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谋现”们的策略:贫乏的想像,滥用的影像 当代艺术(上海)批判之十五
发起人:kavkalu  回复数:21   浏览数:3033   最后更新:2005/11/14 02:39:41 by
[楼主] kavkalu 2005-11-05 11:52:22
――――《两个亚洲,两个欧洲 国际当代艺术展》印象之一

题记:
互联网年代最大的好处就是让 “谋现”者的作品可以更大程度接受观众评判,让自己随着作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现形。一切的作品背后都有着艺术工作者的人格立场和创作态度,这个年代是妖怪不是错误,但是,做了妖怪还要丢人现眼那就是罪过。
――――卡夫卡·陆(KavkaLu)



“谋现”,我是指大量以当代艺术为谋生手段的现代人,并且有“谋取现金”的意思,他们往往如同寄生之蛆,靠吸旁类艺术和大师的血液为生!
其实,当代艺术早已沦为哥们的自娱自乐,再牛的命题只要影像的介入立马显现贫血的症状,深知架上需要功底并且难以超越前辈大师的时候,“谋现”们转而进行图片和影像创作,然而,当我们进行范本对照时,我们遗憾地发现作为影像技术当代人远不及上一世纪30年代之前的影像大师们。这些号称艺术的投机取巧往往是落得弄巧成拙。
大量从架上转行“谋现”们以为影像和装置更加简便从而让当代艺术变成了农民工进城的那种盲动,他们在影像和装置里选择意识形态的话题“铤而走险”,或者明目张胆剽窃前人的现成影像,稍加修饰便可以变成所谓的艺术,作为一个目击者,我奉劝这些“谋现”们认认真真去看看表现主义、诗意现实主义(上一世界40年代之前)和嬉皮士年代的影像,这会让你们有所触动,中国的俗话叫:知耻而后勇。
我一再说影像作品因为数码技术的普及让获得易如反掌,然而,这些“谋现”们在影像空间里的表现却显得苍白和无趣,他们基本上只有技术和抄袭而鲜有自己的东西,因为开幕在两个地方进行,昨天只是对展览浮光掠影粗略瞻仰,却不时遇见幽灵,甚是愤懑。这是一个人人自诩艺术家的年代,中外的酒囊饭袋们以为群众是容易糊弄的,甚至是可以随意糊弄的,然而,他们忽视了一点,这个国家盗版业的发达,这些“谋现”们不再是资讯唯一的获得者,他们的惺惺作态和投机取巧再也无法逃过辨识者们的火眼金睛。人可以端着,然,我相信人无力永远端着,只要他心里尚存廉耻二字。
比如波兰的格拉博斯基Artur Daniel Grabowski的影像作品《啤酒节October Fest》明显是对1973年意大利导演马尔科·费雷里 Marco Ferreri获得柏林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饕餮之徒La Grande Bouffe》的粗疏模仿,毫无创新。
而同样来自波兰的斯坦泽维奇(Jacek Jerzy Staniszewski)的海报作品《狂野的生活将吸收我们》有着文德斯《咫尺天涯(Faraway,So Close)》的影子,法国克瓦切沃和斯蒂凡诺夫(Nina Kovacheva & Valentin Stefanoff)的影像作品同样有着文德斯《德州·巴黎(Paris,taxes)》的痕迹。

作为当代艺术语境和场境(非场景)有时候比作品本身更有内涵的视觉可能性,
来自德国的库切(Suzanne Koechert)的水面影像装置《内心的海港》就是一个被放置错误的作品从而削减了作品的震撼力和环境意义。因为苏州河的整治已经很有成效,已经没有必要以虚拟的江鸥意淫其间了,倘若将这个装置投影在上海某段没有整治过的、散发则恶臭的河道上那些黑白影像里的江鸥才有更大的意义。

对于渠岩的认知是吴鸿关于有人在网上指责渠岩参加第26届圣保罗双年展国国家馆的作品《流动之家》有抄袭西安艺术家岳路平的作品《分道》事件的描绘、报道,我不了解内情故而无法评判,然而,今次渠岩的2005摄影作品《权力空间》却不得不让我联想到2004上海双年展邵逸农、慕辰的关于红色记忆的摄影作品《大礼堂》,难道这一次又是意外的撞车?

互联网年代最大的好处就是让 “谋现”者的作品可以更大程度接受观众评判,让自己随着作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现形。一切的作品背后都有着艺术工作者的人格立场和创作态度,这个年代是妖怪不是错误,但是,做了妖怪还要丢人现眼那就是罪过。

在东西方精神世界依旧隔漠的当下,制造一些意识形态的话题谋取艺术基金会和某些机构的注目并不是难事,只要文化沟通没有完全拆除樊篱,只要东西方的价值观依旧有着差异,那么,这些话题必然有着市场,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不是一堵地域之墙的问题,其实,它真正原因是因为古希腊和道家是完全不同的哲学体系,而在所谓“全球化”的伪命题下,许多人都将视野放到了所谓全球化对亚洲的影响上,其实。这种担忧毫无必要,以中国为例,自公元前2070年夏代始年有信史的年代起,汉民族历遭兵燹战祸,甚至亡国,然而又有哪一个族群真正意义上灭了汉文化,无论辽、金、唐元还是清最终都被汉文化吞没,自己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文化意义上去灭绝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美军入侵主权国家伊拉克而全球政治家的集体失语不是文化造成的,他的背后只是厚颜无耻的政治和军火交易,什么自由,什么重塑价值观说到底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策展人认为:文化上的多元、宗教上的纷争使得亚洲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我觉得亚洲从来没有必要重塑什么价值观,建立秩序也不是武力和经济侵略可以完成的,只要本国文字没有被消灭,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独立的。上一世界倭寇在中国台湾和中国“满洲”搞文化殖民化,最终结果是值得依旧将侵略当成文明传播的美国人警醒的,作为人类内心体系的宗教是没有力量可以撼动的。所以,任何关于全球化的命题往往是经济上的依附和被依附,文化是不可征服的,对于文化全球化的忧患只是杞人忧天。
姚瑞中,这位一直以意识形态为介入话题(比如《天下为公行动》)的台湾人的2005影像作品作品《唐人街-天旋地转》似乎在民族主义叫嚣的时代完成了对于这个命题的批判,他选择横滨中华街(就是横滨的唐人街)作为观念影像是非常有着见地的,牌楼上的两条庆祝文字耐人寻味,他直接介入了一些无知者反-日(这个词组被迫在互联网上的隔开正好反映了民间和官家的立场)所一贯的单极想象,当下,当主义之争在上一世纪柏林墙前轰然倒塌,一个单极的世界带着经济的魔兽呼啸而来,经济的鸦片让贫困的亚洲注入了“强心剂”直到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发生,亚洲领导人才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只是垄断资本的一枚棋子,然亚洲的艺术工作者能够站在这个立场上反思的为数不多,当然体制的限制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文字的康乾时代,任何的 “出格”都是依然的危险,前不久,在上海发生的撤除展品事件正反应了文化问题在政治霸权下的无奈,而此为的意义已经让作品引申出更大的话语。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认为:“所谓全球化,实际上是多国资本主义阶段的文化现象。…且造成了一个新的全球文化空间。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然而,被转基因食品和垃圾食品以及被“牛津英语”喂大的亚洲00一代,是否真的会被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我看不会,文化是淫浸到一个民族血脉里的,只要这个国家的文字和灵魂(宗教)存在,文化的多元性必然存在,我们只要去看看上一世纪美国好莱坞对于欧洲文化的入侵的后果就知道。
欧洲依然是欧洲,美国依旧是美国。只有尊重自己民族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创作才能赢得别人尊重。

