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资料——谢德庆(不断更新补充中)
发起人:来世糠去世垢  回复数:16   浏览数:10609   最后更新:2009/03/04 20:44:19 by guest
[楼主]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04:31
最少我还有呼吸--------------谢德庆

以下图片均转自谢德庆的个人主页
[沙发:1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07:26
谢德庆
转自水银在线   发表于:2005.10.24 12:00


  那个在笼子里自闭一年、每小时打卡一年、自我流浪一年并和一个女人捆绑生活一年,以自己的奇特行为震惊了世界的矮个子谢德庆于1950年12月31日出生于台湾的屏东南洲,他那第一次的天才行为显现也是在台湾而不是像人们所言的在美国纽约。
[板凳:2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14:34
 谢德庆的创作把我们带入无尽的冥想。它提出了难题,却没有提供任何答案。谢德庆的行为没有阐明任何理论,也没有阐发任何确定的概念。相反,它们却以自身作为例子并把提出的问题具体化。谢德庆无论是关心孤独和隔离,自我的界限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或是关心我们的生命嵌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他总是尽可能具体地设法把捉这些问题。他不仅思考这些根本的二难困境,而且,也在它们真切存在的密度、欢乐和恐怖中体验它们。这么做需要不可思议的克制和献身精神。但它也同样需要一种非凡的自觉意志:把自己完全奉献给时间、机缘和物质。顽强地坚持超越现实,拒绝被限制在一堆我们已有的关于现实的理念之中。这才是谢德庆艺术的本质。

  谢德庆每一次行为是一个单独的事件:一次行动或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展开。既然这些行动已经完成,就不能重现或重演。所剩下来的只是痕迹和遗迹。这些痕迹以几种形式存在:有从谢德庆的作品引发的所有想法,比如在这篇随笔中表达的东西;有对这些行为的严格记录,包括海报、照片、录像和艺术家的陈述,所有这些都保存在一张DVD-ROM上。这份大容量的证据极为重要,因为没有见证,谢德庆的创作是不完整的。当然,没有人能知晓艺术家的内在体验,他所能到达的地步只是接受它。在他表演六件作品的时候,艺术家和观众互相面对时存在巨大的隔膜,但是一方对另一方又是必要的。但是要想让这些行为在世界上得以见录,它们就不能完全保持隐蔽。它们不得不在内省的同时还面对外界,除了表演之外还需要见证。就像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一定要有人听到它轰然倒地的声音。谢德庆已经把他的艺术才华呈现给了我们,他的艺术的见证人。我们作为见证人,通过接受它而使那种艺术成为可能。艺术家和观众互相面对时存在巨大的隔膜,但是一方对另一方又是必要的。




以上文字部分转自 西西河
[地板:3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08:58
 第一个一年行为是关于孤独与隔离。它对身份与存在的内在界限提出了疑问。谢德庆让自己直面生存的底线:不多的食物、住所和衣物,缺乏社会接触、物质享受和娱乐机会。我们依靠与他人的交流和外界给予的营养品和刺激来支撑生命。一个人放弃多少还能生存下去?减少至最低的范围意味着什么?没有交流机会和思考记录的思考意味着什么?作为非法移民(那时的),谢德庆在纽约的异乡人经历或许给其行为艺术带来灵感。当然这件作品与世界各地监禁的政治犯的情况产生共鸣。但是谢德庆愿意接受这样恶劣的情况给人们留下了神秘感与不安。
[4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10:25
http://www.ionly.com.cn/film/xdqcard.mov
 第二个一年艺术,被称为时间作品(Time Piece)。谢德庆把工作计时卡插入打卡钟打上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日复一日,整整一年。一位观察者证实了每一天的时间卡。"为了展现时间的进程",谢德庆在此作品开始前理了发,然后让他的头发在那段时间里自然生长。每次,他去打卡钟打卡(左图),摄影机则摄入一个画格。最后,影片把每一天压缩成一秒钟,则一年大约六分钟。

