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当代艺术权力榜综述
发起人:ba-ba-ba  回复数:0   浏览数:2161   最后更新:2011/05/04 12:24:08 by ba-ba-ba
[楼主] ba-ba-ba 2011-05-04 12:24:08
来源:艺术财经

艺术家 38%

美术馆、机构 15%

批评家、策展人 11%

画廊 10%

拍卖 9%

收藏家、经纪人 9%

艺博会、双年展 4%

其他 4%

拍卖9%

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行情又再度恢复了活力。在经历2008年春拍近2年时间的下调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画廊市场和各个博览会当中的销售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2010年全年油画和当代艺术的成交额取得了10.35亿港元的成交额,仅次于2007年曾创出全年11.26亿港元的成交纪录。与2009年的6.72亿港元相比,增幅达到54%。香港苏富比的2010年油画当代艺术总的成交额7.09亿港元,比2009年的4.62相比增长53%,但是同样少于2007年的8.19亿港元。北京保利2010年当代艺术成交额7.82亿元,与2009年的3.66亿元相比增幅达113%,且高于2007年的7.37亿元的年度成交额。北京匡时、中国嘉德拍卖油画和当代艺术品全年的拍卖成绩也明显优于2009年,但与2007年那波行情高点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此外根据法国Artprice网站最新出版的2009至2010年(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报告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拍卖额为1.78亿美元,超过了英国的1.57亿美元,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紧随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位。该报告认为2010年亚洲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再经历过2008、2009两年的向下调整之后的再度崛起,并且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复苏的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在2010年继续在拍卖市场有高价创出,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在香港苏富比以455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出张晓刚作品在拍卖市场的最高价。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3090万港元的价格被藏家王薇购得,成为目前为止曾梵志作品在拍卖市场成交价格第二高。

经历过上次艺术市场的淘洗,目前藏家购买、收藏作品的心态也更加理性,艺术家创作心态也比较平和,更加向学术标准靠拢,画廊出售作品价格更加合理,拍卖公司选择拍品学术性与商业性兼顾。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正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收藏家、经纪人9%

2010年,在我们明显的感到收藏家对于艺术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之时,收藏者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

抛开老生常谈的“收藏”和“投资”、“投机”这些概念,金融资本与大型机构、新晋与老牌收藏家、大陆与港台东南亚购买力等等这些关键词都促使着艺术市场整体走高。2010年,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更加深入的介入到艺术领域,不仅在上海新开设了民生现代美术馆,而且在收藏上单单是大手笔。2010年民生系在收藏刘小东一人作品的花费上不少于6000万,并且还以3416万拿下的曾梵志《协和医院》,创造了曾梵志作品在内地的拍卖纪录。在个人收藏方面,前几年市场上的“大鳄”买家在2010年更加的出手阔绰。靠金融起家的刘益谦夫、王薇夫妇2010年仅在收藏当代艺术作品方面的开销就不少于2亿元,收藏的重量级作品包括2657万的曾梵志《面具系列》、1400万的刘野《中午的蒙德里安》等多件作品。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王薇在购买作品时不再一味的追逐高价位作品,而是更多的注重以美术史为线的收藏,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藏品。曾经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接盘手的印尼华人藏家余德耀,在本年度又接了一个“大盘”,以4555万元拍下张晓刚作品《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使张晓刚单件作品成交价上达到辉煌。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后,写实绘画的抗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而华谊兄弟总裁王中军在写实油画的收藏上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不仅自己家富收藏,还带动了身边的演员、导演及集团股东参与到写实油画的收藏中来,据说2010年华谊兄弟原始股解禁后,几个大股东在股市套现后即投入到艺术市场的购买中,多个写实油画大件落入包括王中军在内的华谊兄弟股东手中。自己收藏兼为别人代购的寒舍董事长王定乾和陈郁可能是在拍卖季中最累的人,他们有时会跟随拍卖到深夜,并且不落下任何一场重要的拍卖。其中要特别提出的是王定乾,没有他,4.368亿天价成交的宋代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或许至今还被深藏闺中。不仅在拍卖领域,王定乾领导的寒舍集团在2010年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参与了国内数个当代艺术大展,在两岸当代艺术交流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除了在拍卖会上你争我抢外,乔志斌代表了一类新藏家。原本也在拍卖市场购买作品的乔志斌如今频繁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及画廊,看展览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每月有计划的收藏作品。多媒体艺术和年青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成为他目前收藏的重心。