任何展览都有话题,都反映意识形态在“谋现”们精神世界的投射,本次展览我最不喜欢的无疑是法国奥瑞尔(Aurèle)的装置作品《上海热吻Bons Baisers De Shanghai》,我不知道他如何解构他的作品,我只是想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当你将狗和这个城市联系到一起你会如何想象?同样,将镰刀斧头带上冥纸上阎王爷的冕冠明显着对于某个特定意识形态讥讽,然而,这些“谋现”理解代表着左翼的镰刀斧头的意义吗?!将这个城市和冥纸联想到一起难道是正常的吗?
一个外国人可以肆无忌惮地伤害一个城市和一个代表着理想主义的符号,由此我想起那位中国艺术工作者的命运,倘若这个作品是中国人做的,我们的愚记又会如何报道?!
这就是真正的中西语境的运命!这就是真正的尴尬!

内家拳形意拳古拳谱《内功四经》曰:水无源则涸。金江波在多伦美术馆门前,做了一口“石井”,据说可以看到地球另一端的加拿大多伦多美术馆。这是技术的“进步”啊!!然而,我似乎记得这样的这样的题材时常在小朋友的绘画里发现,这样一个拾人牙慧的作品能代表什么?如果他真的想做好作品,至少应当标识出多伦多美术馆和多伦美术馆的经纬度……
作为东西方语境的视觉对话岳路平这次也选择了一个叫西北农人蔡罗马来到现场,其实,作为叫罗马老农完全是一件无趣的道具,作为史学应当考据,倘若岳路平只是调侃当下华夏向西的媚态将另当别论,然而在岳路平自己的文字里我却嗅出某些膻味,对此,葛兆光先生在《大胆想像终究还得小心求证——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一文中写道:“关于古罗马军团在中国的故事……这本来是英国人德效骞很早的一个说法,可是后来很多中国人也跟着说,甚至连当地政府也跟着来,希望变成一个神奇的故事,变成旅游资源。”同样作为艺术工作者的岳路平将一个仅仅叫做罗马(甚至他的脸上没有罗马人的特征)的农人带到一个地界是文化的认宗还是“耍猴”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当猴戏只能练地摊,永远上不得台面的!
文化是一种责任,你可以把无稽之谈当成谈资,做出把戏,然玩多了就会自讨没趣!
艺术,向来泾渭分明!

(这只是对于开幕的粗浅想法,有些作品稍后评述,未完待续!)

2005年11月5日 星期六 19时40分 雨中 寒鸦精舍

壹零柒艺术实验工作室策略总监
独立艺评人,《东方视觉》特约记者:卡夫卡·陆(KavkaLu)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沙发:1楼] 又有 2005-11-13 05:43:50
[url]http://www.dfdaily.com/ReadNews.asp?NewsID=74270

谁认他乡作故乡?
--------------------------------------------------------------------------------

早报记者 陈怡 责任编辑 黄维嘉    2005-11-13 8:09:36  
  扑面而来的信息像多伦美术馆日前举办的“两个亚洲-两个欧洲”国际当代艺术展场馆中一个具有酒神气质的迷宫一样让人一下子理不清头绪。欧亚大陆,这片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一块相连土地,在各自内部呈现出分歧、幽默而荒诞的映照。事实也许早已超越了研讨和展览的主题所期待概括的界限———西部一个小村庄里的农民“蔡罗马”和人气正如日中天的比利时艺术家德尔沃伊似乎都“反认他乡作故乡”,是那样不谋而合,又遥遥相望?
  民族主义的热浪与全球经济、文化的整合相伴而生,而坚定的立场和顽强的生命力又恰恰呼吁加强民族国家内部文化多样性的保留。如策展人顾振清所说:“当代亚洲内部的多样性甚至已经超越了亚洲与欧洲的差异,接受‘现代性普世主义’启蒙来弥合欧亚差异的亚洲国家,现在走向自己的阿富汗、伊朗邻居时,反而可能因为巨大的心理距离而迷路。”
  “蔡罗马”的故事不仅仅是三星堆文化中许多与两河流域神的造型极其接近的神像、多年来中国考古发掘中问世的白人武士墓穴,或三国时期神秘的罗马式“标枪营”的一个旁证;德尔沃伊对东方中国的狂热也不仅仅是一个保守欧洲精神危机下的转向。看看当下无数城市里“汉唐雄风”与“欧陆建筑”的热情勾兑,听听无数像购买昂贵的旅游纪念品一样购买了“政治人物+可口可乐”式当代中国艺术品的老外们内心的潜台词,有多少人不是生活在本质意义上的“罗马村”?又有多少人不比猎奇的德尔沃伊更强烈地处于一种经济热的“影响焦虑”下?
  有学者曾经推测:西方对中国古代瓷器的渴望,直接导致了地理大发现和万国博览会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欧亚之间的矛盾与交流将不仅仅影响这一片大陆,而是整个世界。
[板凳:2楼] 又有 2005-11-13 05:45:08
[url]http://www.dfdaily.com/ReadNews.asp?NewsID=74271

