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美术馆“日以继夜”现场
发起人:活泼  回复数:6   浏览数:3050   最后更新:2010/11/04 17:10:04 by guest
[楼主] 活泼 2010-10-26 11:55:41
 外滩美术馆“日以继夜”现场



彼得罗 加布里塔 莱斯 的装置在外滩的外墙上


展览在日和夜的分隔中诞生了,此次展览继 侯瀚如的
“白夜”之后又一新晋策展思路,整个展览分为夜场和日场,展览部光只是开幕当天的所有作品,还有很多展览的过程中途增加的作品,比如会邀请很多艺术家在过程中的论坛,让每位参展艺术家推荐2部他们喜欢的电影,会在展览中的影院播放。 




[沙发:1楼] 活泼 2010-10-26 11:59:22
 韩国艺术家 崔正化为展览设计了很多 似乎像设计,但是带有一定的异化的装置,所用的材质也故意廉价,使之传达一种嘲讽感?
 


涂维政每层楼都有他的装置,他似乎制造了一种对古典美学全新的阐释了蓄意的造假,
使得观众身处一个古典建筑中面对一些假的古典作品毫无防备的接受了他们。



崔正化设计的影院用了冒牌的LV皮纹,包裹了整个录像展场,让他看起来带有种廉价的奢华感。

正在放映的山姆 萨摩尔的片子:幻觉天堂




 
孙逊的动画电影以及手稿




 
现场请来了声音艺术家杜韵的现场,还有沙兹亚 西茨达 和 杜韵的合作,另外加上了声音艺术家王长存的声音现场。 





沙兹亚 西茨达的动画





聂德科 索拉科夫的作品中呈现的是他在恐机状态下,接受了中方展览的邀请,带着一个从唐人街拿来的礼物“一个蟾蜍玩具”,带着他通过陆途的方式来到了中国,14天时间是他的日记式的展现。
 









[板凳:2楼] 活泼 2010-10-26 12:14:00
门口的开幕酒会:






艺术家章清



艺术家陈文波



艺术家汪建伟




[地板:3楼] 叮当猫 2010-10-26 13:55:16
开幕式之前是媒体新闻发布会,侯瀚如带着一群记者,亲自讲解作品。外滩美术馆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开放、亲民”的姿态,包括这次“日以继夜”的内容设计,除了白天的展览,晚上特设的一连串的演讲、音乐会、电影放映等“夜校计划”,明显是针对普通大众的。

“日以继夜”难免让人想起几年前侯瀚如为巴黎“白夜艺术节”做的策展,法国巴黎一年一度的“白夜艺术节”是从傍晚六点一直延续到第二天白天的狂欢。
侯瀚如在外滩美术馆入口处讲解韩国艺术家崔正化的作品,那是一盏用廉价珠链制作的貌似华贵的假水晶吊灯,分成三层,最低的一层被一根绳子斜拉侧倾,侯瀚如说这故意的侧倾体现了艺术家“幽默戏谑的态度”,他说:“我们非常期待普通大众能够理解艺术作品。就在美术馆对面的虎丘小区,崔正化也悬挂了三盏仿制的水晶吊灯,但是因为要专门为亮灯拉电线,跟小区管理部门一直未达成协调,所以到目前为止,那三盏灯都是不亮的。”侯瀚如笑了一下说:“我们很希望大众能来理解艺术,可是好像我们的大众并不想来理解艺术。”

崔正化另一个作品在美术馆6楼咖啡馆的中庭,体量很大,用无数廉价的亚克力珠子串联而成,像一道壮观、俗丽的瀑布;他还用冒牌的LV皮革包裹了二楼电影观摩厅的观众座椅。

6楼咖啡馆空间还有周铁海的作品,他在所有的落地玻璃门上以金色刻字的方式粘贴了冗长的法文,据说该文的行文就像古中国的文言文一样艰涩难懂,即使是法国人看了也会觉得非常晦涩拗口,而文章的内容讲的是法国美食,按照讲解,他嘲讽的是“上海人崇尚的法国格调”。

不光是侯瀚如,随行做讲解的还有几位艺术家,比如来自台湾的涂维政,从2楼到5楼的前厅里都有他的作品。和崔正化有着某种类似的方式,涂维政使用了非常多的假古董,布置了一个“博物馆”,二楼前厅有他一个很复杂的声音装置,墙上挂着三幅被装裱起来的盲文,分别对应着三个玻璃匣,里面装着像八音盒一样的装置,一卷铜片缓缓移动,铜片上的洞眼正是墙上的盲文,随着铜片的卷动,八音盒发出音乐声。而在对面不起眼的墙角,贴着盲文转译的中文内容,是宋琳的诗歌。

如果不是讲解,大家也许真的很难发现八音盒铜片、盲文和墙角宋琳诗歌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展览期间不配备专门的讲解员的话,美术馆又如何能将“亲民”这一姿态落到实处呢?5楼是保加利亚艺术家索拉科夫的作品《我要回家——大青蛙说》,他用文字、摄影、素描、绘画、录像等方式来展现他历时14天到达上海的旅途,其标志物是一只大青蛙玩具,这只大青蛙陪伴他度过了这一旅程。观看现场,有个记者毫不客气的低声嘟囔了一句:“这种方式也太老套了吧。”
[4楼] guest 2010-10-26 22:21:02


[5楼] guest 2010-10-28 01:48:47
“这种方式也太老套了吧。”
[6楼] guest 2010-11-04 17:10:04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