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一位反常的哲学旅行家!
发起人:口黑口黑  回复数:6   浏览数:2500   最后更新:2006/03/14 18:36:03 by
[楼主] 口黑口黑 2006-03-06 14:13:25
福柯(1926-1984)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法兰西的尼采”、“二十世纪的康德”、“萨特之后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知识考古学家、权力-伦理系谱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与萨特、梅洛-庞蒂、德里达、列维-斯特劳斯、巴尔特、德勒兹等人一起揭开了西方20世纪思想文化领域崭新的一页。1926年10月15日,福柯出生于法国西部古城普瓦提埃一个外科医生家庭。
福柯8岁的时候, 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被纳粹分子剌死。这使福柯第一次产生了死亡恐惧。早在圣斯塔尼拉教会高级中学时代, 福柯便对历史哲学感兴趣。1945年离开家乡入巴黎亨利中学, 该校哲学教师法国新黑格尔主义者伊波利特对福柯产生了长久性影响,萨特存在主义风靡法兰西。1946-1951年的巴黎高师生活, 福柯受困于“癫狂”和“同性性欲”,曾想自杀。他爱好的是哲学, 却因身心困惑而不得不重视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这种多领域的自我训练确立了福柯思想的奋斗目标。福柯从时任巴黎索邦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的梅洛-庞蒂那里获取了至关重要的东西, 有助于深入自己所涉问题的核心。1951年开始阅读卡夫卡、克尔凯戈尔、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等人的著作。
1953年开始阅读尼采的《瞧, 这个人》、二战期间德国精神病学著作、巴特神学著作、海贝尔林人类学著作。同年6月,维尔多着手翻译班斯旺热的存在论精神病学的启蒙之作《梦与在》,福柯为之作了长篇序言, 它足够一本小册子的分量。这篇序文发表于1954年, 是福柯的处女作, 对于福柯的整个思想发展, 对于我们准确理解福柯哲学, 都相当重要; 在精神分析学和传统现象学的关系中, 它对精神分析提出了疑问,与胡塞尔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为考古学计划提供了依据;可以说, 是理解福柯哲学的出发方式和基本意图的最基础的文本, 因为决定福柯哲学理路和思想景观的基础术语都可以在这篇序言中找到。这些术语是对福柯自身困境与勤学深思的适当的语言表达, 反过来, 福柯的特殊状况又是其哲学思想的发源地和秘密。1953年8月在意大利Civitavecchia海滩阅读了尼采《不现实的思考》,由此确定了自己的总体研究计划。1954年, 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精神病与人格》, 这本书与他后来的所有著作完全不同。写这本书时, 精神错乱一词具有社会学、历史学和精神病学三层不同含义, 并且混杂在一起, 但后来这三层含义发生分化, 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当然应该明白, 福柯自此已经确定了面向反常现象(精神病和同性性欲)的任务。他自身的反常处境促成了他潜心思考和体验“癫狂”和“性欲”。
1957年, 他完成了博士论文手稿《精神病学史》(即后来的《癫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癫狂的历史》),明确把癫狂和非理性结合起来, 这大大有助于哲学问题的展开。1958年10月, 福柯重写《癫狂与非理性》, 原本不厚的文稿竟成一个大部头, 圣诞节递交给他老师康吉扬。该论文是他在多年漂泊与反常体验中艰难完成的。1961年5月20日获得博士学位, 7月22日的《世界报》将他作为纯粹而年轻的知识分子加以报道。这年11月27日, 写完《临床医学的诞生》),12月25日开始起草《雷蒙•鲁塞尔》一书(1963年5月出版 )。1962年, 成为克莱蒙-费朗大学哲学系心理学教授并任哲学系主任。胡塞尔的遗著《几何学起源》法文版在1962年5月问世, 对巴黎哲学界产生了不小影响。福柯早在50年代便认真阅读这篇作品, 以此加深了他的考古学概念。
