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雕像”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发起人:artfeifei  回复数:3   浏览数:2737   最后更新:2011/09/11 00:00:00 by guest
[楼主] artfeifei 2011-09-11 00:00:00





江小鹣 《孙中山像》 约1930年


民国雕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艺术北京2011•经典艺术博览会专题展)

主办: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

策展人:刘礼宾

展览设计:唐克扬

展览地点: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展览时间:2011年9月15日-18日

预展专场:2011年9月15日




本展览以“民国雕像”为总题,下设“孙中山像和民国公共空间”、“名人堂”两个单元。



前一单元欲通过“孙中山像”和“民国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的揭示,一方面展现民国雕塑的既定成就;另一方面反应民国雕塑所具备的公共性特征。



雕塑进入“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是现代雕塑的重要特征。一方面,这与现代城市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古代雕塑多是“墓葬”、“庙宇”的附属品,现代雕塑成为城市民众的观看的对象,进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社会精英人士对城市发展曾有诸多设想,例如“首都(南京)建设计划”以及“大上海计划”。尽管这些设想未能全部付诸实施,但也为公共雕塑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雕塑作品以视觉形式反映了流行的意识形态。雕像的塑造往往与当时政府的宣传政策、治国方针、政治倾向、经济政策有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许多雕塑家都创作过以孙中山为题材的雕塑,立于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北京等地。无论从作品所表现的对象,还是从作品所放置的位置来看,难以把这些雕塑仅视为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与民国政府各阶段的政府政策均有一定关系。



后一单元欲通过“名人堂”的营造,揭示“公共空间”相对应的“私人空间”,展现民国雕塑的另一重要部分——“名人像”。



早期雕塑家的创作主要以名人题材作品为主。如江小鹣回国后创作的重要作品都是名人题材作品,在李金发回国创作的作品中,除上海南京大戏院的浮雕作品外,基本上也全是名人题材作品。潘玉良回国后创作的重要作品是《王济远像》。此后,刘开渠、王临乙等后期雕塑家的作品名人雕像也占有重要比重。为人塑像,特别是为名人塑像,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空间,也可以得到价格不菲的收入。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雕塑家”的创作空间,借为人树碑立像展现自己的雕塑才能;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熟练掌握西方写实雕塑技法的雕塑家在国内发现的生存机遇。



至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谨以此展作为纪念!惟愿此展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能去除时间的隔阂,激活民国历史的生动性、鲜活性,在缅怀先行者的所思和所行中,正视历史。






滑田友 《陈散原胸像》(铸铜) 1932年



[沙发:1楼] guest 2011-08-29 09:03:54
顶起
[板凳:2楼] guest 2011-08-29 20:21:18

[地板:3楼] guest 2011-09-13 20:44:33
快开展了,欢迎来批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