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练习迷失》已于4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发起人:amspacesh  回复数:0   浏览数:2210   最后更新:2011/05/05 10:58:49 by amspacesh
[楼主] amspacesh 2011-05-05 10:58:49

徐喆 作品《逻辑的偶然》道具


徐喆 作品《逻辑的偶然》影像


梁硕 作品《别急》


梁硕 作品《别急》局部


殷漪 作品《四个节拍器和四个节拍器的声音》




“......如果你想在城市里迷失,就像一个人迷失在森林里那样,则需要练习......”上世纪前叶,瓦尔特·本雅明在《世纪之交的柏林童年》之始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有着典型忧郁症气质的哲学家,他在自己想象铺设的个人关系地图中训练如何通向迷津的进口。

当然,21世纪的上海绝没有现代主义忧郁症,然而4位艺术家遇到了一个地下室,他们却也试图以自己的方法练习通向一种迷津,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创作都显得有些放任,缺少计划和过度理想化,又笨拙于逻辑阐释。艺术家在此放任自己的思路像游吟诗人一般游走在这个错落的空间里,自言自语,时断时续,却又能柳暗花明。排除既定思路的牵绊,更多偶然性的因素构成了作品的气质。借用《单向街》里的那句"在所有事物中,都应该由含糊不清替代真确明晰。" 难道说一路捡拾而来的闪烁就不是智慧。这些能量可能来自于我们的文化一向肯定的精神层面的自由.

扑面而来的迷宫般的作品来自梁硕,由枯树枝构建成的走道几乎铺设满整个展厅,每位进入的观者随即进入艺术家所设置的迷津,在走道中的观者可以相互观察和打量到对方,却必须经过游戏框架式的曲折走道才能触及对方,亦或是找到豁然开朗的出口。艺术家似乎刻意制造一种提供“练习”的机会,当进入“过程”的时候,一切还会照旧吗?

艺术家殷漪已装置形式呈现声音艺术作品《四个节拍器和四个节拍器的声音》,试图解决素来对声音如何作为“物”被对待的疑虑,他找寻用麦克风记录节拍器震动的途径阻断声音被空气介质传播的媒介。艺术家任性地去设法抽离声音所依附的发声震动体,这种实现愿望一般获得遐想后的轻松,类似于一个孩童真诚地实验某个自制装置如何能够起飞,理直气壮又无所顾忌。

至于徐喆则延续他一贯看似无厘头态度,这是乐器吗?也许吧,或只是个奇怪的玩具,一切都所谓,在旁人看来,只是几个人在耍弄由廉价的塑料玩具,日常锅碗,旧乐器部件所凑成的古怪玩意儿,并且摆弄出可笑而粗燥的声音而已。艺术家以《逻辑的偶然》的名字记录下吹奏这件器具的过程,切换以不同的地点场景,有意思的是这段看似比较有逻辑安排和计划性的视频记录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效果:原本极具地域代表性的场景,声音却出现了欧洲教堂田野式的气质,随带着的一切都出现了诧异的气息,这诧异的结果也正是艺术家所惊喜的部分。

难得的是我们获得了英国的灯光家Hugo的几件即兴创作,除了代表中国味的诗歌气质的灯光绘画《兰花》之外,艺术家也难免地沾染上了游吟气质,显然在中国独有的水泥马路城市构造中迷失的外乡人身份的作者本人已经无法使用它贯有的理性逻辑,城市的交通环流使得任何身处其中的个体难以辨别个人命运的未来属性,匀速转动的碎片和光速成为环流和人流的一种隐喻和线索延伸,控制与被控早已经在悬置的日常生活空间中无法自我解答。


—— 巢佳幸

am art space 上午艺术空间

BF, 50B Fengxian Rd, Shanghai200041, China
中国上海市静安区奉贤路50号B,G层,200041
T: 8621 63842432

Weibo: weibo.com/u/1915450870
Blog: blog.sina.com.cn/amspacesh
email: amspacesh@yahoo.com.cn

www.amspacesh.com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