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米巴巴讲座补遗三(赵汀阳)
发起人:叮叮  回复数:2   浏览数:2248   最后更新:2011/01/02 11:50:16 by guest
[楼主] 叮叮 2011-01-01 00:32:02
霍米巴巴讲座补遗三(赵汀阳)
2010-12-20 20:03:49


转自豆瓣 新伟的日记

赵汀阳一上来就坦诚地说:后殖民主义与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印度的文化/历史被英国殖民者割裂,而中国有连贯的“天下”帝国体系。类似于“我和你是不一样的,我不要听你那一套,我在搞我自己这一套”的态度。殖民地的经验固然与中国不同,但是印度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理应受到平等的尊重。如果第一世界尚且有理由说自己没有被殖民、被侵略、被凌辱过,因而无法理解,那么,作为第三世界重要部分的中国人,怎么会没有“同情的理解”呢?看似客观地说印度与中国没有联系,实际上是有点冷血的。当赵汀阳在讲他的天下体系的时候,他是站在什么立场宣布自己的不同情和置身事外?他的“天下”体系召唤的是怎样的主体性,具有怎样的情感结构?

后来许江应和了赵汀阳的说法。印度是完全被殖民,而中国是半殖民,所以两者不同……那么,非要等到中国被完全殖民了,才够条件体会印度的殖民历史?这种地域/历史的特殊论(exceptionalism),把每个地区的人群割裂开来,看似是照顾了不同人群的特殊性,实际上,却是拒绝建设性分析、拒绝分享和借鉴斗争经验的借口。霍米反复强调,他从来没有说过一种理论放诸四海而皆准,后殖民当然有其经验的特殊性,但是,这并不妨碍有效的理论思考与比较(恰恰是把触角伸向全球的美国是最喜欢说美国是一个exception,从而跳脱任何针对它的质疑)。

赵先生排斥后殖民主义的第二条理由是:后殖民主义者说得天花乱坠,批判当权者、批判资本主义,实际上没有任何行动,这些批判者仍然留在(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学术体制之内。他们的所说和所做是背离的。这不禁让我想起对鲁迅的批评:你鲁迅不是提倡革命吗?你怎么不去搞暗杀?怎么还留在小阁楼里醉眼朦胧地写着报屁股文章?鲁迅当然是不理会这些人的挑拨和抬杠的。在同样的社会岗位上,谁做的多、谁做的少,旁观者自有公论。在体制无法破解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去自暴自弃做人体炸弹,而是以韧的精神做出最大效用的(知与行两方面)贡献。

赵汀阳的第三条理由借助于以赛亚伯林,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赵汀阳认为,后殖民主义试图取消既有的各种身份认同,而寻求更开放、自由、激进的身份认同,这种取向是十分危险的,积极自由的苦头中国人已经吃够了(他暗指49年以后的中国经验)。而消极自由,在赵汀阳看来,是较为稳妥的、温和、安全的。后殖民主义者有不喜欢某种现实制度、某种身份安排的自由,那么别人也有“不喜欢他们不喜欢”的自由。赵为了掩饰自己的“歧视”权利,他补充道,我不去实际压迫/排斥他们,我心里想想,心里讨厌他们总可以吧。赵汀阳怀着他的正统道德观,希望保持一种内在的排斥个体(异己)的权利。

但是,想法与行动从来不是割裂的。人类作为语言的动物,行动永远需要合法化话语。看似无公害的正统观念,迟早要暴露出来的。赵汀阳自己就忍不住了,他在别人发言期间画了两幅漫画,一副是一只猪在咬自己的尾巴,另一幅是一只猴子和一个人在树枝上睡觉,标题为:“睡着了什么都是好的”。前一幅显然是在讽刺以霍米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者自相矛盾(批判资本主义,却在资本主义国家担任教职),后一幅是讽刺他们全是在说梦话,与现实无关。

幸好赵汀阳是漫画家,当他不喜欢别人不喜欢的时候,只能拿着笔杆子把”与己无关“的霍米画作猪和猴子。如果他拿的是枪杆子……

从来没有什么温和的消极自由。那不是自由人的基础。自由从来都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挂钩的。

