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艺文节演讲、论坛及沙龙详细介绍
发起人:大吊车司机  回复数:0   浏览数:2334   最后更新:2010/09/02 11:18:45 by 大吊车司机
[楼主] 大吊车司机 2010-09-02 11:18:45
来源:搜狐文化


一、 关于理想-中国当代青年批评家论坛

对话主持:鲍栋
对话嘉宾:段君、何浩、刘礼宾、孙磊
时间:2010年8月30日下午2:00—4:00
地点:五道营胡同闲散光音

这一代人的面目是模糊的。在大众媒体上,他们一会儿在“蜗居”,一会儿是“蚁族”、一会儿又从富士康的楼上跳下;在网络中,他们有时囧、有时烎,闲时打酱油,急了草泥马;而在主流喉舌那儿,他们又成了鸟巢一代、汶川一代,被寄予厚望,仿佛还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形象?都是,或者都不是?
这一代人被迅速推向媒体热议的前台,关于“这一代人”的话题成了一个个被迅速消费了的浪花与泡沫。但不管怎么说,这也说明了整个社会在渴望变化,渴望年轻人能够带来新鲜。

不过,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说清楚……


对话主题:这一代人的生存现实与文化理想

如何描述、理解和面对我们的生存现实?
在这样的生存现实下,还需要文化理想吗?
我们的文化理想是什么?
我们依据的或渴望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


嘉宾简介:

鲍栋,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自由撰稿人。1979年生于安徽芜湖,2006年获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曾先后工作于重庆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现居北京,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与实践。
段君,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2000-200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美术学学士及艺术批评理论专业方向获硕士学位,2009年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视觉艺术理论研究方向博士。自2003年起主要进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及理论研究。

何浩,1975年出生,重庆人。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2005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毕业,博士论文研究鲁迅,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对西方政治哲学颇有兴趣,目前研究对象为中国现当代文论与思想文化。
刘礼宾,1975年出生,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讲师。由对图像式绘画的批判,转向对中国抽象绘画的深入发掘。近期从多个层面反思二元对立思维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期望以“零度”态度作为突破口,涤荡笼罩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庸俗社会学阴霾,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自足创新,为中国当代艺术体系的时下建构尽微薄之力。
孙磊,男,1971年生于济南。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 70后代表诗人。曾获第十届柔刚诗歌奖、2003年首届中国年度最佳诗人奖、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提名、1979——2005中国十大优秀诗人。主编民刊《谁》。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济南。

参加访谈网友点击进入 报名参加


二、 关于建筑-英国、香港、中国等著名建筑师论坛


日期:2010年8月31日 2:00-4:00pm

地点:五道营胡同, 藏红花西餐厅
主持人:马晓威(70后建筑师)
嘉宾:钟松(70后建筑师),王刚(70后建筑师),李豪(80后建筑师),范凌(80后建筑评论)

论坛题目:

家 – 城 – 国
(我)家 – (北京)城 – (中)国
论坛内容点(初步):
1. (我)“家”的故事。
1.1 我想有个家。
1.2 我的家应该是什么样?我的家应该有什么内容?
1.3 家和房子有很大的区别。
1.4 装修房子和构建家是不同的。
1.5 “家”的问题实际上是“我是谁”的问题。
2. “我是谁”和“设计”
2.1 我是谁决定了我对什么有兴趣
2.2 我对什么有兴趣决定了我的观点和看法
2.3 我的观点和看法决定了我希望做什么
2.4 我希望做什么决定了我能做什么
3. (北京)“城”的故事
3.1 中国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相同城市样式的不断复制品
3.2 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3.3 家和城的关系是什么?
4. (中)“国”的故事
4.1 当下,有很多人大谈中国文化,中国生活方式,中国设计和本土化等等一系列概念
4.2 当下,崇洋和崇内都大行其道,似乎成为主流。
4.3 当下,缺乏真正的思考并提出真正的问题。
4.4 什么是当下?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4.5 我是谁?中国人是谁?中国有几个人?
4.6 什么是中国性?什么是中国文化?
4.7 群体要个体化,个体绝不要群体化。
4.8 包容和多样性是创造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 嘉宾依次谈谈自己的观点:
范凌
王刚
李豪
钟松
6. 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参加访谈网友点击进入 报名参加


三、 关于青年艺术家

联合主办:艺术眼artspy网站
场地:五道营胡同 藏红花
时间:9月2日 下午2-4点
主持人:顾振清

嘉宾:徐小国、薛涛、何迟、赵一浅、史晶


话题:中国还有没有文艺青年?

1. 什么是文艺青年?

广义上,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
每个时代都有文艺青年。他们绝大部分是有文化、有审美、有情怀、有选择标准的人,热爱文艺并紧贴时代脉搏,将目光聚焦于柴米油盐之外。文艺青年们在红色年代以“非知识分子”的身份做着积极的“思想家”,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大胆地“离经叛道”,而现如今他们是新锐潮流的引领者,在享受“小众文化” 的同时缔造着主流风尚。无论哪个年代,60年来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分享、渴望智慧、渴望自由。回望60年激荡岁月,文青凶猛,人人都曾是文青,是思想上时刻要求进步的先进者。
2. 文艺青年的时代特征?