蔡罗马:我是甘肃农民,可我是罗马人
--------------------------------------------------------------------------------

早报记者 陈怡 责任编辑 黄维嘉    2005-11-13 8:16:07  
  “2003年8月,从那时起,来我们村的外国人就越来越多了。”像许多“从那以后,一切都改变了”的故事一样,11月4日晚,一天前还在家里浇地的甘肃永昌县的农民“蔡罗马”坐在上海一家宾馆里,开始向记者讲述他的个人史。
  在此前的短短二十来个小时里,他接受了艺术家岳路平的一场简单的个人礼仪训练:乘出租车熟悉这座城市的新老地标———外滩和新天地,换上翩翩的西服在照相馆拍摄了一组温文尔雅的“绅士照”。这位自称“罗马人后裔”的甘肃农民宣布要“回罗马寻根”,当天晚上,他就要和他内心认可的“老乡”———意大利女子海静荷(曾经在威尼斯学习中文)共进晚餐,再过二十来个小时,这个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西北农民将穿上镶着金边、带深红色蝴蝶领结的黑色燕尾服,像一位罗马绅士那样,坐在苏州河畔艺术坊迷宫般的设计室中一间2.5米×2.5米、壁上装有猫眼的房间里,和更多持有欧洲护照的他的“老乡”们“聊天”。所有关于他个人的背景信息、他生活环境的视觉材料,也将被呈现在临时搭建的房间墙壁上。
  “蔡罗马”是他的外号,他本名叫蔡军年。曾经有历史学者研究认为:公元前53年的卡莱尔战争中神秘失踪的古罗马第一军团,在东移的过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在后来的汉匈郅支城之战时又被汉军俘虏,最后由西汉政府安置在骊靬城定居了下来。关于这个罗马人的传说,学者们仍在争论,至今真假难辨。考古学家迄今未对这个古城遗址进行过任何科学发掘,因为估计完成这项发掘至少需要20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则专门成立了调查组,从一些村民的身上采集全血样本,准备通过DNA技术和体质人类学测量,对骊靬人群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希望以此解开史学界长期争论的迷团。蔡军年的家就在这个位于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上、人群迁移和混杂过程相当复杂的甘肃骊靬永昌县境内。自从当地村民被推测为罗马人的后裔,这个村子就开始被叫作“罗马村”。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已经等不及争论和科学研究的结论,迫不及待地开始为这个故事树碑立传,并以这个“文化资源”作为开发旅游等产业的一个重要招牌。在“罗马村”所在的永昌县城,围绕这个故事,已经完工了一件宏伟雕塑、一个博物馆、一条罗马文化旅游商业街。“蔡罗马”也因此成为这个故事的一个形象代表。
  接受采访时,他神情严肃地坐在记者面前,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他,眉宇间透出几份知识分子的凝重。他面部的轮廓和灰蓝的眼珠似乎真有些罗马人的基因。
  采访结束后不久,蔡罗马来到新天地的意式VABENE餐厅与意大利女孩静荷共进晚餐。他不喜欢意大利培根面的味道,也不喜欢这里味道苦涩的葡萄酒,觉得一切都还不如自己家里的。VABENE里昏暗的灯光和闷闷的空气让他坐立不安,时不时要走到门外的天井里去透透气。与意大利女孩静荷的交谈是唯一让他高兴的,家里今年刚买的一台彩电带来的见闻让除了天水、西安、北京和刚到的上海,再没有去过其他城市的他,在这个异国“老乡”面前也不显得特别局促,谈到伦敦,他会说:“我们的白天,他们就是晚上。”他夸静荷中文讲得好,说自己也想学英语,因为“现在的电影频道打开来就是英文片”。
  离开上海前,他快乐而小心地收起岳路平帮他拍摄的他和静荷、以及另一个外国女孩的合影,这也许会成为他未来岁月里的珍贵回忆,也帮助他向自己和嫉妒的村人们更有力地确证:他是一个真正罗马人的后裔。
  临走前,蔡罗马望着展览场馆里满地的影像放映机,暗示岳路平,他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台VCD。后来,受岳路平之托从兰州火车站接送蔡罗马回永昌的朋友打电话告诉岳路平:“你已经把蔡罗马惯坏了,他现在是什么贵要什么,住小旅馆还不乐意。”这时,事先已稍稍有所预见的现实窘境开始更加猛烈地冲击艺术家的内心:把一个“自在”的甘肃农民“蔡罗马”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打造成一个上海的“窈窕先生”,这对一个脆弱个体内心平衡的打破,是未来也许再也没有机会走出“罗马村”的蔡罗马可以承受的吗?或者说,蔡罗马的问题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自己面临的问题?岳路平承认这个看起来稍显刻意的行为里有视觉艺术表现效果的需要,但用“蔡罗马”这样一个由艺术史上的“ready-made”(现成品)衍变过来的“ready-man”(现成人)来完成这个作品,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艺术圈受杜尚以来的西方后现代艺术方法论“影响的焦虑”的一个表现。
[地板:3楼] 又有 2005-11-13 05:46:04
[url]http://www.dfdaily.com/ReadNews.asp?NewsID=74272


“那张罗马血统证明我看不懂”
--------------------------------------------------------------------------------

