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助理邵珊谈:广东美术馆“造境”的意义
发起人:ionly  回复数:0   浏览数:2487   最后更新:2005/11/24 07:11:10 by
[楼主] ionly 2005-11-24 07:11:10
梦想与冲突——观者的独立视角”是2003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中国馆第一次去威尼斯,“造 境”(Synthi-Scapes)是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面对中国“都市化”和“全球化”,几乎所有新的文化命题由此而来,于是,中国馆的策划构想折射出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困惑,既是中国的文化命题,也是国际性的问题,更富有哲理而含蓄地回应了“梦想与冲突”。中国馆着眼的是自身文化的“前沿”:挑战和超越。由于意外,还是不能成行。
  当“造境——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在中国这次广东美术馆”的终于实现的时刻,“山水书房”的作者吕胜中发出感慨:“广东美术馆不应该只是地方美术馆嘛!”“我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地方美术馆呀!”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笑着回答。
  的确,建立一个国际性的艺术沟通平台是每一个从事美术馆工作的人的理想。但前提是,要达到这样的标准,美术馆的每项工作,无论是策展,还是陈列、收藏、教育、服务,甚至是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必须达到相应的高度。从地方级开始,到国家级,最后是世界级的,吕胜中的感慨是关于广东美术馆这些年来成长的一个说法。
  广东美术馆建立5年来,每年平均有60个展览。可以说,大量的和质量规范越来越高的操作,为当代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从2001年3月的《虚拟未来》展览开始,到2002年产生很大影响的《首届当代艺术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以积极主动和专业的态度,参与到了当代艺术的建设工作中去。得知“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被移植到广东美术馆“造境”后,我们认为,新的挑战和机遇来了。
  或许有人认为搞展览很简单,其实不然,首先,一个展览,以什么样的、符合其作品自身特定文化身份,又符合主办方形象和利益的面貌出现,或曰包装,并对外推介,是颇有考究的。它涉及到与此有关的文本方案设计:标志、请柬、海报、广告、场刊、书、旗帜、说明牌等等。其二,打开“包装”后的每件作品,作品与作品间、作品与展示空间、作品与展示的时间、作品与观众间的关系,是互动与微妙的,需反复斟酌的。所以,因“非典”无法去威尼斯的“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出现在广州这个曾是“非典”的重灾区,出现在广东美术馆这个空间,出现在7月,38℃高温的酷暑下,战胜“非典”后急于寻找、调整自己位置的中国人当中,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想法是,展览设计必须是精良的,规范的,专业的。
  平面设计以请柬为例,根据:中国→当代→威尼斯→例外→广东美术馆这几个元素入手,突破了广东美术馆开馆以来请柬设计的模式,大胆地把威尼斯双年展的标志当成“I”运用到“CHINA”中,当成本次广东展的标识,用大面积的红、白和小面积黑色箭头,造成一种热烈、充满动感和张力的画面。采用信封样式,内插9页文件,包括:5页5位艺术家的作品及作者介绍、3页前言/文字、1页请柬。将广东美术馆对此展览的重视,展览的有关信息,通过此饱满的设计,完整地传达给被邀请者。它确实很漂亮。有人形容说:象封美丽的机票。如果说,它意喻着中国当代艺术品飞往威尼斯的机票,意喻着作品飞来广州的机票,意喻着各地观众飞到广东美术馆的机票,那么这个形容太好了!
  我拿着刚印好的请柬问正忙于布《都市山水》的作者展望:“你需要多少份呢?”他睢了一眼我手上的印刷品:“一份就够了!”当时心中有些沮丧。第二天一见面,展望就要求多给几份请柬:“我还以为是一叠单页派送(普通)请柬呢!”这说明它的设计是成功的。
  观众见到现场5件作品的分布格局,不要以为是随便摆放的,它是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的结果,为此,《生活•易碎》的作者刘建华还专门飞了一趟广州看现场,可见认真的程度。穿过王澍的作品《拆筑间》进入1号厅的空间,是展望的不锈钢制品的装置《都市山水》的一半及品胜中书的装置《山水书房》;2号厅的空间,是展望不锈钢制品的装置《都市山水》的另一半、刘建华的青瓷装置《生活•易碎》及杨福东的投影《天上天上,茉莉茉莉》。从材质、形式及节奏上看,轻重比例是均衡的,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以杨福东的《天上天上,茉莉茉莉》为例。按我们去年在上海双年展上见到的印象,它是在一狭长的空间,观众靠墙欣赏对面一字排开的投影画面,以为他是故意追求这种拥挤的效果,就给他安排了一个17.7m×4m的空间。结果全不是那么回事!按杨福东的理想,他每个投影画面要有3m(L) ×2m(H)摆成斗形,距墙40cm,距地60cm,且一定要悬挂,以表达“天上”那种轻飘的质感。如要打出3m×2m的画面,投影机必须有5m的投射距离;画面大了,观众欣赏的距离也得后退。反复测算,在不影响同一空间其他作品的前提下,划出7.8m×12.5m的范围。等艺术家到馆时,除调试机器外,一切已按要求完成,杨福东非常满意。
  位置一但确定,实质的工作才真正开始。我们的体会是:做一个厅的当代装置作品展览,工作量相当于做10个厅的普通展览,甚至超过后者。当代艺术作品特别是装置作品、投影作品,它们对环境、空间、设备的要求往往很高,或者说,环境、空间是它们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活•易碎》的空间,给施工人员的要求,是按厘米计算的。为达到作者:干净、完整、雪白、牢固、结实的要求,我们用双层18厘厚的夹板造墙,将拱形的天花灯槽、墙壁的凹陷脚线,甚至是电源插座板都摘掉封住,把原本是浅灰色的墙、天花刷成白色。同样的,《天上天上,茉莉茉莉》空间要求是深灰,《山水书房》的是白色——作品快摆放完毕后又改成黑色,王澍的地台增加长度,一堵已砌好的墙因砌法不对全部打掉重来,展厅中央黄色的木把板影响了《都市山水》及《山水书房》,增铺灰地毯等等,都一一解决,全部满足要求。而这一切,在8月31日的展览结束后,要全部拆除,恢复原状,又是一番动作与费用。广东美术馆认为这么做是非常正常的、应该的,我们一贯的宗旨是:尽财尽力,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为艺术家们作品的展示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生活•易碎》的作者刘建华很早就到美术馆布展,因为他的900多件作品装了22个箱子,每件作品又认真地装在锦盒中,要从中一个个取出,再穿上鱼丝线,挂在墙上。工作量大,还得相当有细心和耐心。当见到分配给他的几位40来岁的工作人员后,悄悄对我说:“另外找4个年轻的,行吗?”我胸有成竹地回答:“试一试再说,好吗?”结果,4天半下来(当然是天天晚上加班),这几位工作人员一直陪着他,我想换一个都不行呢!他不断表扬:他们很专业、能吃苦!
  广东美术馆每项工作都努力做到规范化,为此,专门培养了十几位这样的专业布展人员。他们每年几十个各类展览锻炼下来,专业经验丰富又有责任心,是本馆的另一种财富。这种专业操作,已经很接近国际上的做法了,为广东美术馆赢得不少的赞誉。
  需要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件作品按威尼斯的原方案,实际的展示空间和效果都不及在广东美术馆这么好!这是五位艺术家,也是到过威尼斯现场的专家们的评语。因为在这里,艺术家们都根据广东美术馆的情况扩大了规模,完善了作品。
  “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选择了广东美术馆来“造境”,既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都是成熟的,也由于它愿意为中国艺术发展献策出力。

(本文作者原任展览设计部主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