当然还有无数个我们数不上名字也不知道什么身份的隐形藏家,他们的收藏习性、收藏目的不尽相同、无法概括。这种多样性正使得如今的收藏界更加的热闹和有趣。

画廊10%

二级市场中最重要的角色——画廊业在2010年艺术市场中的整体表现不温不火,上榜率依然保持在10%。但经历了为生存而坚守的2009年,画廊行业2010年的暗潮涌动中悄然复苏。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尽管世界经济全面而持续的复苏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来看艺术品的购买力在持续的增长之中,尤其中国本土买家实力的增加,为画廊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品。不少当代艺术画廊主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2010年画廊经营情况比2009年好很多。

本次榜单之中,荣膺画廊业排名首位的是佩斯北京画廊,本年度冷林在主营中国当代艺术大师的定位上走的更加稳妥,把主要的规划锁定在“推出去”和“走进来”两条主线上,成为把中国艺术推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还将国外大师如基弗、村上隆、达明赫斯特的作品带到北京展出。如此规格和级别的展览在中国画廊界实属罕见。翁菱的天安时间画廊则漂亮地完成了华丽转身,充分利用其不可多得的地理优势和翁菱本人的策展交流能力,把艺术家们从艺术界的小圈子带到更为广阔的大众视野中,贯彻了“让更多人来分享艺术”的理念。偏锋新艺术空间和Boers-Li画廊在推广年轻艺术家方面张弛有度,稳步迈进,尤其在艺术品销售方面,甚至超过一些老牌画廊的拓展能力。今年恰逢荣荣映里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成立三周年,他们与思想手计划、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联合策划了首届草场地摄影季,这也是阿尔勒国际摄影节项目第一次在法国以外展出,成为年度重大看点。台湾画廊方面,诚品画廊对推动华人艺术家走向国际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耿桂英将大未来·耿画廊移交给女儿,积极筹备北京画廊的发展事宜,同时TKG基金会的创立也与画廊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互补生态。有着海外背景的香格纳画廊和前波画廊在北京的分部显得有些衰弱,他们将主体力量分别放在上海和纽约继续经营。长征空间则继续自己画廊经营与大型艺术项目策划并行的路线,在连续几年参加伦敦弗瑞兹艺博会之后,又被入选进入2011年巴塞尔艺博会。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大型老牌画廊跃进向前的时候,中小型新生画廊的力量显得有些薄弱,尤其年末一些艺术区的涨租的行为,使得一批原本生存状况不佳的小型画廊更加举步维艰。更多层次的经营方向和健康的经营秩序才是保持整个行业稳定发展的途径。

艺博会、双年展4%

国内各大艺术品拍卖行的春秋两季拍卖都火爆异常、屡破纪录,看似为艺术市场的复苏带来了一丝曙光,但同为二级市场的国内艺术博览会虽然实际成交额一直因“难以统计”成谜,但仅仅是从参展画廊的规格和艺术品的品质,还有现场人气程度来看,与前两年艺术市场兴盛时期相比,显然难掩颓势,重整旗鼓尚须时日。

除了居于榜单25位的香港艺术博览会之外,国内还有“艺术北京”在4月举办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和影像艺术博览会以及9月开幕的经典艺术博览会、CIGE 2011—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广东•国际收藏品及艺术品博览会这5个品牌的6场大型艺术博览会开幕。其中,“艺术北京”、CIGE、“上海当代”一直是中国内地艺术博览会的中坚力量,“艺术广东”是今年新兴的艺博会。

香港艺术博览会(Art HK)虽然是2008年开始举办的新秀,但是依托香港优越的经济地位、国际化的贸易氛围、举办大型博览会的一流硬件设施和管理经验、艺术品进出口免税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对国内外顶级画廊和全球藏家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已然成为现今亚洲最高端和最值得期待的艺术博览会。其他三家内地一线艺博会在去年面临的问题类似,因此采取的举措也趋于一致。他们都招商困难。CIGE和“艺术北京”的参展商七成以上都是内地画廊,其余三成是香港、台湾和国外画廊,欧美画廊占很小部分,更别说一线画廊的缺失了;他们共同的竞争对手都是香港艺术博览会;在共同的危机面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未来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国内藏家上。但国内艺术市场中真正藏家多半集中在传统字画和古董上,前几年进入当代艺术领域的买家中90%是抱着投机的目的,鲜有真正的收藏家,这也需要国内当代艺术博览会付出更多努力。