早报记者 陈怡 责任编辑 黄维嘉    2005-11-13 8:21:31  
  东方早报:谁说你像罗马人?
  蔡罗马(以下简称蔡):他们都说像。
  东方早报:他们是谁?
  蔡: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人、意大利人。
  东方早报:这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蔡:确切地说是2003年8月。
  东方早报:为什么这么说?这之前还发生过什么?
  蔡:在2003年8月之前,我们县已经建了亭子,在里面放些假的坛坛罐罐,让村里人扮成罗马人坐在里面。
  东方早报:不光说你一个人是罗马人?
  蔡:我肯定是最像的。2003年10月,永昌县内探测到一些盔甲、尸体,美国人把他们拿到邻近的金昌市去化验,化验出来说这些是外国人留下的。后来北京那边就派人来给全村三百多人打血管针、进行化验。结果说我们全村人都是欧洲血统,但只有我和还有一个女的是罗马血统。美国人还发了一张证明给我们,但上面的字不是中文的,我看不懂。
  东方早报:从那以后,到你们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蔡:这两年里,外国记者不停地来,今年四月,永昌县还建成了一个博物馆。
  东方早报:这些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蔡:现在永昌县打算把村庄下部的土房子都迁到永昌以北的公路前,在原来村民居住的地方建斗牛场。听说是美国和意大利人投资的。
  东方早报:要迁房子,你希望这样吗?
  蔡:我住村子上部,不迁。
  东方早报:那村里其他要迁的人呢?他们愿意这样吗?
  蔡:大家都愿意,发展旅游嘛,经济效益上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东方早报:对你这样少有的“正宗罗马人后裔”,是不是特别有好处?
  蔡:那应该是,如果斗牛场建成,我应该可以住到里面去,挣城里人一样的工资。
  东方早报:你觉得自己像罗马人吗?
  蔡:像,现在得了皮肤病,脸比以前红了,以前更像,年轻的时候,我的头发也是卷的,胡子也是黄的。我父亲个子比我还高,跟我们村里来的那些和我一起照相的罗马人长得简直一模一样。
  东方早报:那你女儿、你家里其他人都像不像罗马人?
  蔡:不像,我哥也不像。
  东方早报:你平时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蔡:种地,有时候也出去到天水打工,家里的地交给我哥代种。
  东方早报:现在呢?还经常出去打工?
  蔡:现在不太出去了。
  东方早报:听说现在来你们村旅游的人和你拍照都给钱,是不是因为这个,你不再出去打工了?
  蔡:你这么说就太过分了。庄稼人哪能就指望这个?照相得的钱还抵不上我以前出去打工一年挣的呢。现在是因为我母亲年纪大了,怕老人在家里跌一跤什么的麻烦就大了。
  东方早报:以前打工一年能挣多少钱?
  蔡:6月份出去,12月份回,挣个两万吧。
  东方早报:那现在拍照呢?
  蔡:他们一般一人给50块钱,我也不会多要。我就说岳老师,不管他是个博士也好,工作的人也好,每个人挣钱都不容易,像今天这样的花钱法(指来来回回打的,去照相馆拍艺术照)也太过分了。
  东方早报:现在一年大概有多少人来和你一起照相?
  蔡:上百个人。
  东方早报:村里别的人都和你一样相信自己是欧洲人的后代吗?他们高兴你这样吗?
  蔡:他们不相信,骂我是“罗马花毛贼”。那天岳老师来找我,一个邻居正好在我家,他说:“那你就去啊。”到我真要来上海前,村里人都嘲笑我:“你去上海,肯定会被人骗了,比要饭的还不如。”
  东方早报:那你自己怎么想?
  蔡:我不信。我以前常出去打工,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缘份,现在不管村里人怎么仇恨我,我自己都很高兴。我想一个人的财路多了,他的道路也就多了。早上我哥给我打电话,问我到的地方安全不安全,我就告诉他很安全,这里是个文化馆。
[4楼] 又有 2005-11-13 05:47:04
[url]http://www.dfdaily.com/ReadNews.asp?NewsID=74273

德尔沃伊:全球化是猫,我是鼠
--------------------------------------------------------------------------------

早报记者 陈怡 责任编辑 黄维嘉    2005-11-13 8:23:53  
  比利时当代国际艺术家德尔沃伊与科学家合作研究了人类消化系统,然后复制了这个机械的消化系统。他用福特模式的严肃方法来挑战福特模式所代表的“单向度的人”。自装置机器“消化系统”在纽约一炮打红以后,德尔沃伊继续不遗余力地在作品中暴露现代图腾的荒诞。给猪文身是他在中国创作的开端。在“两个欧洲-两个亚洲”的展览中,德尔沃伊展出了四张文身猪皮。
  东方早报:这是你第二次来上海,与上一次相隔一年多,你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
  德尔沃伊(以下简称德):这是一座非常开放并引起我好奇心的城市,总能找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痕迹。我到了这里就有了回到家的感觉。
  东方早报:那你这次为什么没有给上海带来你与科学家合作的著名的Cloaca机器?
  德:明年应该会,但是现在由于技术原因,暂时还做不到。现在整个欧洲都在谈论中国,谈论上海,如果我的作品不能在这里展出,我会觉得欠了我的机器一次机会。
  东方早报:这个机器以前在别的国家展出时,反响如何?
  德:我的作品总是选用可口可乐、猪、屎这类的元素,我想没有比它们更全球化的元素了。它们在各国引起的反响却完全不同。在德国展出时,由于德国的传统理念认为不应该浪费东西,所以人们反对说,在非洲还有那么多人挨饿,为什么要在这里以“艺术”的名义浪费食物?美国人则丝毫不考虑“浪费”的问题,他们只是担心闻了“大便”,会因为细菌感染而得头痛病之类的毛病;瑞士人特别爱清洁,所以总是认为它有碍整洁、不美观,每天有人非常及时地来打扫机器周围的场地;在加拿大,大家都好奇地跑来问这个机器是怎么做出来的。法国人比较复杂,动不动就要上升到政治、经济层面,却根本不问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怎样运作。但我的机器的制造过程吸引了很多法国人。我们邀请了13位里昂的专业厨师来为这个机器做一日三餐。要是换在比利时,人们就会说:“这算什么艺术品?这可不是艺术。”
  东方早报:不同的观众反应让你的机器产生了不同的文化附加值。这也可以看作是当代全球文化内部本身多样化的一种表现。那么如果Cloaca机器明年在中国展出,你猜测一下中国观众的反应会怎样呢?
  德:肯定很低调,人们也许压根没什么反应。中国人对艺术品的疑问不是特别多,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去得罪艺术。技术上估计就会出点问题:这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常常混混沌沌,保不准就忘了喂机器食物或做别的什么应该做的“照料”展品的工作。而且我想中国的暴发户一定不会有兴趣买像我这次展出的四张文身猪皮这样“肮脏”的东西。
  东方早报:那你还来中国做艺术?听说你在北京还有个全球唯一的“艺术农场”?
  德:中国是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所以对我也非常重要。我必须在这里做点什么。农场科技含量低,比较容易实现。事实上,是我正好得到这样一个offer,即使我不在这里办农场,我也一定会在这里做点别的。现在我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做一个尝试,有一个自己的像麦当劳、可口可乐一样的公司。
  东方早报:像生产麦当劳、可口可乐那样来生产“LV文身猪”?那怎么解释你以前作品中对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文化狂妄自大的挖苦?你到底是个艺术家还是个商人?
  德:我从来没有说我反对全球化。事实上“全球化”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我有跟它做游戏的意思。就像一只老鼠,先跑出来,把“全球化”当作猫引出来,却不让它抓到我。现在用Google、Ebay可以搜索到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这样可能中国、印度这些原来不发达的国家在这一轮竞争中会赢,但发明出Google的美国却输了。所以全球化不一定是可怕的,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遇提供的“后发优势”。说到商业,每个艺术家都要卖商品。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是在与市场有联系的情况下做艺术,但不是为了市场做艺术。我并没有大批量生产“LV文身猪”。我每隔一天给北京农场里的猪麻醉一次,每一次给它们文身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因为一头猪昏迷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所以养这样的一头猪需要的时间很长,要8到10个月,这样一年只能养20头。我还很少见到一个画家一年只画20幅画的。
  东方早报:这样的事情你要是换到西方做,会不会引起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争议?
  德:当然,在西方,人们经常在我的家里乱涂乱画以示反对,有的人还在我面前把自己的手铐起来,表示抗议让动物受到虐待。
[5楼] 雨痕 2005-11-05 12:31:12
“文化上的多元、宗教上的纷争使得亚洲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我觉得亚洲从来没有必要重塑什么价值观,建立秩序也不是武力和经济侵略可以完成的,只要本国文字没有被消灭,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独立的。”
鸟隐于天高,鱼潜于渊深,万物可瞥见而不可久视!!
[6楼] 又有 2005-11-07 18:06:23
蔡罗马和卡夫卡-陆