第二个行为关注时间的本质。本质上讲,我们都是沧海一粟。然而,我们很少去关注时间本身的流逝。我们倾向于按照填充时间的活动来考虑时间,或是在不得不等待或想要即刻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才被动地想到时间。而谢德庆在他的行为中抛弃了所有的内容与境遇,以便去体验诸如时间的纯粹流逝之类的过程。通过将我们的社会中把时间等同于工作这一习惯推到极致,他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谢德庆使用了打卡钟,这是一种在工作场所中使用的设备,它机械地将时间划分为精确的等份,并通过对时间消耗的测量来冷酷地判定人的业绩。谢德庆以打卡作为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用时钟(时间)去衡量各种类型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排除了任何特殊内容的时间流逝这一过程本身,成了他的劳动的唯一目的。通过将我们生活中对时间的物化推向极端,谢德庆重新揭示了一种对时间的内在体验,一种纯粹的、宁静的"持续"的感觉。
[5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11:26
 在第三个姑且称为"户外"(Outdoor Piece)的一年行为中,谢德庆在户外生活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从未进入任何建筑或有屋顶的结构。在这一年的大多数情况下,他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曼哈顿下城区(下图),靠着收费电话偶尔与朋友们联系。每天,他都在地图上记录下走过的地方,并标示出吃和睡的地点。

 第三个行为,被视为是第一个行为的反面。由于不被限制在室内,谢德庆尽可能为自己打开户外空间。自我可以由于暴露而枯萎,也可以因为封闭而死亡。在这件作品中,谢德庆把自己抛入一种飘流的状态而成为一个流浪汉。他测试着自己在环境中生存的力量。这些环境通常超越了他自身的控制。住宅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无论是象征性的,还是物质性的,为什么人的需求会如此基本?一个人的住宅如何对确定他的身份起作用?如果强迫一个人不靠这些基本的东西去生存,会发生些什么呢?一旦无家可归,一个人就成了无人瞩目的无名氏。这样无家可归的人除了有被剥夺的感觉之外是否还有自由的感觉呢?纽约有很多迫不得已的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而谢德庆自觉地去分享他们的困境又意味着什么呢?
[6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12:23
 谢德庆的第四个一年行为,副题为艺术/生活(Art/Life),是与Linda Montano合作的。他们二人在一年的时间里,以一条约2.43米长的绳子连在一起(下图)。同时,他们尽量避免实际的接触,这样可各自保留自己的空间感觉。谢德庆与Montano在作品开始前互不相识。但从作品开始后的一年中,他们从未分开过。通过照相和录音带,每天他们都一起记录下他们的时间。

第四个一年艺术让我们思索人类关系是如何起作用的。第一个和第三个一年行为则展示了与世隔离或与之对立的自我。这件作品探索了亲密的界限,什么使得两个独立的人成为夫妇?他们如何面对另一人和周围的世界?保持这么长久的接近,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对于这种接触(这里体现为他们拴在一起)和隐私(这里体现为他们不实际接触),我们如何商讨我们的需要?自我在哪里结束,而他人又从哪里开始?两人能保持多么近的接触,始终保持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使双方都有陌生感?
[7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13:11
 谢德庆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一年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前四次行为艺术的否定。他用了一整年的时间离开艺术--在任何情况下不做艺术、不谈艺术、不读不看艺术、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参与艺术。更确切地说,谢德庆那年"仅仅活着"(Going in Life)。不像其他一年行为,这一年的文字记载极少。既然他没做什么特别的,也就没什么可记录的。

  第五个行为仍然很重要,因为它把前几个行为以一种透视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体验和经历被命名为艺术之后会如何发生变化?艺术和日常生活怎么区分?谢德庆所有的创作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的。在某种意义上,创作是使艺术和生活和谐的一种努力。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在转化为艺术创作后,生活就被美化、被赋予一种特殊的丰富性和意义了呢?或者在被吸收进日常生活的经纬和节奏中之后,艺术就失去了神秘感而被贬入尘世了呢?还有其他料想不到的偶然问题的出现,使得生活或创作的完美成为双重不可能。事情永远不可能像计划的那样运行。所以,在第二个行为中,谢德庆因为睡过了头而错过了几次打孔;在第三个行为中,他因卷进一场打斗而被逮捕,被迫进入室内几小时。在第四个行为中,他和Montano不小心接触了几次。通过标示出这些艺术的细微的缺陷(它们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通过创作一种"仅仅活着"的艺术,谢德庆得以反思这些二难困境。[
[8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13:37
"尘世"是谢德庆最后的方案,持续时间最长,从他36岁生日持续到49岁生日。它被记录下来,不像第五个行为;但不同于前四个,它的记录只发生在回顾中。当谢德庆宣布这一作品时,他说他将做艺术,但只是秘密地做。直到这个行为结束他才公开它的内容和意图。只有在那时,他才发表声明:"我活过来了。"他说了,并且使它延续到了千禧年。