霍米接受了赵汀阳的这两幅漫画,放在了他的包里。

四轮对话结束后,是台下观众提问环节。第一位发言的女士试图提出一个在我看来有意思的话题,她说她考察福建的地方文明并非是纯粹的儒家文明,而是由三种不同的文明组成,正当她想进一步阐述的时候(我猜测她是想说文明本身是多元异质的),主持人许江粗暴地打断了她的叙述,他说她没有获得他的允许就自己提问。他当然有一个文明的理由:时间不够了,每个人只能问两分钟(可她只讲了不到一分钟)。最后主持人自己花了十几分钟讲了一通仪式性的总结陈词。

======

2010-12-21 12:29:45: 开开及第 (竹竿里的风潮)

  关于最后一段描绘的冲突,作为现场观众,我觉得这是许江的合理的反应,他可以伸张自己的权利。是那位女观众在几位学者对话完毕,许江刚刚收回话筒正在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她就开始用话筒提问,完全忽略了许江的声音,场内很多观众都诧异地寻找那是哪儿来的声音。而且许江是在要求她停止问第二个问题她继续忽略他之后才说的“你很不尊重我”,那位观众坚持把问题问完,然后颇有意味地对许江说:“许老师,你的书我也看了几本的”。


感谢

2010-12-20 20:08:49: 新伟 (我爱豆瓣)
  这是隔了一天的回忆,如果我记忆有错误,请豆友指正。


2010-12-20 20:28:32: Isvara (刚毅 木讷 近仁)
  对我来说,有一点一直很困惑,我想赵汀阳有这样的意思:你好像是把理论搞得很漂亮很锋利了,你资本主义批判、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等等我都被你说得心潮澎湃,我服了,我承认了,但我一说那你说我们怎么搞,你就顾左右言它了。我觉得它缺少一个拍板的东西:喏,这么搞就成!


2010-12-20 20:49:58: 新伟 (我爱豆瓣)
  F,留言被豆瓣审核着……


2010-12-20 21:35:55: fateface (拒绝接受小豆)
  许江身上可以看到什么叫学术官僚化!我觉得那才是中国学术界的致命伤,行政化什么都是技术问题而已。


2010-12-20 22:06:53: Thomas (风云入世多 日月掷人急)
  当时就觉得请的这些嘉宾很不靠谱


2010-12-20 22:24:14: 荷戟独彷徨 (慢慢的看书,不急.)
  这个好像现在也没那位敢说照搬了吧。你起码要明白他们后殖民主义是怎么搞出来的,是怎么从殖民地的历史文化中用什么架构起来的,对当地有什么影响之类的吧。看能不能受点启发,学到点什么......这才是对话的意义吧。


2010-12-20 22:26:02: bravo (最爱红烧肉)
  随便看看 基本不知所云
  第2段 人说有所不同 你非要扯一大堆最后来一个可以思考和比较 你在斗风车吗
  第3段 把一个系统(xx主义者 可以这么认为把)对比到鲁迅这个人身上 举例鲁迅没有暗杀(革命和暗杀有什么必然联系?) 来证明没有背离 逻辑错误
  
  “人类作为语言的动物,行动永远需要合法化话语。看似无公害的正统观念,迟早要暴露出来的。” 诛心之论
  
  “自由从来都是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挂钩的” 这也太跳跃了 请证明


2010-12-20 22:26:06: 其其实 (怎么又不开心鸟。。)
  围观巴巴老爷归来。。


2010-12-20 22:34:40: 新伟 (我爱豆瓣)
  回bravo:你真的是“随便看看”,那我就随便回应(抄录)一点。我第一句话就说了:“赵汀阳一上来就坦诚地说:后殖民主义与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2段我说的是:"后来许江应和了赵汀阳的说法。印度是完全被殖民,而中国是半殖民,所以两者不同"——“不同”和“有所不同”的意思差远了。


2010-12-20 22:35:57: 新伟 (我爱豆瓣)
  回其其实: 今天巴巴讲得如何?


