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吗?
发起人:大药房  回复数:1   浏览数:2222   最后更新:2011/03/13 02:02:18 by guest
[楼主] 大药房 2011-03-12 02:23:43
来源:http://art2010.net/content.asp?id=404

一九二二年,普林龙医生收集欧洲各精神病院内(疯子)的水彩、油画和雕刻作品,出版《精神病人的绘画艺术》一书。一九二四年,以普鲁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者,寄出一封致各精神病院院长的公开信,要求释放所有的精神病人,因为他们认为,精神病人乃是"自身敏感性的受害者"。这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是否有必然的相关性,笔者限于手头的资料,不敢断言。但是“天才”与“疯子”的争论日渐白热化与明朗化,则已是不争的事实。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的说法渊远流长,我们单从精神病学的立场来讨论,也许就可以写成一本皇皇巨著。下面仅先做蜻蜓点水似的提要:一八九一年,隆布罗索曾从史上杰出人物中,开出一长串罹患精神病疾病的惊人名单来。他是首度以有系统的方式企图说服我们,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第一人。精神分析的鼻祖佛洛伊德认为,创造力的泉源乃是性欲升华的结果,他说“艺术家”

与精神官能症病人在基本上同一类型的人”。而克利斯更认为,创造力乃是一种“取悦自我的退行作用”,精神官能症甚至精神症,均会激发当事人的创造力,改善病情,反而会减低他的权利。峦克则以“精神病人为艺术家之瘫痪”一语来形容疯子与天才间的异同。人文心理学家罗洛梅则认为,精神病人与艺术家都是“人类心灵的雷达站”。其间的差别在于精神病人无法将其“内战的预感”以有意义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大众。

行为学派的鼻祖巴夫洛夫,曾将人的人格区分为“艺术型人格”与“思考型人格”两种类型,他说,艺术型人格的人,对外在刺激具有强烈而生动的高度反应性;思考型人格的人,则冷静、深思,

对观念比对感官刺激较有反应性。巴夫洛夫指出,这两种人格类型的人若是罹患精神疾病,艺术型人格的人比较易得的是歇斯底里症或躁郁症,而思考型人格的人较易得的是强迫性精神官能症及精神分裂症。

这条有趣的线索在最近的一些心理测验里已得到部分证明,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曾对十五位创造力特别高的艺术家做心理测验,发现有两位是两极性情感性精神异常者(情绪在躁狂与忧郁两种极端间此起彼落),八位是单极性精神异常者(只表现重复出现的忧郁状态),就个性来分类,十五位中有九位属于循环型情感波动的个性。

就艺术作品本身来考虑,佛洛伊德从精神医院的立场指出,“形式美”只是艺术作品的表面部分,作品的“内涵”才是它更重要的部分。罗洛梅更进一步指出,“形式美”与艺术家的“才能”(诉诸优美形式的技巧)有关,这种“才能”可以经由后天的学习、训练而获得;“内涵”则与艺术家的“原创力”有关,这个“原创力”似乎直涉艺术家自身的人格状态,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也许可以凭后天的学习成为“技巧精湛”的画家,但却无法凭意志力成为具“原创性”的天才型艺术家。峦克亦说,一个人必须先是一个天才,然后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庄子也说过,一个人必先是“真人”,然后始能有“真知”。

这些见解多少都指出,“天才”是人格(性格)上的问题,希腊先哲说“性格即命运”,因此,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会说:“艺术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命运”,他收到命运的驱使,不得不成为一个艺术家。

在将疯子区分为躁郁型(情感性)及精神分裂两大类型,而将一件艺术作品的原创性与技巧性(当然,技巧中的原创性属于前者,此处专指因袭的技巧)分开后,我们对“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的讨论,才能有一个较明晰的概念。

艺术家的“灵感”及“洞察力”。从精神医学的观点来看,所谓“灵感”(或洞察力)是指潜意识自心灵深处迸出,而为意识捕获的一刹那。具原创性的艺术家经常有如下的经验:当灵感迸出时,艺术家会经验到一种“狂喜”,他被驱使将这个“内在实体”在画布上赋予“外在形象”。但外在形象与内在实体中往往有益痛苦的差距,他不眠不休的工作,跟他眼前的画布焦虑地搏斗着,知道差距减至最少。“内在实体”的呈现令他感到满意为止,在作品完成时,他经验到的是搏斗后的虚脱感。

小说家纪德曾说:“不朽的杰作,是由疯狂所唤起,而由理智来完成的”,当蛰伏于潜意识(疯狂)中的灵感迸出时,艺术家的工作是用他意识(理智)的力量,以某种形式(譬如一张四开的画布,或者五言绝句)赋予它具有可传达意义的形象。而意识栅栏分崩离析的精神病人,却无法将他四处泛滥的潜意识洪流,籍意识的架构,在形式中浓缩、提炼出可传达的意义来。

一个艺术家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若果罹患精神疾病,我们观察其作品,发现“原创性”往往增加,但构成作品形式美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即“技巧”的表现则显著降低。这种现象在服食或注射“迷神药物”的艺术家身上也经常可见。

一如普鲁东所言,精神病人为自身敏感性的受害者,那么我们似乎也可以说,艺术家是自身敏感性的受益者。凡人籍夜间的梦来宣泄他的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愿望,而使他在白天能做一个健全、正常的人。艺术家则在他清醒时,籍艺术来宣泄他的原始生命力,而使他成为一个“先知”,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健全的生活下去。可悲的精神病人则把幻想、潜意识的种种当做一种生活方式,而导致不幸的结局。

精神医学对艺术的福音是:“在画布上发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不必再现实生活里发疯”,这个福音对多数精神病人来说也是正确的,当病人在画布上宣泄他千奇百怪的幻想或妄念时,在现实生活里,他会逐渐正常起来。






[沙发:1楼] guest 2011-03-13 02:02:17
疯狗

文/食指

--致奢谈人权的人们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
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
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
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
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
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
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我还不如一条疯狗!
狗急它能跳出墙院,
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
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
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
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
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
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