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好男儿”的背后
发起人:老大  回复数:2   浏览数:2744   最后更新:2006/08/30 04:33:38 by
[楼主] 老大 2006-08-28 17:08:41

“加油,好男儿”的背后


从草根到精英?

最近,我在写一些有关“精英文化”和“精英主义”的文章。在写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总是无法避开,也不该避开,即“政治上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晚上看“加油,好男儿”的总决赛,又让我想起了这个问题。当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在想,那位长的很帅、心地善良温和的聋哑人宋晓波,会不会夺得冠军呢?如果他真的夺得了冠军,那么,我们——还有那些代表我们的媒体,明天一早会从哪些角度去报道和评价呢?

也许我们会因此而陷入一个尴尬的语境,因为在旁边,有着一个绝对不可以碰的话语禁区——生理歧视问题。我们总是不大好去分析,宋为什么能赢得那么多的支持,他的身份的特殊性,敏感而又实在难以绕开。甚至,我们都很清楚其中的某些原因和道理,但也不能说,能说的只能是谎言,这种必要的谎言在威廉-亨利看来就是“平等主义”。

好在最后的结果是,藏族小伙蒲巴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宋晓波是第二名,可问题并没有解决,它只是暂时地被搁置了。但就是这样,我相信,明天必定还是有很多宋晓波的粉丝,包括那些充满爱心的人们,要在网络上指责,甚至是漫骂评委高晓松,他的有些话里充满了不应该有的“同情”,而他的所谓的“关爱”看上去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高高在上啊。

保罗-富塞尔在《阶级》一书里,引用了罗杰-普赖斯的一句话说,“民主要求社会所有成员同时起跑;平等主义者坚持,所有成员同时到达终点。”我们真的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同时到达终点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值得尊敬的是,宋晓波自己说,结果并不重要,我需要的也不是同情。

宋晓波的问题有其特殊性,引起我兴趣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于目前的各种电视选秀热,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平等的机会,凭自己的实力,然后是一轮一轮的PK,直至最后胜者为王,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草根”的模式,还是一次“精英主义”的实验?

前几天,北大张颐武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有关“草根”的文章,文章写的不错,但只是谈到了“网络草根”,而没有去谈网络外的“草根”。张教授为什么没有去谈网络外的“草根”问题,或者,即使谈了,是否能谈清楚,不好说。有趣的是,张教授在文章的最后强调,关于“草根”的问题是当下难以回避的焦点之一,可他自己却没有继续深入下去。

没有深入的背后是一种勇气的缺失,它反映出了当代知识份子,面对大众,面对“政治上正确”时,价值观念和人格的迷失——至少表现为,在反思大众文化的同时,不敢得罪大众,总是患得患失地去计算着,是否应该有所顾及,有所迎合,而失去了作为一个文化精英应有的独立的精神和立场。



[沙发:1楼] guest 2006-08-28 17:14:01
民主要求社会所有成员同时起跑;平等主义者坚持,所有成员同时到达终点
[板凳:2楼] guest 2006-08-30 04:33:38
人家就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节目~~
不要象煞笔一样把他搞的那么复杂.
什么平等~什么比赛
敢问一句~你丫多大了?
装嫩也不是这样装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