2010-12-20 22:47:58: 其其实 (怎么又不开心鸟。。)
  主题《认可范围内的艺术》,讨论“离散现象”和艺术家创作的关系。观点都不怎么新。。我同学觉得他说话好难懂。。事实上我觉得他使用了大量的同义表述。。值得八一八的是美院美女好多啊。。我边上的prada女王好像是学视觉文化的,跟我说阿甘本、福柯、巴特、巴丢等等。。


2010-12-21 08:13:27: 小盐 (风雨过合浦)
  赵汀阳是新左,他这样说毫不奇怪。


2010-12-21 10:38:42: 新伟 (我爱豆瓣)
  赵怎么可能是新左,明显的自由主义者。


2010-12-21 10:39:45: 新伟 (我爱豆瓣)
  哇,那很好啊,我原本以为美院都是创作,很好读读哲学的呢!


2010-12-21 10:46:40: 其其实 (怎么又不开心鸟。。)
  是的丫。但是其实也是略一下略一下咯~不过能将阿甘本就不错鸟,虽然他也是继承了谁谁谁的。。额。。


2010-12-21 10:49:37: 新伟 (我爱豆瓣)
  我还没读过阿甘本。。。惭愧的。。。对了,推荐看《让子弹飞》!


2010-12-21 10:50:24: 其其实 (怎么又不开心鸟。。)
  恩恩~~~和室友后天下午去某影院聚众YY!!!!


2010-12-21 12:29:45: 开开及第 (竹竿里的风潮)
  关于最后一段描绘的冲突,作为现场观众,我觉得这是许江的合理的反应,他可以伸张自己的权利。是那位女观众在几位学者对话完毕,许江刚刚收回话筒正在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她就开始用话筒提问,完全忽略了许江的声音,场内很多观众都诧异地寻找那是哪儿来的声音。而且许江是在要求她停止问第二个问题她继续忽略他之后才说的“你很不尊重我”,那位观众坚持把问题问完,然后颇有意味地对许江说:“许老师,你的书我也看了几本的”。


2010-12-21 13:35:48: 新伟 (我爱豆瓣)
  谢谢你的意见,我补充到帖子中去。


2010-12-21 13:43:49: 新伟 (我爱豆瓣)
  回Isvara:齐泽克在《Violence》中有一个回应,他说,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那个拍板的东西,那个我们认准目标义无反顾往前冲的东西不是一目了然的,甚至是虚幻的。一个明确可行的革命路径是不存在的。
  
  我们现在最行动的行动派是哪些?星巴克广告说,你每买一杯咖啡,它就在某个非洲国家种一棵树或捐一分钱;佛经说你每天打坐半小时,或者日行一善,这个世界就会改变;或者像诺奖得主说的,我们实行那个宪章,一切都会变好。不一而足。
  
  但真的是那样吗?这个世界如此糟糕的根源,做了他们所说的那些就能解决吗?当然不是的。所以问题不是有没有目标/可行性方案,而是,究竟何种行动才是真正可行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齐泽克说,当有人用道德绑架你——现在每一秒钟都有多少儿童因饥饿/疾病而死去,你坐在这儿都是空谈,干嘛不马上整理行装去拯救世界——的时候,你正确的做法不是前进一步,而是后退一步,先对现实做出a cool analysis。没有对这个世界的准确分析,是找不到药方的。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是那些赚足了钱的资本家,他们赚够了以后开始行善了,开始呼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了。但我们先得看看是谁让这个世界变糟糕的、谁让这个世界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


