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勇的《延安 5月23日》
发起人:口黑口黑  回复数:3   浏览数:2611   最后更新:2010/05/28 16:06:38 by guest
[楼主] 口黑口黑 2006-07-12 06:49:29
来源:东方视觉























[沙发:1楼] guest 2006-08-13 02:52:29
SB 的力量是无穷的,居然都吹起了泡泡.这个长征计划就很SB ,共党不抗日南下西进的大逃窜,有个P 的仿效头, [s:56]
[板凳:2楼] 口黑口黑 2006-07-12 06:50:23


在这次延安长征艺术计划众多的艺术活动中,舒勇的《延安 5月23日》是将群众参与性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作品。由于操作的原因舒勇最初的想法是几个人在宝塔山较为简单的吹泡泡,然而在艺术界有“群众运动专家”之称的舒勇来到延安后,感受到了隐藏在延安特有的活力,让他有了莫名的冲动,想将作品做到极致。于是在两天的准备时间里,他和延安的大桥秧歌队、沿河秧歌队,延安中学、市旅游局的负责人都作了有效的沟通,最终拉起一支伍百多人的队伍,在现场舒勇盘腿坐在汽车的车顶上不断的吹泡泡,老年人穿着鲜艳的服装扭秧歌,学生们吹着七彩泡泡,以及无数围观尾随的观众,几百米的队伍敲锣打鼓从延河边的广场一路浩浩荡荡走到宝塔山顶,带有某种庄重的仪式感,在现实和荒诞之间舒勇像施魔法一样激活了延安人的热情。让几十年前曾经沸腾的延安再次沸腾起来。当天就象延安人的盛大节日。所有的人员都是义务的,场地也是免费的,为了和舒勇合作艺术作品几支秧歌队居然争斗起来。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障人士从活动开始就随着队伍吹泡泡,一直到活动结束.结束后还特地感谢舒勇.对着我们啊啊的说了一大通,大意是他第一次参与了延安的秧歌活动,以前大家都不许他进秧歌队甚至不让他观看。延安人的热情让我这个来自大城市的记者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是我知道舒勇用艺术重新燃起了延安人的梦想和憧景。在这里舒勇不可思议的只用两天就完成了作品的各种准备工作。泡泡作为舒勇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和形式。他出现在舒勇的各种艺术场景中,并逐渐成为舒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更成为他和社会以及各界人士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大多数人都在看似简单的泡泡行为中获得一种异样和熟悉相交织可触摸的真实体验。然而这种真实体验却激发了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荒诞。当荒诞在这个日益被各种规范限制的现实世界中爆发时,所有在场的人居然轻而易举的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回避的快乐和某种幸福感。让人忘却五彩斑斓的泡泡作为艺术语言而隐喻的多重语义。我相信这是舒勇每次创作艺术吸引众多人参与的主要原因。在舒勇的作品中没有刻意设定一种精英式的游戏规则,作品现场是开放的,用一种胸怀欢迎一切参与行为。哪怕是破坏艺术效果的行为。在延安的创作现场就有一些艺术家借助舒勇的现场进行艺术创作。事实上这些会分散现场的注意力,舒勇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帮助艺术家来执行。一种开放的语境让作品具备了各种可能和风险。然而舒勇认为各种可能和风险正是前卫艺术的魅力。在舒勇泡泡艺术现场,我们会因为快乐而忘了泡泡作为语言的意义。但是当我们的活动现场变成图像文本而存在时,泡泡的各种隐喻竟扑面而来,来的直接且震撼。让你没有办法忽视泡泡作为艺术语言产生的特殊力量。
[地板:3楼] guest 2010-05-28 16:06:37
舒大师,牛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