看完卡夫卡-陆对“两个亚洲,两个欧洲”的批评文章,我在心里就老把“卡夫卡-陆”和“蔡罗马”联系在一起,呵呵。我怎么觉得好象是一回事呀!
这几天,一直在多伦做义工,对当代艺术越来越了解。觉得这个领域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支撑无限的能力。在此期间,也跟很多艺术家进行交流。其实,我们这些学校里的积极分子来做义工,不就是为了长长见识嘛,嘿嘿!
我记得跟岳路平交流的时候,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上海就是一个大的蔡罗马”。看完了卡夫卡-陆的文章,我觉得卡夫卡-陆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据。不知道这哥们本来叫什么,但是非得给自己起了一个让人十分郁闷的名字,就像邱志杰的“后感性”,呵呵。就像一个各自很矮的女孩非得要穿鞋底很厚的坦克鞋,除了让别人对她的身高印象更深以外,实在没有其他意义。邱志杰为了显得自己非常“前沿”,“现场”,“非点子”,折腾了一个“感性”之后,呵呵,可是即使艺术圈里的人也不都知道“感性”这个展览。怪不得当代艺术总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原来都是一些又自卑,有爱吊书袋子的小里小器的哥们,不过自卑和呆书袋并不矛盾,呵呵。
卡夫卡-陆,这个名字就十分荒诞,跟“后感性”走的是一条道路,呵呵。太荒诞了。其实就是蔡罗马嘛。
卡夫卡-陆居然引用葛兆光的说法来反驳岳路平,让我觉得他在文章最后的谦虚话(这只是对于开幕的粗浅想法……)显得十分的不谦虚,嘿嘿!就是说,的确很粗浅,这么粗浅的看法就敢写这么多文章,实在是浪费资源。
卡夫卡-陆还说看过岳路平的文字,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一段。但是如果他觉得岳路平对以下这个说法没有警惕的话,那么卡夫卡-陆的问题就不光是粗浅了,我甚至要怀疑你到底有没有一点辨别能力,
“关于古罗马军团在中国的故事……这本来是英国人德效骞很早的一个说法,可是后来很多中国人也跟着说,甚至连当地政府也跟着来,希望变成一个神奇的故事,变成旅游资源。”
在《蔡罗马回罗马》一文中,我看到这样的文字:“关于这个罗马人的故事,学者们仍然在争论,认为真假难辨。但是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已经等不及争论和科学研究的结论,迫不及待地为这个故事树碑立传,并以这个‘文化资源’作为开发旅游等产业的一个重要招牌。
……这个故事的真假在岳路平看来并不重要,他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这个关于罗马的传奇能够在中国西部内陆具有硬通货似的流通价值?即使他是假的,但是人们仍然非常认‘真’!”
第一,立场上,岳路平当然跟葛兆光是一致的,第二,岳路平的行动已经超越了葛兆光的简单挖苦。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卡夫卡-陆对展览的整体结构完全没有概念的时候就逐个对单件作品指点江山,已经体现了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对“蔡罗马”的“粗浅想法”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不知道卡夫卡-陆有没有阅读展览折页。如果折页没有看,至少应该看到整个展览的两个基本结构:隔离墙和迷宫。折页上的展览预览上写着,如果隔离墙暴露了泾渭分明的逻各斯暴力,那么艺术坊的迷宫布局就提示了酒神一般的迷失机会(大意),多伦展场通过隔离墙和偷窥的猫眼来强化亚洲和欧洲的分野,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想象了,而艺术坊的布局和作品都在提示一种在亚洲和欧洲之间迷失的困境,“宋东把在多伦树立的心理/历史/现实的隔离墙隆重砸碎,而蔡罗马彻底把人带入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最高放纵境界。”
在完全不顾策展人对展览结构的苦心经营的情况下,就对单件作品品头论足,让我不但对卡夫卡-陆的判断力大打问号之外,还要对卡夫卡-陆的学术道德产生疑问:在维护自己哥们金峰的文章中,自己批评某些记者没有看现场就乱讲,可是自己却看了现场仍然乱讲。然后大吊书袋。
当然,吊书袋和拉帮结派这两点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通病,也不光是卡夫卡-陆一个人的问题。
但是卡夫卡-陆的文章的确仍然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的真正困境:五十步笑一百步。
开始的时候,我说,“我在心里就老把“卡夫卡-陆”和“蔡罗马”联系在一起,我怎么觉得好象是一回事呀!”平心而论,我觉得展览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蔡罗马”这件作品,因为他针对的恰恰是卡夫卡-陆自身具有的困境:上海就是一个大的蔡罗马。
[7楼] 礼拜五 2005-11-08 04:43:28
阿庆嫂和沙奶奶打起来了.
[8楼] kavkalu 2005-11-08 06:28:12
不要吓我,不要拿学术说事,以学术做虎皮的多得是。
金锋我认识,和哥们不哥们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受过人文教育应该明白对于金锋我同样站在批判的立场上的,拉帮结伙是谁,明眼人一眼便知
“蔡罗马彻底把人带入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最高放纵境界。”这又是伪命题,在陕西确实有和异族通婚的,不一定是罗马军团,但是却是是外族。因为依据常识,蒙古人种有两个特点:铲型门齿、鼻梁较低和脸平扁,但是,在陕西却是有罗马鼻梁存在。所以,那疙瘩来自西域、中亚或者欧洲还真有。葛兆光对罗马军团的问题有过论述,以一个行为而要超越学术,这种事情也只有当代圈子才做的出。
至于策展思维还是免谈吧,做加法,端着的事情远远比做作品容易。
一个胡说八道的年代,啥都不多,就是多专家。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9楼] kavkalu 2005-11-08 06:40:32
作为语境而言,这些苍白的东西可以代表什么?
单件作品的集合才是整体的呈现
展览谁是评判者,是观众,而视觉的印象有着决定的意义
至于我为什么叫卡夫卡·陆,只是我崇敬他的作品,笔名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因为不喜马甲,不然我一定改名为陆噜噜(猪叫声)。
常识是一种考据,是一种对于虚伪和抄袭的愤怒,当下世界,有些外国人再一次把这个国家当成冒险家的乐园,没有刷子同样敢耍!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10楼] 又有 2005-11-08 08:26:37
葛兆光对罗马军团问题的论述目标是辨别真伪,但是这个“被炒大”的事情如何影响当地视觉生态,则是另外一回事。后一个问题并不需要关心这个“故事”的真伪,而是这个“故事”的流通方式,一件作品并不需要去小心求证,即使这件作品带有田野调查的性质,因为它是艺术。
[11楼] 又有 2005-11-08 08:34:16
同样的作品,使用不同的阐释,编排,可以重构单件作品的意义,修改解读的语境,生产新的意义。这是很多美术馆和艺术史学家经常使用的策略。
你没有正面回答我的质疑,你的文字牢骚太多,
[12楼] kavkalu 2005-11-08 10:16:39
[quote]下面是引用又有于2005-11-08 16:26发表的:
葛兆光对罗马军团问题的论述目标是辨别真伪,但是这个“被炒大”的事情如何影响当地视觉生态,则是另外一回事。后一个问题并不需要关心这个“故事”的真伪,而是这个“故事”的流通方式,一件作品并不需要去小心求证,即使这件作品带有田野调查的性质,因为它是艺术。[/quote]