福柯在1963年8月开始追问考古学和批判哲学间的关系问题, 并作了大量笔记。这种追问产生了《词与物》(1966年4月出版)。出版时加了一个副标题“人文科学考古学”, 这表明福柯将“人文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我们也完全可以将此书看作是对人文理性的批判, 是一部二十世纪的《纯粹理性批判》。本书出版所产生的轰动效应是空前的, 一版再版, 掀起了一场自萨特存在主义以来最伟大的哲学革命;它是否定历史和战争的象征; “人之死”从此流行起来, 成为该时代的标语。作者本人的学术地位也大大提高了, 乃至不可动摇。如果说, 《词与物》对知识的研究尚是局部性的, 那么, 《知识考古学》试图对这种局部性问题作进一步提炼和延伸。前书以间断性知识图式为核心展开讨论, 后书则以间断性论说为主题对前者引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澄清。
1968年“五月风暴”期间, 福柯仍在突尼斯, 虽未能亲历这次风暴, 但在两月前目睹并支持了突尼斯大学的学生示威运动; 一些学生运动领袖惨遭酷刑和监禁, 受到控告; 7月, 突尼斯政府开庭审判学生运动领袖, 福柯试图出庭保护, 却失败。在法国“五月风暴”前, 华沙、马德里、罗马等地已相继爆发了学生运动。1968年事件使福柯的兴趣转向了社会政治问题, 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福柯思想体系随之更加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1968年底被任命为樊尚实验大学哲学教授,使福柯的教学生涯有了新的转机。1969年1月,樊尚实验大学正式开学,该校教师尤其是福柯领导的哲学系成为“五月风暴”积极分子的中心,同年11月,福柯被选为法兰西学院教授,其哲学思想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
1970年12月2日, 福柯发表法兰西学院教授就职演说,明确提出了权力问题, 区分了考古学描述和系谱学分析,向世人展示了新的学术方向。1971年2月8日, 福柯与历史学家维纳尔-纳凯、《精神》杂志编辑多梅纳克共同创建了监狱调查小组,对近现代西方刑罚制度进行过许多讨论, 分析了近代监禁和监狱的诞生, 反思了当代暴动问题, 意在重思权力主体性结构和权力本质。这些构成《监视与惩》一书的中心内容。监狱调查小组是1968年运动的产物,成了福柯进行新的思想过渡试验的尝试性工具, 大大推动了福柯对监狱的探索, 为《监视与惩罚》积累了大量素材。本书一问世便立即引起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强烈反响, 相继被译成各种文本, 很快成为国际畅销书。这是福柯运用系谱学研究权力、知识、监视、惩罚、监狱间关系的重要成果。它是尼采系谱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也是知识考古学的继续和深化,在法国当代思潮中尤其是在刑法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1976年1月7日开始了本年度讲座“必须保卫社会”的第一讲,主要对权力关系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2月,《知识意识》作为《性史》第一卷出版。1978年1月4日开始的年度讲座“安全、领土和人口”, 标志着福柯的兴趣转向了统治术问题, 以便建立关于安全社会的系谱学,与此同时,开始写作《性史》第二卷, 思考基督教的“肉体”或“肉欲”观念, 试图通过基督教的忏悔活动与良心引导活动来构建色欲的系谱。
1979年1月10日, 法兰西学院年度课“生物政治的产生”论述了自由统治术问题。1980年1月开始的年度课是“活人的统治”, 并打算次年开设关于十九世纪末的虚无主义的讲座。1981年1月7日, 福柯以“主体性与真理”为题开始了他本年度的课程, 开始对自我技术即自我统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1983年3月, 他完成《性史》第二卷《快感的享用》手稿。1984年福柯接受抗菌素治疗, 担心自己患了艾滋病, 但仍带病工作和审定《快感的运用》,3月, 福柯定期上Tarnier医院检查, 总问医生他还能活多久, 死亡时刻威胁着这位普瓦提埃哲人,仍继续撰写《性史》第四卷《肉欲的供词》手稿。5月14日, 《快感的享用》出版, 《性史》第三卷《自我的关切》也在6月出版。入院前的5月29日, 福柯已精疲力竭, 但在家中高兴地接受了青年哲学家斯卡拉和巴尔贝代特的采访, 这是福柯一生中最后一次学术对话。在访谈中, 他第一次透露了海德格尔对他的重要影响。阅读海德格尔使他走上了如此的哲学之途, 因为如果不读海德格尔, 就很可能不会读尼采。6月25日,哲人病逝。
