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书:今生经世——兼答岳路平兄
发起人:子涵  回复数:1   浏览数:1978   最后更新:2005/12/21 14:50:36 by
[楼主] 子涵 2005-12-20 17:31:32
题记:最伟大的艺术家获得了一种高度的中立性。——苏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这是我最近在上海参加"出街"新锐设计艺术展的作品之一,由于时间仓促和其他原因,展示的效果并不如人意。作品旁仅有作者姓名,而没有作品标题和简要的说明,我却情愿是没有我的名字而换为作品题目的。

这组作品我写题为"今生经世",原先定下的简要说明是这样:

街头,我们行色匆匆,迎着空间,好像这城市移动的点缀。
街头,雕像静静伫立,面对鲜活的生命,见证这城不为人知的情感。
我们观赏他们,还是他们窥视我们?
庄周梦蝶,蝶化庄周。
我们经历过的,我们感受过的。
时间,在凝固的塑像和活泼的肉身间,往复轮回。

时间的关系,执行和展示并没有完全按照我本来的想法实现,我本想完成七组,展示时为悬挂在空间中央,按八个方位布置,留一处缺口供观者穿行,正反面同时展示。这组作品我会继续完善完成。

前些日子当我在上海街头寻访这些城市雕塑的时候,发现很多记忆中的塑像或损毁、或消失。这些没有鲜活生命的塑像,在尘世间却同样经历着人类一样的生老病死呢。人们说,青春怕时间,那么时间怕什么呢?阿拉伯人说,时间怕金字塔。其实时间怕的不是金字塔,时间害怕的,是那种看似千年不变的顽固与刻板。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是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是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Marguerite Duras 《L'amant》)

不是吗,我想在回首的时候,我们所希望看见的并不是一个十年前,或是二十年前那个完全一模一样的我们,往往是两个形象合而为一:一个模糊的、过去的我们,和一个同样模糊的、现在的我们共同的样貌吧,如同翻找着老照片时候,不也是努力地从那时的嘴脸里尽可能地找寻现在眉眼的蛛丝马迹么。

因为我们知道,永远都只有一个自己。岁月的雕琢,请不要看做侵蚀或雕刻,这些太尖锐生猛的意象,并不是时间温柔轻抚我们脸庞的本意呵。

人总有想回头看看的时候,尤其是在失去了前进方向的当口。社会和艺术的发展亦如是,然而这种回首同样是带着迷茫的,我们不期待能获得什么具体的指示,得到怎样坚强的信念,却往往因为看到身后那串长长的脚印而顿生勇气,继而奋力前行。

这种回首,正是一种心理的疗伤。

走在分水岭上的时候也正如此,上海也好西安也罢,我们共同的、各自的,共通的、独立的文化源头早已经被时间的手掌扶弄变换旧貌改新颜。如同我们不可能再让兵马俑们恢复旧时鲜亮的色彩,豫园里的望江亭也再看不到浦江上船来船往,山河不再依旧,人事已然全非,可这些模糊的留存却依然让我们因为体验到回忆而温暖。

路平兄,如你所说,"'分水岭'上的人何尝不是徘徊在这种迷失和那种迷失之间,我们今天迷失到了一种程度,就是坚定成了最大的迷失;我们的身份破碎到了一种程度,连寻找身份的冲动本身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都在雾中,那些缭绕挥之不去,如果无法立即确定方向,那么只有让自己镇定。我曾去湖南的山中拍摄照片,有一天下雨,云雾浓密。这时候即使慌张也无法寻到出路,那么且平静享受这探访的乐趣吧。可能无法去改变某种事态,却有权利来决定对待它的态度,从自发地接受必然中,我们找到明白无误的自由。

你说到"上海精神",我想从苏青的文字里也许能了解一些,晓得做人是没意思的,那就挑那些有意思的来做,晓得人是有限的,那就在有限的范围里兜转,晓得左右他人没有可能,那就左右自己吧。这城的心气高其实就高在这里,能抓住的决不放过,有一点是一点。

所以我看来,"分水岭"是一种状态,是一个契机,却不是斥责和警醒。这是一个在疲惫奔走之后的停歇和回望。

这应该,是一种疗伤呵。
www.hedesign.cn
[沙发:1楼] 西维网 2005-12-21 14:50:36
子涵的作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直观,微观的图片,另外是十分具体而细腻的文字,子涵也有意无意地在图片上编辑一些文字,用文字来呈现一些视觉.

这令我想起我很久以前想到的一个术语----"社会编辑",它比起"社会雕塑"少了一些霸气,多了一些旁观的冷静.但是没有减弱"社会雕塑"希望介入现实的可能.

艺术不仅仅是在被动地"模仿","再现"现实,"它不在现实的傍边,而就是现实里面."艺术应该是"现实的一部分.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子涵的作品里,文字不会瓦解图象,反而可以有意经营文字的呈现,扩张文字在图象里面的尊严,

实际上,子涵的作品是对现实的个人的"编辑",这种编辑可以跟环境发生关系,进而影响和微调对代环境的态度甚至环境本身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