你自己已经回答了我的问题,金锋同样是将史学讨论视觉化,并且埋下了伏笔,所以,他没有必要阐释,我们生活在伪语境的年代,有着被人任意强奸的可能。
既然岳没有必要解释,那么,金也一样。我垢语记者是因为他们胡说八道
既然艺术是开放性的,那么解构是一种对应
就像我一直说的评论只是一种对于作者的强奸,有时是作者非常需要的。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13楼] nirvara 2005-11-08 18:13:00
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展览,但是,做得没上海酷好玩,无他,这次没玩创意闹思想了
中国当代艺术做展览,做给谁看?
没钱,一切免谈,顺便说个故事,门口的井似乎没了,进门那个贴面照壁,用的是上一次某化妆品搞派对留下的产品标识原物,三楼投影仪下的幕布也不过是那个商业party没收掉的吸音毯。
中国很穷,中国艺术投资行当却富得冒油,可偏偏就是这些脑满肠肥的艺术品投资商,看到当代艺术展览会避之不及?房地产商真的是想拯救中国当代艺术不成,钱,不是那么好拿的,很累
神啊!抽空救救孩子们,大师的呓语
[14楼] kavkalu 2005-11-08 19:01:52
kavkalu02:15:43
李老师02:05:26
今天早上带北京和杭州的两个老法师去多伦看欧洲亚洲的展览,专门搞艺术品市场的主编和操盘手
李老师02:06:10
看了半天,觉着那些作品,没法动手下单
不过,有些影像还是能带来触动
李老师02:06:45
还有一些国内的作品,在北京798和南京都做过,见到过几次了
kavkalu02:16:38
影像做得不透
李老师02:07:03
搞来搞去,还是那点老花头
李老师02:08:11
最后发了一个声音:上海和北京在前卫实验上,差地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
北京现在的画廊做先锋的,很能卖钱,包括国外过来的画廊
kavkalu02:18:36
上海还是传统占据市场的
李老师02:08:58
可是,上海的这些,尽管也是北京过来操盘的,毕竟成不了气候
kavkalu02:18:47
雅趣
李老师02:09:16
北京的传统更有市场话语权,北方喜欢传统
李老师02:09:45
可是,北京在传统的同时,还有大量的西方文化精英在,而上海只是一些西方的商务机构
kavkalu02:19:38
北京因为是艺术家轧堆更要用心
李老师02:10:18
做生意可能上海的外国人多,可是搞艺术交流和投资,北京可能占70%的市场份额
李老师02:10:49
他们看上海,有种看小孩子玩家家的感觉
kavkalu02:21:10
最好的都到了北京,上海求稳
kavkalu02:21:27
所以不再一个层面上的
李老师02:12:18
上海今后可能还是设计师唱主角,创意人才比艺术家吃香
kavkalu02:22:47
没有利益不会有人投资,除非税制改革
kavkalu02:23:14
就像古根海姆的建立
kavkalu02:23:40
海上海的更差
李老师02:14:08
投资可以避税和洗钱
李老师02:14:36
多伦的这个,属于很认真去筹备和策划的展览
李老师02:14:48
不是简单的拉点人过来充数性质
kavkalu02:24:42
其实影像不是任何人可以做的,像我瞅一眼就知出处
李老师02:15:10
因为想做精,所以后来连画册也来不及印刷
kavkalu02:25:11
问题是对于影像他们大多数是门外汉
kavkalu02:25:26
而影像最容易糊弄
李老师02:16:00
其实,老卡有兴趣,可以拿多伦、证大、苏河的三个展览做比较,当然也可以包括朱屺瞻还没开幕的那个展览
李老师02:16:13
都是多国艺术家的群展,而且形式多样化
李老师02:16:30
比较一下策展人的不同出发点,而不是单独的作品
kavkalu02:26:28
太费时间,不过多伦的我还要去一次
李老师02:16:58
证大好像是澳大利亚人策展,苏河的是日本人、我们的是韩国人,多伦的是中国人
kavkalu02:26:47
花一天时间看影像
李老师02:17:28
不会费太多时间,这其实是一次上海当代艺术不同话语圈子和平台的对话
李老师02:17:47
还有艺博会,也不能错过
李老师02:17:55
艺博会就要开了
kavkalu02:27:41
那些影像需要看一遍找到源头
李老师02:18:18
你玩地太细,不值得也没必要
kavkalu02:28:09
我大概18号去看看
李老师02:18:34
要对整个展览做出评判而不是一个作品
kavkalu02:28:45
整体都是话语的加法
kavkalu02:29:06
三个展览不是一回事情
kavkalu02:29:32
但是都有一个特点
kavkalu02:29:53
影像上的全体弱智
李老师02:20:28
其实要关注的是中外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差异
李老师02:21:15
你不能把自己还归类到影像上去,要从大文化的角度来鸟瞰上海的艺术平台发展
李老师02:21:38
这是你的优势,你不能停留在电影和影像的细节上玩
kavkalu02:31:28
中国玩影像的还没有入门,国外的在“借鉴”前人
kavkalu02:31:50
问题当代影像已经占了50%以上
kavkalu02:32:13
没有触动我的
李老师02:22:36
问题是,影像离中国还是太远
kavkalu02:32:37
亚洲-交通有些还是可以的
李老师02:23:14
太耗时间了
kavkalu02:33:19
包括黄奎的东西
kavkalu02:33:42
我还会写一些的
李老师02:24:21
现在有多少发烧友能够真正沉下心化时间看完那些影像作品?
kavkalu02:34:24
不看就被人骗
李老师02:25:21
影像最终的市场价值,还是未知数
kavkalu02:35:14
我始终觉得是他们懒惰,架上的欠缺
kavkalu02:35:36
影像做好了有人收的
kavkalu02:36:17
各国的影像机构包括当代艺术馆
kavkalu02:36:50
问题是都是糊弄,没有诚意,也没有技术
李老师02:27:21
问题在于现在是一个复制拷贝的年代
影像特别是短片,完全是烧钱
李老师02:27:31
摄影最卖钱
kavkalu02:37:26
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人和一个好题材
kavkalu02:37:55
涂俏的《艾滋病人》
kavkalu02:38:25
绝对可以进入当代的话题
kavkalu02:38:57
比那个猪圈的抄袭之作高明许多
李老师02:29:21
什么都是当代
kavkalu02:40:00
你不睡觉啦,她是一个纪实作品,一个艾滋病人临终的日子
kavkalu02:40:51
门口的井似乎没了?没有沟通啦?
李老师02:31:13
准备睡了,那些作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李老师02:31:27
可能给投诉噪音吧,具体情况没问
kavkalu02:41:35
这个创意是小孩子的
kavkalu02:42:11
我们小时候的蜡笔画,两端两个孩子
李老师02:32:53
没看到原作,呵呵
kavkalu02:42:53
这些人,还是那句话端着,自以为是地端着
李老师02:33:44
理论先行,再玩作品
这点,切记
kavkalu02:43:33
展览是给人看的,不是唬人的学术论文
kavkalu02:43:58
所以我送他们4字:天地人道
kavkalu02:44:28
沈给研究生讲座,我得空去听听
kavkalu02:44:47
听人说话是有趣的
李老师02:35:11
沈,在当代美术馆管理方面,花了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
kavkalu02:45:17
所以我想听听他的话语
李老师02:35:51
睡觉
kavkalu02:45:36
88
(无极)(18426258) 02:36:03
 