2010-12-21 19:17:29: 唐韬
  齐泽克背后站的是拉康,这类人理解的马克思,相比有过切身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我们,差别天壤(呵呵,这类论调,想必你也听过)。上次听说他到上海大学文院来,讲马克思于中国的意义不过是“西方的圣诞老人”……俄,我晕,果然是毫无老左翼的笃信笃定。而借鉴你的观点,不“拒绝建设性分析”不“拒绝分享和借鉴斗争经验”,那么,他的说法,我不会尽数驱逐,可以学习,但也并不崇拜,只是说法嘛,先看看,他什么书比较有代表性?
  至于赵汀阳老师,关于他的东西也根本不了解,只是那天会议上那个批判霍米巴巴理论(乃至整个新左翼理论)似乎总“破而不立”的观点很打动我,而这的确,在我看来也是今天左翼疲软的根由之一。至于“行动力的问题”,那天吃饭的时候,我也大致说了。
  赵老师立场暂且不论,只要说的有一定道理,即可理解为一种对左派的督促、让我们更加强大的力量,或者是由于他也对现实的深切关注,终将有一天他可能会成为左翼的同志,呵呵,类似你的“不拒绝建设性分析”的观点。
  另外,那幅漫画,我听到的是一只老虎在咬一只猪,而猪想和老虎亲嘴。当时的理解是,中国自由主义者们狂爱美国,而老美则想吃掉中国。
  总之,朝鲜有难,纸老虎又来了!


2010-12-22 04:58:29: Chercher (不记人间落叶时)
  关于第二条理由:赵自己也许没有那么深刻,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代表性—— 问题不是后殖民主义者(以及subaltern studies的学者)呆在资本主义国家(曼哈顿、波士顿)过精英生活,这只是表面上的,问题是这种所谓的“metropolitan postcolonial discourse”本身可能变成另一种压迫性的话语 —— 我们在课上也确实读了一些“本地的”后殖民主义学者对像霍米巴巴、斯皮瓦克、查特吉这一类m~p~d的批判:当他们在metropolis想象另种现代性、异质空间、政治社会、hybridity的时候,忽略了前殖民地社会的实践可能不只是挑战“启蒙”的现代性,也在挑战他们的这些想象。
  
  即使赵没有指这些,你举的鲁迅的例子也很不合适。每个人都知道,学者就是提供一些意见,不是提供一些行动,如齐泽克,也不过是伦敦游行之后在 LSE的讲座上拍手称快地赞扬一下暴力,他自己是不会冲上街头去纵火的。但有的人不满意的是:其实你的意见没有那么批判,还要冒充很批判,那就不好了。


2010-12-22 10:46:41: 唐韬
   楼上姐们的最后一句很精辟啊:其实你的意见没有那么批判,还要冒充很批判,那就不好了。
  
     赵其实暗示了你的第一点,他说过这套后殖民话语本身只是构成了资本主义话语系统的“丰富性”。我理解即是通过这种没有行动能力的批判方式,反而“合法”地释放掉了有可能真正冲击主流社会的反叛力量,让人过过嘴瘾——就像我们现在——从而压迫革命的火焰。
  
    不同意的是,既提供行动力,又提供思想力的“学者”不是没有——“每个人都知道” 恰恰反映出今天学院制学术构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中国漫长的文官制历史中,比比皆是;至于五四更不用说,虽然以口代枪,但由于当时文章没有那么“学术辞藻堆砌” 以及“文化工业尚未霸占平民媒体”,所以其口头的批判是有力量,可等同于行动。


2010-12-22 12:33:19: 大众森林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关于第二条理由:赵自己也许没有那么深刻,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代表性—— 问题不是后殖民主义者(以及subaltern studies的学者)呆在资本主义国家(曼哈顿、波士顿)过精英生活,这只是表面上的,问题是这种所谓的“metropolitan postcolonial discourse”本身可能变成另一种压迫性的话语 —— 我们在课上也确实读了一些“本地的”后殖民主义学者对像霍米巴巴、斯皮瓦克、查特吉这一类m~p~d的批判:当他们在metropolis想象另种现代性、异质空间、政治社会、hybridity的时候,忽略了前殖民地社会的实践可能不只是挑战“启蒙”的现代性,也在挑战他们的这些想象。
    
