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彦:水墨是什么
发起人:ba-ba-ba  回复数:0   浏览数:1776   最后更新:2011/02/28 14:29:46 by ba-ba-ba
[楼主] ba-ba-ba 2011-02-28 14:29:46

美讯在线网 www.m6699.com 2011年 02月 28日 11:19 来源:美术报

  “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以一种比以往各届,甚至比以往所有以水墨这一媒材为对象的展览,都更显示了大胆与多元的格局,其中一个显著标志是“在线人间”与“新语传韵”这两部分。在策展人的主持下,引入了原本与水墨没有关系的类型,比如连环画、木刻、插图、动漫甚至雕塑。当然,细看之下,所有这些与水墨没有关系的作品,似乎又和水墨沾了一点边,有那么一种内在的关系,那么一种指向水墨的意图。

  “在线人间”是高千惠策展的,其中有缪晓春的电脑艺术,有刘庆元在墙上即时描绘的“木刻”,有真正的卡通,有历史上著名的漫画与插图,比如吴友如的印刷品,比如丰子恺的漫画,比如贺友直的连环画,还有当年几近泛滥的现成的连环画与日本浮士绘,更有当代艺术家,比如徐冰带有戏谑成分的手绘长卷,比如曹晖原本和所谓水墨毫无关系的动物雕塑,等等。有趣的是,策展人为此展览所起的中文名称是“在线人间”,而英文却是“Com(ic)Media”,一个与中文无甚关系的组合词。中文意思明白,大概想表现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的艺术氛围,虽然其中仍然有过度庞杂的内容,影响了这一名词的所指。英文意思其中也容易理解,是一个通过互窜单词所形成的互文阅读,来显示比词汇表面意思更为复杂的含义。Comic是滑稽的意思,指一种以戏谑、讽刺和幽默为主要内容的连环画;Media是媒介,用括号把Com(ic)一词划开,暗喻互联网中的Com,策展人通过这样一种组词方式,把滑稽、媒介和互联网联结为整体,来显示她的宗旨。从用词看,Com(ic)Media比“在线人间”显然更机智,更有一种特别的隐喻在。不过,尽管策展人宣称,她是通过对作品中呈现的“线性”因素来串联完全不同时代、不同所指与不同类型的作品,但其中大部分仍然与一般意义上的水墨画缺少必然关系。从逻辑上来说,如果水墨的内在特点是“线性”,那么,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所有素描,或者,已经进入沃尔夫林视野中的、属于“线描”类型的作品,比如丢勒,又为什么没有进入策展人的选择之中呢?日本浮士绘确实是“线性”的,但更是版画的。曹晖的雕塑大概和“线性”没有什么关系,我猜想策展人的意图是,其形象本身具有“卡通性”,所以也可以入选。不过,这样一来,你又如何判定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就没有所谓“卡通性”呢?在中国,以这一类英雄为主题的卡通还会少吗?只是大部分鲜为人知而已。总之,在我看来,“在线人间”这一部分的展览颇有智慧,其智慧表现在,通过这么一种似是而非的“线性”之类的说法,巧妙地在水墨当中“搅局”,以期引起注意甚至非议。

  果然,非议就在会上出现了。水墨画家靳卫红博士在私底下和公开的发言中一再表示,水墨必须有自己的边界,因为,如果没有这一边界,那么,我们还画水墨干嘛?这些作品还叫做水墨干嘛?

  靳卫红博士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问题。自从西方现代性强行进入中国以来,自从中国社会被迫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以来,水墨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几代中国以这一媒材为工作方式的艺术家。先是有传统与创新的争论,接着有新山水画,有引入西方素描概念、以革命为对象的写实人物画,更有“文革”的红光亮国画。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于是出现了“新文人画”与“实验水墨”这样两股潮流,一方面试图回归传统;另一方面则尝试重建其与现代性的关系。其中的是非曲折多有讨论,余绪则绵延至今。不管这两种潮流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但坚守水墨这一领域,维护水墨这一边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导致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水墨中人在往前突围的时候,却往往弄不清楚自己的后方在哪儿,这说明边界问题的严重性与暧昧性,尤其在一系列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呈现在水墨领域的争论,居然限定在一个画种概念之内,这多少显示了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困境。

  我不关心这一争论的结论。可能这是一场永远没有正确结论、因而是永无休止的争论。但是,我要强调,我非常同情靳卫红博士的焦虑,这个焦虑其实包含着对循环性创新的否定,而相信绘画,在她眼中,当然是水墨,仍然具有一种超越表面创新的价值观存在;否则,坚持水墨创作的合法性就会荡然无存,所谓水墨也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可能无法有答案的问题:水墨是什么?

  “在线人间”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甚至,策展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否定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水墨是什么,可能是这一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最重要的收获,没有结局的收获。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