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0 “毁损的礼物”当代艺术展
发起人:two万五  回复数:0   浏览数:1453   最后更新:2008/01/28 03:06:36 by
[楼主] two万五 2008-01-28 03:06:36

[attachment=78214]

“毁损的礼物”当代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07-11-10~2007-11-30
开幕酒会:    2007-11-10 15:00
展览地点:    段落空间

主办单位: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参展人员:    Renate Kratschmer、Jorg Schwarzenberge、Sito Schwarzenberger

我们目前在北京的展览首先表现的是有关破坏美学上的讨论。破坏美学对我们来说越来越具有当代现实普遍的意义,其意义表现在它是作为反映的媒介出现的。也许在北京,在我们生活的现实当中有特别的反映。

  技术上的表现主要是这样的:通过现存的物体来“引用”现实的表现——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物体的状态,其处于使用的中的情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变化过程和“转换”过程。通过起初在使用状态中的变化过程,物体获得了一个新的“质体”。这对我们而言首先就是一个新的美学质体。变化的过程就如同是一个魔术的过程。

  因此我们一般对丢弃物,包括碎部件以及废物、包装物、一次性物品、报纸等感兴趣(包括那些刚刚完全损坏的东西)。

  另一方面,我们制定了一项策略以便使我们能够在北京的逗留期间可以举办一次展览。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使用的物件规定限制要求,要求物件必须轻便,在加工车间只要进行很少量的加工就可以的东西。由于此,不得不改变一些想法,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使用了一家加工车间,我们已经习惯了那里面的几百件专门处理各种材料的专业工具。

  因此,我们首选的材料是PU泡沫板或物件、各种强度的金属丝格子、纺织物、以及各种市场上流通的和我们看得到的材料。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生活经历质体。在北京的经历过程非常特别:“漫步”于市场上和大商场里(我们只得是一种特别的漫步方式)。在如此美妙和宽阔的加工车间里工作真是一个特别的享受。

  对物件上使用的技术同时也就是对现实的引用,这也就是事实上的人类的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人类对我们来说是可以认识的、可以理解的,我们的意思是说,人类通过物体给自己下定义,通过这个定义创造自己的周围世界。人类也就位于我们观察的中心。

  多层次、加工过的摄影照片和图片以各种结构、色彩、格式等形式表现出来各种装潢设计动机、标识以及其他指示符号,并且以其特别的方式完善了表现的主题。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