kavkalu02:45:46
继续工作
李老师02:36:23
bye
kavkalu02:46:11
bye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15楼] 妞妞妞妞 2005-11-11 04:44:47
开什么国际玩笑?

最近岳路平的作品,一个比一个离谱。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说出来不足以平民愤,振朝纲。
先是在伦敦拍卖人民币,现在又折腾了一个冒牌罗马人。我要大喝一声:你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蔡罗马的房间,你只让老外进去,不让中国人进去,这让我想起“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屈辱。更可恨的是,你居然让中国人通过猫眼来看蔡罗马。你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你让蔡罗马穿洋装,吃西餐,出洋相,他从上海回去以后就一定要发洋癫疯了。好好一个人非得被你整疯了你才过瘾是吗?看看他拉大提琴的照片我就难受,你这个玩笑开的太大了,如果是小孩子你这么弄还可以,人家一大把年纪了,你还这样让他开洋荤,他回不去过去的生活了我看你怎么办,你还真要把他弄到罗马去呀?
你让洋妞陪他吃饭,他回去了不爱他老婆了回头来找你你就知道什么叫错。
你讲的那些理论,道理,我们都听不懂。我看只有老外才能知道你的意思,可是你的作品只给老外看吗?别忘了这里是中国。
还有你拍卖人民币,还好你有点小聪明没有在中国干这件蠢事,不然非得把你抓去坐牢不可。靠人民币升值来赚钱,还非得说在思考中国艺术史,你开什么国际玩笑呀?你不把咱们中国人的脸丢光就好了。
我奉劝你踏踏实实做人,做艺术也要靠一笔一画来实现。别老想这些投机取巧的小把戏。你说你这个蔡罗马的“寻根之旅”要花多少钱?有这些钱还不如让蔡罗马好好改善一下生活。比你干这种无聊事情要有价值得多。
炒外汇就炒外汇,别非得跟艺术扯上关系,牵不牵强呀?
我看现在的美术馆也是疯了,策划人也不正常,你们花那么多钱做展览,就做这些东西。我倒要问问这钱都是哪里来的?别用的是我们纳税人的钱,你们要开这种国际玩笑,就用老外的钱来开,如果用我们的钱,全国人民都不会答应的。
现在的艺术真是越来越荒诞了,真是搞不懂,你的的脑子是怎么运转的,跟正常人怎么就想不到一块?
当然我也不否认有些作品是不错的,但是大多数都是垃圾。
[16楼] 霆轩 2005-11-11 07:14:56
罗马蔡自白

