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病人中发掘天才(金陵晚报)
发起人:香烟头  回复数:0   浏览数:2079   最后更新:2011/01/11 18:41:31 by 香烟头
[楼主] 香烟头 2011-01-11 18:41:31



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填补国内“癫狂艺术”空白

来源:金陵晚报 记者:吴聪灵 2010年12月11日

“你要是给我尺子,我会画得更好些。”38岁的史画力指着自己的作品跟郭海平提意见。他画的是一个遍布网格的球门,下面还有题字:愿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郭海平找来尺子给他,建议他重画一幅,他不要了:“行了,就这副。马马虎虎吧!”
这个房间里,还有数十名与史画力一样,分别患有精神分裂、智障或自闭症的少年与成年人,都在挥笔作画。郭海平称他们为“画家”。
这是郭海平的原形艺术中心成立以来,首次被邀请现场观察“画家”们作画,然后,期待着从中发现艺术天才。
这是他创办原形艺术中心的初衷。他说,当天作画的20余人中,已经发现了一两个令他惊艳的好苗子。

与精神病人同住3个月
郭海平,南京知名画家,十多年前就玩过行为艺术,在圈内颇有知名度。可对精神病人的艺术创作感兴趣,还有一些渊源——他的哥哥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读毛选过度投入而精神分裂。从此,对这个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成为他心头的痛。
艺术创作历程中,他发现了西方很多艺术家创作都是在癫狂状态下完成的:“他们不把精神分裂者当病人,而是艺术天才,这些人的创作激情收到充分的尊重与呵护!”
而在国内他所见的病人,却是长期服药,被当作危险品层层包裹,根本没有权利去享受创作的乐趣。
4年前,郭海平带上画笔,只身进入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与病人朝夕相处3个月,从500多个病人中发现了11个有艺术天赋的病人。如今,这11个病人中,一个已经死了,一个出院了,还有9个人在医院接受治疗。

艺术中心成立填补国内空白
这样的一次尝试,并不能令他的梦想实现,因为体制上的种种限制,由家属监护、在精神病院服药住院的病人,天赋再高,所能接受郭海平帮助的限度,也有限。他想到自己成立机构,让那些想画的病人自己来画。
四处奔走,他终于在今年7月,与合作者曾丽华拿到了批文,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精神病人艺术中心——南京原形艺术中心。这个位于江心洲小岛上的创作室,寄托了郭海平与诸多精神病人家属的梦想。
艺术中心成立的消息刚一发布,多家民间组织与他们联系,希望将自己所在团体的精神分裂、智障或自闭患者的艺术创作送给郭海平来“鉴定”。“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家,南京都有3家找我们了。”而昨日举办的这场“笔试”,则是原形艺术中心首次“外出招生”。

现场考察发现“天才”
从十来岁到四十来岁,20余名被郭海平称为“画家”的面试者各自坐在桌前。郭海平强调不要给他们任何的干扰,因此,监护人全都坐到边上。有笔有纸,接下来的画面,就由着他们自由呈现。38岁的史画力很认真地画直线——一个框形的球门,球门里是密布的均衡的横线竖线,他在画足球网。整个画面,没有足球,没有球员,只有一张网。史画力在网下加了两行字:“愿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画毕,他开始点评中国足球的弱点,认为,如果按照他的意见去训练改进,中国足球完全可以打出国际水平。
郭海平没有在意他这些言论,他在意的是“画家”笔下的那种对规则与秩序感的追求:“这是他内心的球门,不仅仅表达的是他对中国足球的关注。如果我们想要透过这副画了解到他内心更多的东西,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沟通。”
最让郭海平经验的,还是一个叫周建的“画家”。周建从未上过学,这是第一次拿笔画画。他一共画了两张。第一张,还是在找感觉,没有进入状态。画完之后,他很快画第二张,有房子,有人,造型很独特,人的身体与房子的结构,都是用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组合来表现。郭海平说,他一开始就关注到周建了:“他是一坐下来就开始画的,说明他很喜欢画,很有兴趣。从而第一幅到第二幅,进步特别大。第一次摸笔就可以画出这样的作品来,说明他内心的世界非常独特,以后发展的空间也很大。”郭海平说,这是他目前为止所看到的“画家”作品中,最有特点的作品。
他的画,给了“画家”监护人以极大的信心。全场的掌声里透着一股子欢快。

期待下一位癫狂艺术家
所有作品收上来,点评了六七位之后,郭海平没有全部点评完。“一部分作品,是社会化训练出来的。我们要的是原生态,是充分尊重画家自己内心的表达。不指导,不教他们,排除外界的干扰,还给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这种对创作者个性特质的充分尊重,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也有机构给我们送过他们那里病人的作品来,说是选好的。我们一看,都不行,全是教出来的。机构负责人就讲,不要教吗?后来我们去找他们第一次没教时画的作品,就找到一个叫敏敏的女孩,他的画个性十足。”郭海平所看中的这个“画家”,恰恰是该机构中最难“管理”的一位。“叫她好好画,就是不听。平时也不听话。喜欢撕纸,手上动作不停。叫他剥毛豆,一个人能赶上五六个人的速度。”
敏敏的画,如今已被挂在原形艺术中心的墙上了。
让郭海平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精神分裂症家属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明白了一点:疯子与天才一步之遥,其实不在于“疯子”自己,而在于社会人是否愿意再向前一步去看待他们,并且,愿意给他们平台,让他们呈现天才的独特魅力。
经他的手,已经有一两位精神分裂者的画作,进入国际艺术领域:“在国外,不论精神状态如何,艺术家是有充分创作自有的,所以,他们对来自中国的这些癫狂艺术作品,非常喜爱。”这也填补了国际绘画艺术领域中,中国艺术家独缺的空白。
下一位癫狂艺术家是谁?郭海平拭目以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