  "尘世"并不像前四个行为那样要求实现特定的条件,也不是像第五个一年行为那样去否定特定的条件。更确切地说,单纯的存在--生存,坚持,延续--成为艺术家要确证的目标。这项创作除了不知不觉地重复在谢德庆日常生活的存在中已然发生过的一切之外,没有做任何别的事。就这样,谢德庆再次重置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尘世"暗示了回顾谢德庆过去所有创作的另一种方法。但是无论谢德庆要从事的工作如何不同寻常,在每一件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它们的重复和融入日常事务,这些工作变得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普通。也许这才是所有之中最重要的转变。
[9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5:15:36
转自西西河

萧 元

  如今的现代艺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变化最大。有许多艺术家不再用画笔和画纸画布进行创作,而是用自己的身体、生活甚至生命进行创作。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笼子,谢德庆把它具体化了。1978—1979一年间,他将自己关在一个笼子里,其间不读书,不看报,不写作,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与任何人作语言交流。本文讲述了他是怎样完成这件作品的过程。

  作品”ONE YEAR PER-FORMANCE 1978——1979”又被称为“笼子”,如果要用一句话对整个作品做出说明,那就是1978年到1979年一年间,谢德庆将自己关在一个笼子里,期间不读书不看报不写作不画画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与任何人作语言交流。

  对于当时还没有获得美国身份更没有所谓艺术机构支持的谢德庆来说,为了能够进入“笼子”,并顺利实现构想以呈现整个作品,谢德庆做了诸多的;隹备。这些;隹备更多的是物质上的。首先,他通过刷盘子打工的收入租到了一处足够大的空房子,每个月需要四百五十美元的租金。那是一家工厂的大厂房,位于纽约哈得逊大街111号的二楼,面积差不多有600平米,房子非常陈旧,但是那种陈旧是谢德庆所喜欢的。几十年过去了,原先的哈得逊大街现在变成了富人区,很多好莱坞明星在那里购房居住,但在当时那里不过是一片破败的景象。谢德庆拿到那个房子之后进行了精明的装修,十巴那个房子分成两半,一半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另一半分隔成好几个房间租给别人,这样自己不仅免费得到了一个工作室,每月还能有一百五十美元的固定收入。这样一租一转租之间谢德庆实际上就成了一个二房东,也正是他这种二房东的身份使他的创作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远在台湾的家里也会在经济上接济他,谢德庆估算他的每件作品需要的经费是差不多两万美元。 [cchere.net 西西河 有乐子没药吃]

  当一个行为作品的构想出现后,在开始实现之前还需要一个律师来对整个创作行为进行公证。谢德庆的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个专门做此类公证的律师,那是一个瘦瘦高高的东欧人。有几撇林肯似的胡子。1978年9月30日下午6点,就是他等谢德庆进到笼子里去了之后,亲自在门上贴上了签有他名字的封条。所有封条加在一起有两百多条,每条上都盖有印章、注有作品的名称以及律师的签名和编号。谢德庆付给那个律师一百五十美元作为酬劳。这是谢德庆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为创作付的律师费用。那天来参加谢德庆进“笼子”仪式的大约有六七十人,他们大多是朋友和艺术家,没有演讲也没有媒体,大家只是看着谢德庆进去,进到笼子里去。很快房间里的人就陆续撤走,谢德庆一人留在了笼子里,他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为期一年的自我囚禁,也是人类第一次以艺术的名义自愿把自己投进“监狱”的不可思议的行为创作。

  整个笼子是谢德庆亲自用松木制作的。三面木栏,一面是墙。在笼子里有一张床,一个洗脸池,一盏小灯,一个马桶,因为马桶不能自动抽水,碰到有大便,谢德庆就把大便用塑料袋装起来,然后由人拿出去。 [cchere.net 西西河 有乐子没药吃]