60年代被我们归类为文青的那些人,他们在中国最封闭保守的年代,冒着极大的危险寻找着一切可读之书籍。他们“以非知识分子的身份,激烈辩论在正常年代通常是由知识分子讨论的那些问题”。

70、80年代文艺青年:刻骨铭心的“离经叛道”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应该说,从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是异常兴奋和活跃的,新思潮和新文化的涌入和撞击,造就了这两个时代层出不穷的文化繁荣景象。所以,那个时代的 “文青”也理所当然的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崔健的《一无所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心态,而唱尽万千柔情的邓丽君更是让人们体会到了“革命友谊”之外的另类情感。在阅读上,手抄本的流行满足了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而国外作品的涌入则让更多人开始真正走上了文学道路。但正是这种刻骨铭心和“离经叛道”,成为一代人的青春集体记忆,并开始思考生命和个体的意义。
90年代-2000后:文艺青年“遍地开花”,越来越形式化。

90年代到2000年以后“文艺青年”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这也是80后一代成长的结果。“文艺青年”的概念越来越被夸大,听独立乐队、拍 LOMO照片、要么“在路上”要么“宅着”等等……这一系列表现被迅速大量复制,不管是否有独立的思考,至少外在要够“文艺范儿”。

参加访谈网友点击进入 报名参加


四、 黄油青年会议


合作方:青年志
时间:9月4日下午2-4点
地点:安定门内大街柴棒胡同23号

「黃油青年会议」已经进行了六期。每个月,我们都在青公馆,柴棒胡同23号的小院子里,敞开门,听不同的年轻人分享他们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热爱,渴望,恐惧,迷茫和梦想。这其实不是什么精英年轻人的聚会,是一个为所有年轻人准备的平台。我们聚集在这里,认真聆听一颗颗年轻的心,以及他们多样化的梦想。希望这些声音能够传播开去,让更人听到,给予更多年轻人以启发和力量。

关注青公馆举办方:http://www.douban.com/host/cy023/
为什么叫黄油青年会议?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MjU5NjIw.html
往期黄油青年会议精彩视频: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316205.html


五、 跳大神-女皇的爱情颂:樊其辉论坛

歌者樊其辉,另一身份是“裁缝”。十岁至十六岁的樊,在北京戏曲学校学习老生、文净。十八岁开始以为别人做衣服谋生,1999年获“益鑫泰”中国设计师最高奖评审金奖,随后成为圈内著名的“山寨女王”。2004年起樊在“法雨”酒吧化身为碧浪达夫人驻场并渐渐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演出风格,红透文艺小圈子。2008年随着“法雨”倒闭,樊目前只唱“堂会”。青年艺术家邱炯炯在“法雨”结识樊后,在2009-2010年为樊拍摄了记录电影《姑奶奶》。影片中,裁缝是个健谈的人,他生动地强调金钱与色情,他在绝望中渴望中生动地活着。舞台上,碧浪达夫人一袭如画的长裙,扎着一朵白色玫瑰的巨大的发套,足足二十公分的高跟鞋……碧浪达夫人眼角挂着混和了厚厚睫毛膏的黑色眼泪在灯光昏暗的酒吧里低吟浅唱,纵声高歌……

《姑奶奶》 纪录片放映 9月4日 17:00-19:00
地点:方家胡同46号小剧场 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
限额免票入场,180座位
《跳大神-女皇的爱情颂》 座谈 9月4日 19:00-20:00
嘉宾:樊其辉、邱炯炯(艺术家)、牛文怡(TimeOut北京主编)
地点:方家胡同46号小剧场 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
限额免票入场,180座位
《跳大神-女皇的爱情颂》 演出 9月4日 21:00
歌手:碧浪达夫人

地点:VA Cafe&Bar 北京市东城区五道营胡同13号 电话:010 5844 3638
读者持《TimeOut北京》杂志门票特惠:30元 包含赠品:TimeOut 2010特别版《最Smart生活手册》 为保证演出质量,门票限售 80张
联合主办:TimeOut北京 搜狐网 支持:星空间

策划:尤洋@满瑞斋

六、 熊猫奶糖观影会:创作人彭磊分享会及《熊猫奶糖》电影放映


时间:2010年8月29日(周日)14:00 座谈 15:30 《熊猫奶糖》放映

联合主办:TimeOut北京 搜狐网

地点: 闲散光音Lazzy Café 北京市东城区五道营胡同19号

分享嘉宾:彭磊,党丹(艺术策展人),王硕(TimeOut北京音乐专栏作者),尤洋(TimeOut北京音乐专栏作者)

