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侣,相互肢解又相互缠绕,陷实验艺术家于"百思不得其解"之中。

二 圈外与圈内的悖论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圈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说谁是圈子里的或说谁不是圈子里的,等于在某个范围、某种层面上判定了谁是艺术家或谁不是艺术家。颠覆意识很强的实验艺术家们对圈子的概念?quot;做法"、甚至对圈子这个词都是十分反感的。他们拒绝进入有既定色彩和形式的圈子。他们用这种拒绝作为自己是实验艺术家的一种证明。然而,圈子能对艺术家的"合法"身份和地位加以社会性的确认,这个"雅俗共赏"的不争事实又使圈子充满了诱惑。于是,加入圈内还是坚守圈外?这个问题成了实验艺术家的两难选择。实验艺术家们聪明地为自己选择了一种边缘的位置。这个边缘,处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真实与谎言之间,前卫与保守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甚至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等。边缘能给予实验艺术家以寻找独特创造的可能,他们在这样的边缘中寻找着自我,确认着自我,寻找着出路和新生。然而,恰是这种边缘的选择,使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家们陷入了圈外与圈内的悖论。中国美术现实的诸多原因,使中国的实验艺术家们既恨圈子,又无法与圈子分离。实验艺术家们都知道,他们一旦进入某个圈内,很快就会死掉,因而他们拒绝圈子。但另一方面,实验艺术家们又都在寻找机会进入某个圈内。对于实验艺术家来说,入圈与不入圈都有许多很铁的主客观原因,无论在圈内或在圈外,都是一种被迫的、非自愿的结果。现实中有大量这样的情况:如果说某实验艺术家是某个圈内的,他会很反感,但如果哪个圈子搞展览没邀请他,他又会很失落。应该说,这种尴尬并不是实验艺术家个体造就的,而是由很多这样与那样的因素构成的。圈子是一?quot;领地"。实验艺术家反感领地,反感那种被某个圈子接受从而被确认的方式,但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地,没有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得以进入这种领地,他们又难以得到确认。而从内心来说,他们需要得到那种确认。这是一个令实验艺术家尴尬的事实。实验艺术家都力图保持自己独立的艺术意识、艺术意志、艺术人格与个性,无论是做生活还是做艺术。但面对圈子,实验艺术家却无法保住自己 "操守"。

三 问题与非问题的悖论

    实验艺术家似乎都十分敏感于生活、时事、政治、自然等诸方面的东西给予他们的刺激。他们敏感于这些刺激让他们感觉到的许多问题。如历史问题、政治问题、信仰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人性问题、人的性问题及所有与人、与人的社会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但几乎所有的实验艺术家都强调,自己所敏感和触及的的问题,不是现成的、先见的、先例的、预设的,而是在现实现境中发现和追问来的。实验艺术家大多强调问题的现在时态,甚至强调问题的正在进行时态。许多实验艺术展为此提出特别要求,被邀请参展的艺术家不能带着孪人伎己玫奈侍饫床握梗
[沙发:1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03-09 16:50:46
我见不得0回复!!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板凳:2楼] 嘿社会先进性 2006-03-10 02:46:29
那个时候他们挺火的
[img]http://www.heilan.com/images_2/news_052.jpg[/img]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