  在谢德庆的艺术生涯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到,那就是程伟光。程伟光是谢德庆在台北学画期间认识的,一个性格温和的年轻人,似乎无所事事,身上有股无所谓的劲头,最大的兴趣是听音乐,热衷于购买精良的音响。他们的认识与交往在一开始可能是出于对艺术的共同兴趣,但是很早程伟光对于艺术就没什么特别的兴趣了。在谢德庆跳船到美国几年后,程伟光的哥哥给他办移民也到了美国。在美国程伟光似乎还是无所事事,生活对他而言不过是打发时间。但对于谢德庆来说,程伟光首先是朋友,还是同志,也是助手,是他促成谢德庆完成了1978至1979年的作品。程伟光对于谢德庆的所有艺术创作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惊讶与激动,他的工作就是处理谢德庆每月的房租,每天负责送饭,拍照并张贴海报。程伟光当时能够义务替谢德庆工作,一方面是出于友谊,一方面也因为他当时的工作地点就在这个工作室附近。每天三顿.早餐是牛奶、茶,有时候有点面包;中午是牛肉三明治;晚上是专程到中国城购买的芥兰牛肉饭。每天程伟光都在同样的餐厅购买同样的食物,一年之中很少变换花样,这样单调与简单的食物虽然不属于创作上的规定,但是也只能如止匕口巴。 [cchere.com 西西河 有乐子没药吃]

  在刚进“笼子”的头两三个星期,谢德庆曾经)中程伟光强烈地抗议过,因为不能说话,他抗议的方式就只能是摔碗,将吃饭的盘子饭盒狠狠地摔在地上,摔给程伟光看以表示自己对食物的不满意。摔了之后,程伟光转过头来看着谢德庆,就那么看着,显然也很不高兴。两个人就那么看着,呈现出两种不高兴。一个月之后,谢德庆也不再摔碗了,有什么就吃什么。

  程伟光所做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义务的,没有酬劳,但是就谢德庆来说,如果有一天他的作品能够卖掉,他也很愿意将所得分一部分给程伟光,相信程伟光也不会拒绝。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事实上也恰好是程伟光身上那种呆板、消极的特质强调了“笼子”的某种特质,很难想像,谢德庆如果雇佣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激进助理,那样对他的作品未尝不是一种伤害。

  在笼子里,几乎没有春夏秋冬四季。夏天稍微闷热一点,门口安有一台供通风用的电风扇,冬天房间里有暖气供应。要更真切地了解四季,需要通过程伟光所送换洗衣服的提醒,谢德庆定期都会拿到一些换洗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内衣,身上那件白色外套一年都没有换过。程伟光是他了解外界的惟一线索。整个房间很黑,除了那盏小灯以外没有一点光线,对于谢德庆来说,没有白天与黑夜。他要区别的只有一天,一天开始了,一天又过去了。一方面时间对他来说完全没有了什么意义,另一方面他又非常的希望知道时间。他必须要知道这一天是不是开始了,这一天是不是结束了,然后在心里计算还剩下多少天,没有这种计算的话人可能会崩溃。谢德庆有自己计算与区别时间的办法,一方面是通过听,尽力去听周围的环境声音,另一方面就是送饭的程伟光,每送一顿饭就表示时间又过去了,吃完芥兰牛肉饭就意味着一天的结束。 [cchere.com 西西河 有乐子没药吃]

  每过一天,谢德庆就在笼子里的墙壁上划一道印。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心情都非常复杂,一方面很欣喜另一方面又非常失落。欣喜是每划一下就意味着过去了一天,失落是还要过很久才能划下一道,划印成为他每天饶有兴趣的一个工作。他并不刻意要求自己在什么时候划印,比如每次吃完芥兰牛肉饭才划,或者是一起床就划,他不作规定,完全是率性而为,于是划印也成为一个调节他情绪的游戏。有时候他按捺不住很早就把印划了,心里不觉懊悔不已,觉得时间一下子长了起来,似乎一天不再是二十四小时,而是四十二小时了一样。关于这个划印,并不是在此之前就已经被谢德庆设想到了的,而是在进了笼子之后才发现它对自己的重要,需要记录。而且在一意识到这种划印记日的必要性之后,自然就产生了一种次序,每三个星期连在一起,这些记录时间的痕迹后来被他制作成版画公开出售,最高的时候每张售价2000美元。

  每三个星期就会接受一次参观。参观的消息通过纽约各种艺术展览场所的海报广告发送,一到那天,从上午的11点到下午的5点,人们可以自由地来参观谢德庆和他的笼子。这种在规定时间参观而不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随时参观,也许会使人怀疑谢德庆作品的真实性。对此,谢德庆一方面表示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可能雇佣一个人全程地跟踪与记录整个创作过程,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没有这种监控的必要,他的作品不应该靠所谓不欺骗来成立。他认为艺术家只要能展现一个行为能力就行,作品只要真的在进行,艺术家也就不需要二十四小时都暴露在公共场合。 [cchere.net 西西河 有乐子没药吃]