以上显明,福柯是一位反常的哲学旅行家,是一位探索反常现象的大师,敢于进行各种销魂试验,留下的踪迹是个反常的思想旅程,而对同性恋的生存体验和理论探索是这种试验的重点工程,是福柯终生乐此不疲地追求的生存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福柯哲学的一个抒情内核。酷儿理论大胆吸纳、改造、批判了福柯的性论说体系,是一种基于福柯性哲学的销魂试验,因此,不懂福柯,便难以理解酷儿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活上,福柯一生追求销魂试验(伟大的尼采式探索),即极限体验,善于借助著名思想家的论述部分地表达自己、思索自己的困惑、检视自己的言行。他把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十分巧妙地嵌套在其中,盲眼人往往不易觉察。福柯偏好在历史上挖掘反常例证且做考古学描述和系谱学分析,并进行个体性销魂试验,从而揭示知识、权力、伦理的真相。这正是福柯学术工作的价值所在。他的思想美学、生存美学与生存气质完全一致。
正如《福柯与酷儿理论》(英国Icon出版社的“后现代文化交锋”(postmodern encounter)丛书中的一种,中译本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简介:主要探索福柯与“酷儿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对福柯引人入胜的见解、对“酷儿文化”在各方面提出的直言不讳的观点及其进展,包括异性恋规范性、SM癖、行为表现、性倒错、异装、性别终结、解放与差异,晚期资本主义以及艾滋病对理论和实践的冲击等方面,都做了清晰确切的论述。为便于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这本书,这里打算重点给出福柯哲学与酷儿理论相关的一些学理背景
作为“思想家-酷儿”,福柯给当代思想留下了相当丰富的遗产。仅就酷儿理论言,他对知识、权力与性欲三者间有机连接的论说成为酷儿理论最重要的思想来源。正如《福柯与酷儿理论》作者言:“我们可以把福柯看作一副催化剂,一个新起点,一位典范与先行者,同时也可以把他看作不断激发新观念的刺激源。”同时转述福柯的观点:“现代的同性恋现象之起源,相对来说较为晚近些。”这是他最具启发性的一个断言,同是酷儿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副强催化剂。福柯所关注的性论说或性话语,以及构建了性现状的社会话语机制的整体模式构成酷儿理论的原初催化剂。现在越来越流行的看法是,“酷儿”比“男同性恋者”(gay)或“女同性恋者”(lesbian)这样的字眼更能使人们找到认同性,因为“酷儿”意指更为性感,更为超越常规,更加与众不同,更具差异性。我们大体明白从“同性恋”(homosexual)到“男同性恋者”(gay)或“女同性恋者”(lesbian)再到“酷儿”(q
[沙发:1楼] jkluio789 2006-03-06 14:15:58
为什么又沙发?
[板凳:2楼] 嘿乐乐 2006-03-06 16:53:06
太长了,分两天读。。
[地板:3楼] guest 2006-03-13 06:50:02
写的非常之好。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福柯钻进了迷宫,实际上探索哲学是以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为代价在迷宫中穿越。
  哲学确实是要用生命去完成的。
  在此,也向福柯表示最深的敬意。
[4楼] 黑店老板 2006-03-13 07:02:52
妇科老师一直是在癫狂与理性的边缘征战,他一边用滴水见世界的敏锐洞察力描述小人物的小世界,从历史的垃圾堆里面考古。一边可以喝得醉晕晕的在高速公路上用200码的速度飞奔,赶去参加一个性虐待俱乐部的深夜活动!
[5楼] guest 2006-03-14 18:35:08
老听说这个人!原来这么深奥!看8懂!
[6楼] guest 2006-03-14 18:36:03
[quote]下面是引用黑店老板于2006-03-13 15:02发表的:
妇科老师一直是在癫狂与理性的边缘征战,他一边用滴水见世界的敏锐洞察力描述小人物的小世界,从历史的垃圾堆里面考古。一边可以喝得醉晕晕的在高速公路上用200码的速度飞奔,赶去参加一个性虐待俱乐部的深夜活动![/quote]
传说中的牛逼!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