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建筑装饰中的视觉意识形态--山羊-廖文超个展《译识形》
发起人:嶺画廊  回复数:1   浏览数:2102   最后更新:2011/08/26 23:24:21 by guest
[楼主] 嶺画廊 2011-08-26 23:09:41
集体主义建筑装饰中的视觉意识形态

《集体主义的视觉记忆系列》源自于我对日常生活中始于上个世纪集体主义时代窗格的研究,那个时期的窗格图案有很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它主要集中在厂区,单位和集体宿舍里面,庞大的体量重复的视觉特征,简单的几何形去传统寓意,水泥材质简单工艺,广泛应用等,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向传统吉祥寓意图案,传统手工艺的农耕文化决裂,坚定的走向现代化。
建筑中的这些视觉特征从根本上符合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在向传统决裂的进程中,视觉意识形态在背离传统价值,那么是否有一个新的价值能够被树立,被认可成为这个进程中的核心要素。新价值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才是从根本上实现工业化的开始,也是新中国首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新中国毫无顾忌的向苏联学习,借鉴一套新的文化价值。
我把中国的整个百年历史看成是农民向工人转变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传统的一切都遭到了破坏,传统手工艺没落,传统手工艺人转向产业工人,在共产主义追求取消贫富差别,取消等级差别(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取消阶层差别的要求下,让新国度的人们在无差别中生活即是走向价值的同一性,在整个庞大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了文化和价值的趋同,一个新的文化共同体正在形成。
可以想象在一个没有地域文化差别的时代,文化趋同性的功能就是宗教功能。视觉样式的简单化,重复的视觉特征,审美的单一化,视觉的秩序化等在塑造平均主义价值的同时用庞大的体量,重复和秩序把意识引向了崇高,引向了对工业化想象和礼赞。
我在《集体主义的视觉记忆系列》中,把视点聚焦在对窗格的近距离观察,抽离窗户所在的环境,直面图案本身,由这些窗花组成的图案有一种去情绪的中性化特征,这些铺天盖地的、强制的、秩序化的视觉经验把我引向了崇高。
绘画语言的重复,反复劳作的时间性,强调单色的色彩情绪、氛围和象征,既是对对象的陌生化处理又是对自我经验的呼唤和超越。我企图让每一个画面成为一个吸纳体,无论观者在任何角度,近或是远,画面都能够包容他们,而不是让观者在面对我的作品时产生图像,产生判读,钩沉记忆。我期盼观众消融在我所营造的氛围里,而不是和作品形成对抗。我画面中的光线是主观光线,是心理光线,也是诗意的光线,我试图通过光线去拉拢人们的记忆,呼唤心灵的崇高,展现视觉的神性。我认为视觉意识形态所塑造的价值就是宗教的价值。重复连续的窗花图案组成的画面在视觉上超越了画面的边框,画框之外的继续存在和视觉印象在记忆中的扩张,为画面和心理增加了延伸的空间,可以引向无限和广阔。
在我的作品中我无法放弃对文化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判断,然而我试图让历史信息,让绘画语言隐退在作品的氛围里,让视觉场成为作品最终的归宿。因此我的作品不仅自身单独存在,而且作品彼此呼唤。
本文是为本展自述。
山羊(廖文超)
2011月8日23夜于云岭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