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昨成立:艺术不再是过堂会——访陈列馆策划人沈其斌
发起人:beihan911  回复数:2   浏览数:2571   最后更新:2010/09/10 17:46:33 by guest
[楼主] beihan911 2010-09-09 23:16:55
青年报记者 郦亮
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昨天的成立,改变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代艺术勃兴的中国,只有展馆,却没有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近40位作品被永久收藏的艺术家中,既有当代艺术名家,又有像三水这样的影像艺术新锐。而在陈列馆策划人沈其斌看来,陈列馆收藏的艺术家将达到100人。
关注度有待提高
记者:您的当代艺术机构为什么叫“陈列馆”?
沈其斌:过去10年,中国当代艺术实现了很大的进步。当代艺术,比如装置,很多都是大制作大生产,中国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集中长时间展示。很多展览结束后,展品没处放,艺术家又嫌麻烦,就被废弃了,造成了浪费。这便需要一个类似于博物馆的陈列馆。我们就是要以此集中展示中国顶级当代艺术的整体。
记者:过去10年,中国几乎想到了所有可做的事情,但为什么唯独想不到办一个当代艺术的陈列馆?
沈其斌:有关部门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度不够,造成了投入的不足。我们这个国家认识和了解当代艺术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让民营资本来办,和画廊卖画不同,设陈列馆并不赚钱,谁都不愿意。
陈列馆推广教育
记者:既然如此,当代艺术陈列馆靠什么维持生存?
沈其斌:主要靠销售展品的衍生产品,比如版画、有限印刷和图片。我们也接受社会的赞助。此外我们会为收藏机构提供资讯服务,收取相关费用。我算了一下,陈列馆一年维持的费用大概在500万元。希望可以持平。
记者:陈列馆和创作陈列展品的艺术家之间有何关系?
沈其斌:作品归我们所有,我们支付艺术家一定费用,但这里面不包括材料费。支付的费用从几千美元到数十万美元不等。
记者:成本看来很大,收支持平并非没有风险。为什么您仍然要坚持办这个馆?
沈其斌:中国现在的当代艺术展基本上是一个月,有的甚至只有一两个星期。展览变成了过堂会,变成了艺术家在履历表上增加资历的途径。其实这不符合学术的要求。有了陈列馆,每件作品的陈列时间都在一年以上,以此达到当代艺术推广和教育的目的。
朝阳产业求发展
记者:有关方面不关注当代艺术,可能是因为当代艺术的审美其实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陈列馆收藏的近40位艺术家,既有汪建伟和邱志杰这样的名家,又有三水这样的新锐。您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沈其斌:我们不选择符号化和意识形态化的作品。所收藏的作品一定是要从艺术本体角度出发,和本土产生关系。这个视野就很大了。所以我们选择名家,也关注和扶植像三水这样的影像新锐。
记者:你担任馆长的喜马拉雅美术馆新馆将于明年落成。有人称之为上海当代艺术的重要一极。其定位有何区分?
沈其斌:喜马拉雅美术馆主要是“黄盒子”套“白盒子”的概念。也就是把西方博物馆的标准模式,放在中国本土自身文化精神需要的层面去审视。
记者:去年至今,当代艺术市场在中国呈现缩水态势,业内弥漫悲哀。您怎么看中国当代艺术前景?
沈其斌:当代艺术绝对是朝阳产业。但是因为中国的有钱阶层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受到的艺术教育有限,所以中国主流资本对当代艺术的关注远远不足。不过,正如印象派和毕加索当年的遭遇和最终的成功那样,潮流是一种必然。当然未来经典的当代艺术家,未必会是现在热捧的那些艺术家。
[沙发:1楼] guest 2010-09-10 11:11:13
当代艺术绝对是朝阳产业
[板凳:2楼] guest 2010-09-10 17:46:32
陈列馆空间不错 下午去转转 建当代艺术陈列馆确实是好事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