2010年的大型艺术展也不少,国内目前最具国际化面貌,但也最庞杂的上海双年展、第一次举办就因为参展的川籍艺术家多而被揶揄为“四川双年展”的南京双年展、有“空降双年展”之称的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和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大但整体声势有待提高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悉数登场。其中第一次亮相的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于2010年9月17日在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艺术家田野和意大利策展人马克•梅内古佐共同策划,来自美、英、法、德、加、意、丹麦、荷兰、比利时和中国10个国家的23位艺术家和中国评论家以及国内外媒体空降银川。选择西部这个艺术尚未涉足的地域举办双年展的确是一次冒险,除了 “十一”长假期间,展厅大部分时间都门可罗雀,显然是曲高和寡。但作为当代艺术在西部内陆的破冰之旅,还是意义显著,相比同年其他艺术展的给力不足,显得尤为勇气可嘉,颇具本年度关键词“向上”的精神,但愿这样的双年展不会在下一次就销声匿迹,能够在大漠孤烟直的西部依然坚守。

艺术家38%

2010年,进入权力榜艺术家一共38位,较之2009年的45位有所减少。前十名中,艺术家仍然占据四席,进入前50名的艺术家人数从2009年的20人减为14人。虽然入榜总数有所减少,艺术家势力依旧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圈的核心部分,他们的发力仍然是2010年艺术圈蓬勃向上的最主要因素。这一年艺术家群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大举动。多个超大型群展使得中国艺术家比以往任何一年都以更庞大的气势出现在公众眼前,此外又有数量可观的大型个人回顾展形成了较大的公众影响。

艾未未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长,体现之一是在《Art Review》评选的“年度国际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艾未未从2009年的第43位,一跃升至2010年的第13位。方力钧和张晓刚仍然以一贯的活跃度保持着前十以内的位置,原因之一即为大型个展。其他多位上榜艺术家的上榜理由之一也同样是在2010年举办了影响力较大、质量较高的个展:周春芽、曾梵志、岳敏君、刘小东、蔡国强、谷文达、刘建华、崔岫闻、荣荣&映里、杨茂源、陈文骥、谭平、钟飙、陈文令、曾浩、刘庆和,这一大串艺术家,或是回顾展,或是新作展,皆用作品的集结向艺术圈和自己交出了2010年的工作成果。作品是艺术家影响力最有效的依据,看来这绝对是艺术圈的真理。

值得一提的是周春芽名次上升突出,除了出色的个人大型回顾展,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在2010年一系列慈善活动的开展中显露无遗,以及马爹利非凡艺术家奖项的获得,方方面面的成就令他当之无愧在权力榜上向上冒尖,冲刺到第六位。国内高涨的艺术氛围,也吸引着一些在国际上较为活跃的艺术家回归到内地做展览和活动,典型代表之一便是谷文达,他于国内举办的两个大型个展,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创作。新媒体艺术家的影响力也逐年扩大,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汪建伟、王功新这一波中国当代艺术圈内最早做新媒体的艺术家,以及稍小的杨福东。作为国内影像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荣荣&映里在2010年也有不俗表现。谭平、陈文骥、徐冰和隋建国都是艺术教育和创作并行的典型范例,杨少斌、夏小万和萧昱则是艺术家中较为独特的一类,不受外界影响,埋头持续自己的创作,而他们的作品却往往得到藏家特有的赏识。以喻红、尹秀珍、崔岫闻为代表的女性艺术家在2010年也有亮眼表现,她们中的某些在挖掘和发展年轻女艺术家方面卓有成效,比如喻红策划年轻艺术家展览等,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值得鼓励。

2010年艺术市场一直表现出向上的势头,当代艺术也有一些突破性成绩,而艺术家更重要的责任还在于继续用实验和自由的精神进行有效的艺术实践和创作。活动和展览并非只要是大就有价值,公众影响力也并非大就是有意义,相比于优秀的艺术氛围,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美术馆、艺术学院、公共教育机构15%