  ——————————————————
  cc老师黑话了~~~
  楼主,赵汀阳老师没有自由主义或者新左的立场,他只是站在一个哲学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你不要觉得他的书里面提到施密特斯特劳斯就觉得他跟刘小枫跑了,他揶揄哈贝马斯以赛亚柏林罗尔斯就好像对自由主义有多大仇似的,赵的书里面最常引用的一句话是“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这也是他“天下”理论的主要观点,按这个标准,他当然可以说那个巴巴是扯淡了。你去看赵的书里面,根本就没提到什么左和右的事儿,那是汪晖和秦晖的事儿。顺便说一句:包括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真是个贻害无穷的东西。中国本来也没有什么后殖民,就是大国的衰落。


2010-12-22 12:37:52: 其其实 (怎么又不开心鸟。。)
  恩~我觉得楼上赞~


2010-12-22 12:42:45: 大众森林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赵汀阳绝对没有看不起巴巴的意思,充其量绝对他太卖,赵老师说的天下体系,去掉自大盲目那一面,“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吕氏春秋》),提出了很好的包容性的问题,和谐的问题,顺便也批判了下西方的一些虚伪~~


2010-12-22 12:51:27: 其其实 (怎么又不开心鸟。。)
  充其量绝对他太卖。。。对,就是这样。。卖故事卖理论,理论还不都是他自己的,他倒是造了很多“关键词"。hiahia。。。看他们的东东的时候,很容易绕进那种艰涩的表达中,当然,艰涩的话确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所谈论的对象的复杂性,但是,一昧地这样,就真的很空洞了。。你可以试试把他的某篇东东还原成基本的”前提“和”结论“,就会发现,其实逻辑上很容易驳倒。。诶诶。。我没有就事论事。我只是针对他在中国美院的讲座,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已。我也木有看太多后殖民啊赵汀阳蜀黍的书,不能继续评价。


2010-12-22 12:53:49: 大众森林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真应该用李天命来给这些玩理论的洗洗脑(为了不让别人看出他们的理论原来站不住脚,不少哲人小心翼翼地务求令自己的言论不可理解——李天命),我当然是看过赵汀阳蜀黍的所有的书才敢开口的,这个巴巴,一本也没看过


2010-12-22 22:12:51: L
  这个补遗忒多个人主观判断了点……


2010-12-22 23:28:39: Chercher (不记人间落叶时)
  @大众森林 赵的书没看过,但我完全不同意后殖民主义与中国无关的说法。
  
  @唐韬 我猜至少在西方,知识分子不愿再提供行动力的转折点是1968. 不过后殖民主义者想必对这些局限都了然于胸——他们都是聪明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东西只是贡献给自由主义/资本主义话语的“丰富性”呢?至少我的一个后殖民主义者老师,教的东西激进地很,在白板上画满符号,末了还是承认:我所做的不过是在白板的边缘挑些边边角角——从来都没有超出白板之外,没有超出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界定的权力/知识结构之外——而且,所有来自边缘的挑战都只会让中心更强大。
  
  我想这可能是他们根本上对未来十分绝望的原因(见小水的那篇讲座记录)。
  
  p.s. 我看到你前面说霍米巴巴理论和新左翼理论——它们虽然共享了很多东西,但后殖民主义和左翼批判理论还是有些分歧的。关于“破而不立”,霍米巴巴自己写过一些很重要的回应(很久以前),在the commitment to theory里面,在里面他把理论和政治/实践之间的界限打破了。


2010-12-24 16:49:03: 唐韬
   继续回楼上的姐们Chercher,的确,老师至多是半个精灵,历来如此。类似你指责萨义德那样,我就是用知行合一的标准把我亲爱的老师们、来我学校开会的各方神圣们一一否定的。越想只会越荒凉,真想走,还是要后辈们一起闯。西方60年代新浪潮嬉皮士,只知皮毛,何以68年如此精确的转折?
    谢谢你的推荐,等我看看他的说法。
    (另外,看了下你的主页留言,正在读,那个游戏起源于《浮士德》。)


2010-12-24 20:13:42: Chercher (不记人间落叶时)
  但我看到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有什么更确切的证据吗……
[沙发:1楼] guest 2011-01-01 16:49:03
多了解巴巴的本意吧。
[板凳:2楼] guest 2011-01-02 11:50:16
ls说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