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时代》——作为文化政治的当代艺术专题——沈少民:集体命运的“掌舵者”
发起人:干掉前卫  回复数:0   浏览数:1401   最后更新:2010/09/09 00:00:00 by 干掉前卫
[楼主] 干掉前卫 2010-09-09 00:00:00

沈少民:集体命运的“掌舵者”

文\迈克·杨(Michael Young)




本文发表于《艺术时代》第22期


从被极度扭曲的盆栽植物到手推车上摆放的逝去的共产主义领袖形象,沈少民那阴郁、凄凉,具有病态感的作品评判着人类企图操纵自然与社会的欲求。

寒冬腊月,沈少民宽阔的混凝土结构工作室里冰冷刺骨。周围景色萧疏,由19个相互接临的工作室组成的桥梓艺术公社也丝毫没有消除环境所造就的荒芜与孤寂感。

相比之下,粗狂的建筑中升腾着一种力量。这是艺术家进行思考与创作的地方,也是沈少民早期作品的陈列室。其中有两片中国坠毁火箭的扭曲钢板碎片,每块碎片有1厘米厚,半吨重,旁边有很多关于这两块弯曲碎片在年底将被如何制成装置的草图。人们不禁会想,一位艺术家是如何得到坠毁火箭碎片的呢?

沈少民指着碎片告诉我,“在中国,只要你有钱,你就能买到任何东西”。他或许在暗指,在上世纪90年代的澳大利亚是不可能获得人骨的,然而在中国却已可以。他将人骨与动物骸骨组装并创作了“未知生物”系列(2002-04年)。

尽管他外表显得有些鲁莽,作品呈现着病态感,然而他热情、合群、慷慨、大方。沈少民生于1956年,作为中国知名的实验装置艺术家,在过去20年中他的国际声誉迅速提高。去年在悉尼双年展展示的两件装置作品之一《盆景》(Bonsai,2007)用貌似中世纪的器具将微型植物弯曲成怪诞形状,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这类以基因工程和环境破坏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因社会、经济、政治进步对世界造成的恐慌的人文关怀。沈少民的艺术实践致力于创造一个虚幻现实,其中真实与幻象的分离既证实了观者的逻辑方式,同时也是梦魇的非理性本质。

艺术家在其系列雕塑作品《实验田》(Experimental Field,2002)中将骨材料与动物骨骼混合,产生未知生物的效果,揭露了科学对自然的干预,以及由此造成的进化终结和怪异后果。之后的《未知生物》(Unknown Creature)系列将这种构思提升至更加怪诞的境界,艺术家使用尸骨并对其嫁接、组装创作出一部具有多维想象的动物寓言集,如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侏罗纪(Jurassic)展,巨大的稀奇骨骼指向一个可替代且尚未过时的存在。

如果我们从沈少民早期作品中很难理解其独特的艺术理念,那么“盆景”作品则是最好阐释。

艺术家采用了我们所熟悉的中、日艺术形式,将植物扭曲成另类形态。传统的盆景之美在于其卓然与精致,然而在艺术家的盆景中,螺栓、铁链、钩环与被经年扭曲的植物绞缠于一起,它们既充当折磨工具,又是植物赖以生存的道具。这件作品的构思取自一本关于中国妇女裹脚并含裹脚X光图片的书。沈少民解释说,“树木需十年才能成材,甚至不止十年”。这些作品是他多次到安徽考察的结果,“安徽人都种植盆景,我到很多人家里拜访并请他们帮助我”。

沈少民的作品揭示了人类无情地企图控制自然的尝试,他的盆栽植物则是对极权主义国家中人们是怎样被控制以遵从其国家思想的讽刺性批判。当问及沈少民是否是一位政治艺术家时,他回答说,“当对一个项目有构思时我只是去做,从来不考虑它是否会涉及政治”。不过,艺术言论自由与政治批判风险的界线是所有中国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内化的。

也是在悉尼双年展上展出的《峰会》(Summit,2009),展示了几位共产主义领导人的虚构会议,以硅胶材料塑造与真人等大的形体,列宁、金日成和胡志明等躺在水晶棺中,而卡斯特罗则躺在临终床上,却不肯死去,明白地传递出旧时共产主义已经死亡的信息。艺术家表示,该作品在悉尼展后,也会在新加坡与日本展出。

沈少民说从孩提时始他就喜欢将物体拆卸然后再进行重装。2007年创作的《歼-X战斗机》源于沈少民偶尔在沈阳跳蚤市场上发现绝密隐形飞机蓝本一事,该作品是一个半成品战斗机模型,机身和内架没有结合于一起。作品尺寸足有5米长,却只是一个玩具。不过,除去其外壳,也是现代战斗机的精致之作。由于其设计与制作的精致,这件作品道出了人类尝试控制自然与社会的缺陷。



《奥巴马》 .软框硅胶.170×130×8cm. 2009年


《本拉登》 .软框硅胶. 2009年


《峰会》. 装置. 2011年


沈少民 《歼-X战斗机》之一 装置 2007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