2010年,借着艺术品市场回暖的东风,中国的美术馆在展览、活动以及自身建设方面都可谓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国家级美术馆还是民营美术馆,既有新官上任,也有新馆落成,而扩大自身规模和拓展当代艺术的影响力不觉间成了双方的共识,这无疑为201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留下了众多历史性的难忘瞬间。

在展览方面,既有中国美术馆推出的“建构之维——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的“十年曝光——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影像”这样规模宏大的当代艺术群展,也有徐冰、杨茂源、方力钧、崔岫闻、张晓刚先后在今日美术馆以及张洹、周春芽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个展,网罗了国内众多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2010年的上海在美术馆建设方面格外引人注目,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外滩美术馆先后落成,前者推出的开幕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 堪称中国当代艺术30年来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综合的一次研究呈现,后者先后举办的“蔡国强:农民达芬奇”、“2010•曾梵志”两个展览同样出手不凡。而国内其他美术馆同样也在积极拓展着自身的规模:中国美术馆已经展开新馆建设计划、广东美术馆在新馆长罗一平的率领下成立广东美术馆广州大剧院当代馆、包含喜玛拉雅美术馆在内的证大喜玛拉雅中心的落成……这些均是美术馆建设方面的大手笔。

除此之外,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的上海双年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引进的国外重量级展览、炎黄艺术馆推出的“守护敦煌”项目、今日美术馆与马爹利携手推出的“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无论在美术交流还是公益事业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综上不难看出,2010年中国的美术馆迎来了高速发展的一年。

与之相仿,中国的艺术院校和公共教育机构同样也在艺术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美术学院依然是培养当代艺术人才最活跃的前沿阵地,同时也通过与浙江美术馆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展览“国美之路”继承着传统的艺术精髓;四川美术学院在2010年迎来了70岁生日,一系列的展览和校庆活动见证了川美辉煌的历史;亚洲艺术文献库继续着亚洲当代艺术的资料收集工作,并在专题研讨、出版、教育等方面硕果颇丰,这也使得其总监徐文玠在《艺术评论》(《ARTReview》)杂志评选的年度“影响力100”(Power 100)中榜上有名;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通过举办“2010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等活动已经成为国内艺术类非公募基金会的典范;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举办刘小东、杨少斌、喻红等著名艺术家展览、推升年轻艺术家、国际交流、公共教育等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职能,使其成为798艺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批评家和策展人11%

2010年,批评家和策展人所占权力榜的比重依旧不大,也与2009年相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势力仍待进一步加强。

2010年由范迪安、李磊、高世明担任策展人、许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第八届上海双年展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稳中求新的新老策展团队组合作用有目共睹。黄笃三年磨一剑,继续担任 “第二界今日文献展”策展人。而制造了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史最庞大展览“改造历史:2000—2009年中国新艺术”的吕澎,以学术角度梳理过去10 年的当代艺术脉络的同时,也为当代艺术作品提供一个有效销售平台,虽倍受争议,但其“改造历史”的观点也使业内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费大为作为第六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总策展人,使该摄影年展较前五年产生有了显著的提升。台湾策展人胡永芬再次操刀周春芽在上海美术馆的四十年回顾展,正是由于她的不屑努力,使得此次展览成为2010年“一辈子也许就会碰到这一次”的大展。

2010年,中国的美术批评界也不乏亮点。代表中国批评家最高水准的第四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和代表批评家新兴势力的“方法之维——批评与实践”首届青年批评家论坛的成功举办使2010年的中国美术批评界的新老势力齐聚一堂,在如何推动中国艺术批评的学术建设,推出美术批评新人层面取得了有效进展。而在时代美术馆展出的《2010青年批评家提名展》提出的一种全新模式,为青年批评家的学术观念提供了可延展的舞台。

虽然有奋起之心,2010年批评家和策展人整体力量依然薄弱。首先,批评家和策展人的分工并不明确,更多批评家逐渐转向策展人的行业,其独立性值得怀疑。此外中国的当代艺术中虽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中国的当代艺术同时也与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有关,批评界并未延伸出完整的自我体系,使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在艺术市场全力进攻的大环境中,策展人和批评家如何坚守自身的职责,也亟待得到解决。新一代策展人和批评家虽然“野心勃勃”,用行动给艺术界吹进了一股新空气,但学术背景、艺术资源和经验相对不成熟,难以撼动老一代在艺术圈多年苦心经营的稳固地位。未来之路仍将备受洗礼和考验。

其他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