  全年十八天的参观日中所接待的参观人数并不是个庞大的数字,那些来参观的人也不会跟谢德庆恶作剧。只有一次,一个穿着雨衣的老太婆,曾经无意中试图要和谢德庆交谈。那其实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婆,不管哪里有活动,只要她知道都会去。在一个画廊的宣传册子里刊登有“笼子”的展示消息,老太太知道了便专程前往,进到工作室之后到处都找不到供展示的作品,最后就跑到笼子旁边去问里面的谢德庆画廊在哪里?她根本没想到她面前的那个男人和笼子就是作品。

  谢德庆一动不动的坐在地上看着那个老太婆。

  在笼子里,谢德庆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打发时间,这和他在笼子外没有什么区别。而打发时间这个简单的概念也正是“笼子”的直接灵感。在“笼子”这个构想确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谢德庆每天的生活也就是在他的工作室里走来走去,构思自己的作品,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这种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件作品:在工作室一年,一个笼子,就能恰当地层现他想要展现的一切。 [cchere.net 西西河 有乐子没药吃]

  谢德庆曾经一直认为自己是因为挫折感太重而无法进行创作,其实他没有想到自己就在创作之中,他一直就生活在自己的作品里,为了突现这件“作品”他要做的只是把它更明确化更具体化打发时间,无所事事,每天只想着怎么样去创作,不交谈,不写字,不看书,这些细节就是在那一刻明确下来的。永远是打发时间,只不过在笼子里比在笼子外打发时间要来得困难些。尽管如此,谢德庆还是摸索出一些打发时间的办法。

  首先,他在笼子里划分出一个“家”。笼子里有四个角落,谢德庆把放有床的那个角落当成自己的“家”,另外三个墙角就成为他的小公园,这样一来很单一的空间似乎就显得复杂了一些。每天起床之后谢德庆先是在“家”里坐坐,想想问题,然后就可以离开“家”外出散步,从一个角落走到另一个角落,然后再回“家”。

  另外,谢德庆还通过擦笼子里的地板来打发时间,每隔两三天,他就仔仔细细地把地板擦一遍。一年后当大家来迎接他出笼子的时候,离很远就能发现笼子里的地板比外边的地板干净得多。 [cchere.com 西西河 有乐子没药吃]

  谢德庆打发时间的第三种办法,是在他进笼子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培养出来的,就是收集毛发。注意,在这里<
[10楼] 来世糠去世垢 2006-02-20 06:49:19
谢德庆

谢德庆,纽约肯尼迪机场,1992年  


艾未未在纽约认识了来自台湾的行为艺术家谢德庆,成为很好的朋友。
“我在纽约一次租房子的时候偶然认识的。一个餐馆里有一个条子,就看见条子上有一个地址、电话什么的,有房出租。我觉得这个房子很便宜啊,三四百美金一个月。我就打电话过去了。对方说话也结结巴巴的,在美国外国移民很多,所以说话结结巴巴也很正常。去了一看是中国人,他说听我说话像是德国人,结果一看你也是中国人啊。所以我租了他的房子,我是白天去看的房子,等到搬进去了,第一天晚上我才发现我租错了。因为房子下面是一个巨大的迪斯科,昼夜都营业。我的脚就没沾过地面,地板都是颤动的。喧嚣当中住了有一年多,给我留下了后遗症,现在睡觉经常要把喇叭开到最大。谢德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非常认真的。做事很绝对,很纯粹的,而且不惜代价。但是同样他没有在美国遇到任何好的待遇,很少的人真正地了解他在做什么,没有什么重要的展览,也没有人愿意真正去理解他。很小的圈子,很小的范围,和他所作的作品的比例来看的话。所以说谢德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不是说你的努力就会和所谓的社会认同有一个正常的关系。”
[12楼] guest 2008-07-20 05:35:20
顶,老谢!
[13楼] guest 2008-07-22 20:40:19
这才叫行为嘛 [s:323]
给现在“活跃”的小朋友们看看
[14楼] guest 2008-07-23 03:03:46
佩服,彻底服了!  中国当代行为中的牛人
[15楼] guest 2009-02-17 00:17:01
比老邱强多了,老邱还总是不服
[16楼] guest 2009-03-04 20:44:19
就因为谢德庆批评过邱志杰花招太多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