我叫罗马蔡,今年三十六岁,通缉编号:罗马蔡,认识我的朋友称我“蔡哥”,兄弟们都喊我“老大”,也有一些村子里的人喊我"罗马花毛贼",不过那是他们妒忌,我们村三百多号人都做过检测,结果说我们全村人都是欧洲血统,但只有我和还有一个女的是罗马血统。美国人还发了一张证明给我们,但上面的字不是中文的,我看不懂。
我就说嘛,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生来就这命,嘿嘿.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娘生我的那一天,有个算命先生经过,听到我不同凡响、骇人听闻的哭声,给我抽了一卦,说这孩子天生异质,与凡夫不可同语,上辈子是西方战神落难转世.爹高兴,说这孩子有出息.自那以后,越长我就越出挑,这不,我28岁那年,有个来自南海炎洲的得道仙人金蛹曾题诗:



黄不黄,赤不赤,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
眼光闪烁,好似灶台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含诸公,红发乱蓬松.
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当然他们这号人喜欢吹牛,我不就头发红皮肤白眼神跟画报上的中国人不大象嘛,非要我跟那西方妖魔氏弄一块.不过你还别说,嘿,这些年来过我们村的那些子黄毛贼,有的跟我还真象!
所有有时候我在梦里就能见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有一晚我真梦见自己是西方战神,西天有个声音在对我说:
你的现在是这个小村的路上,你的梦想在别处 ... 来自神圣罗马的无敌战神啊!吹响你战无不胜的号角……应你虔诚的神主之邀……将你的敌人化为齑粉……现身吧……罗马之灵……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直到我遇上来自大唐长安的南蛮子月路明,我才明白,这个梦的真正涵意。

那晚之后,我曾想改名.虽然叫罗马蔡也不错,起码比痞子蔡啥的洋气的多,不过毕竟不适合我的身份嘛,你说我上辈子持铁枪执钢盾跨战马掠沙场一主,怎么滴也得有个正式名号吧?
恩,,,,您说,我是叫"恺撒*圣罗马*蔡" 好呢还是叫"安东尼奥*尼古拉*罗马蔡"好?
[17楼] 又有 2005-11-11 07:57:36
11楼的妞妞懂不懂当代艺术呀,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
[18楼] nirvara 2005-11-11 17:24:44
当代艺术不是需要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要坚持怎么样的当代艺术才是本土化发展方向的问题
如果当代艺术走的是金锋那种出卖良知和尊严,挑战中国人道德价值观底线的路子,那么,只能认为,当代艺术真的是西方冷战的核武器
多伦这个展览做的是一种欧亚对话,而且不单纯是欧洲和亚洲,而是两个欧洲和两个亚洲
至于蔡罗马的行为艺术,过了开幕式,还会有洋人去陪他呓语吗?
美术馆做展览,当然要花钱,至于花的是不是纳税人的钱?很重要吗?金锋的秦桧花的是房地产老板的钱,是不是就可以把秦桧站起来了?钱,谁出钱,出多少钱,和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无关
不过需要提醒某些义工同学的是:当代艺术家和艺术家,差别不是两个字的距离
[19楼] nirvara 2005-11-13 07:09:27
[quote]下面是引用又有于2005-11-13 13:47发表的:
[url]http://www.dfdaily.com/ReadNews.asp?NewsID=74273

德尔沃伊:全球化是猫,我是鼠
--------------------------------------------------------------------------------

.......[/quote]
谭力勤数码原始艺术综合资料

--------------------------------------------------------------------------------
[url]http://arts.tom.com 2005年07月04日13时33分
[20楼] 妞妞妞妞 2005-11-13 08:06:12
有没有图片呀,
说说你转这个帖子的想法
[21楼] nirvara 2005-11-14 02:39:41
图片可以去网上找,很多的
这个展览也是在多伦美术馆举行,不过,因为举办单位是多伦文化公司,所以,炒作力度就远远低于现在的这位大师,不过,看过这位在美国混的相当好的中国画家作品,你就知道在兽皮上动脑筋并不稀罕了。
不是外国的就一定是先进的,要相信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就是我转那个帖子的用意。
"兽皮+电脑"考验观众

--------------------------------------------------------------------------------

2005年07月13日 07:05

徐颖

  木材、兽皮和现代的电脑动画技术,这看起来并不相干的3种东西,却被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数码艺术教授谭力勤进行了奇妙的艺术组合。昨晚,一个被命名为“数码·原始艺术”的展览在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开幕式上,有些观众对这种新的艺术组合表示了激赏,认为它给人无限想象。但也有不少观众明确表示看不懂,不能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一位观众这样评价道: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艺术家太专注于玩弄新的形式,而忘却了艺术的本质。

  数码+原始,究竟咋回事

  走进“数码·原始艺术展”,立刻就把人震得一愣一愣的。光是看画展的名称和分类,什么《树结+4系列》、《兽皮系列》以及《树结毛发系列》,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艺术家谭力勤只好在现场临时当起了讲解员。他说,在他的作品里,鹿皮、小牛皮变成了画纸,而画笔则是电脑三维立体动画。然后,再把电脑上创作的三维立体动画,以“数据影印”的方式印在兽皮上。

  喜欢创新的谭力勤说,一年前,当他提出这个构想时,不少艺术家都认为这不可能,但他终于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但是,这却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不光是要把电脑中的三维动画存放到光碟中,给它们进行局部立体成像,然后再把数据图片影印在周边呈不规则形状的兽皮上,这也是创作最困难的部分。谭力勤独创的数码原始艺术形式,赢得了美国等国家的强烈反响,被美国媒体称为是数码艺术界中具有革命性的艺术家,是第一位把三维动画数码图片印制于兽皮、原木和岩石的人。

  成为无根浮萍的“艺术”

  在展厅浏览,可以看到两类作品:一类是把三维电脑动画通过特殊设备,投射在具有半透明效果的兽皮上;还有则是把电脑动画直接印在原木上,以新的表现形式去演绎奇妙的动画世界。每一件作品均配有电视屏幕,以电视画面对作品进行形象说明。

  谭力勤说,他的灵感来自印第安文化,兽皮不仅是印第安文化的象征,也是许多古文化的生活材料,而电脑则是现代化的东西。他的创作构想是,数码是短期有限的,而原始是永恒无限的,任何现代数码技术都是可被取代的,而原始观念则永久地保留其自身涵义。今天的现代科技也许是明天的原始技能。

  不过,这些新媒体艺术家的尝试在受到赞赏的同时,也有人觉得莫名其妙。一位评论家指出,当今的新媒体艺术,不少艺术家把自己的艺术放到了一个自造的真空中,成为无根的浮萍。
来源:新闻晨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