彭磊怕是现在最为忙碌的创作人了,近年来他的创作领域涉及音乐,话剧,电影,绘画等,同时还要兼顾铁皮玩具收藏。最近他的自传体漫画书《北海怪兽》上市,在业界内外引发了读者极大兴趣。此次我们邀请到TimeOut北京专栏作者、乐评人王硕,艺术策展人党丹及活动策划人尤洋同彭磊聊聊他是如何将多元化的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座谈会之后将放映2007年彭磊电影作品《熊猫奶糖》。

《熊猫奶糖》导演: 彭磊 主演: 春树、吴庆晨、关铮等

一个同性恋女孩和一个只喜欢男孩的女孩各自进行了自己的恋爱旅行,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七、 作家见面沙龙


时间:2010年9月1日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猜火车餐吧

14:00-15:00 作家西川见面会 主题《游荡与闲谈》

西川: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现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曾与友人创办民间诗歌刊物《倾向》(1988—1991),参与过民间诗歌刊物《现代汉诗》的编辑工作。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

15:00-17:00 作家刘震云、李洱见面会 主题《这里是有一说一我是刘震云,我是李洱》

刘震云,曾创作长篇小说《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等,中短篇小说《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他的很多作品均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李洱,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午后的诗学》等。曾获首届“华语传媒图书大奖”,首届“二十一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三、四届“大家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为德语、英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出版。

参加访谈网友点击进入 报名参加

八、 我迷故我在——《粉丝力量大》新书发布会


时间:2010/9/2 周四 14:00 – 16:00
地点:46号剧场 黑方空间(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B座)
拟邀嘉宾:张嫱、张铁志、王吉鹏、陶东风、安雅、神秘嘉宾主持

活动详情:黄小姐,010-82509830,rita.huang@enrichculture.com

“是先有偶像还是先有粉丝?
当我们谈论粉丝时我们谈论什么?
谁才是真正的粉丝?
粉丝为什么会入迷?
追星为什么不可怕?
……”

《粉丝力量大》,国内第一本写给粉丝的小百科全书,给出了资深媒体人张嫱的答案。
此次新书发布特邀台湾作家、乐评人张铁志先生,粉丝网创办人王吉鹏先生,文化研究学者,以及神秘嘉宾,一起探讨“我迷故我在”还是“我在故我迷”的终极粉丝话题。
粉丝年代,谁能自外?这是一场为粉丝正名的跨界对话,让我们共同期待来自学界、媒体、明星、粉丝的声音。


13:30 - 14:00 观众入场
14:00 - 15:00 主持人与嘉宾互动分享
15:00 - 15:30 观众与嘉宾互动
15:30 活动结束


九、 张爱玲九十周年纪念 ————她写命运,命运写她

时间:2010年8月27日(周五)下午2点—4点

地点:方家胡同琥珀咖啡

我们与90岁的女作家同在,在一座男性的城市谈论一位女性的伟大与困惑。
我们不是心理医生,不是道德卫士,不是道貌岸然的家长或看穿一切的导师,我们和你,与张爱玲一样,也会迷茫。

欢迎爱情妄想狂、感情偏执狂、星座依赖症与算命老先生。

在命运面前,一切爱情都是因果。

欢迎来到张爱玲纪念论坛,舞台剧《张爱玲》主创团队与你共同分享一个经典人物的传奇,让我们一起讨论:

关于爱情——爱是霞飞路,愈拥挤,愈孤独。
关于服装——奇装异服下包裹着一颗孤傲的心。
关于星座——她写命运,命运写她。
嘉宾:闫月 著名音乐人,本剧总导演,作曲
颜永祺 中戏表演系07级博士研究生,本剧戏剧导演
陶然 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音乐节总策划,本剧编剧
张弛 著名服装设计师 ,本剧服装设计


十、 眷村——台湾独特的文化拼图

时间:2010年9月3日(周五)下午2点—4点

地点:方家胡同琥珀咖啡

嘉宾:张嫱、庄崧冽

1949年,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六十年来,他们心中带着重返大陆的期望,在眷村从暂时落脚到落地生根,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乃至第三代。而眷村,也从暂居之所,逐渐变为故乡。
六十年,一甲子的光阴,有太多可以记述,也有太多可以遗忘。不管记忆或忘却,历史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在这条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有故事。差别只在,有些故事波涛汹涌如大江大海,有些故事缓慢清淡如小溪小流。
邓丽君、林青霞、赵传、张艾嘉、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王伟忠、杨德昌、侯孝贤、南方朔、胡一虎、伊能静……在这串长长的名单后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眷村。
眷村已然成为当代台湾不可或缺的一块人文拼图。王伟忠找到了赖声川,倾尽心血,执导出一部《宝岛一村》。在北京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眷村女儿张嫱,则将眷村深情结成厚厚的一本《宝岛眷村》。

在内地的台湾人越来越多,“雕刻时光”咖啡馆的老板庄崧冽也和张嫱一样,在北京多年。他们眼中的眷村是什么样?这块独特的台湾文化拼图是怎样的状态?他们眼中的内地又如何?如果你想知道,那么,欢迎来到他们的分享现场,一起细细聆听。

【嘉宾简介】

张嫱,爷爷的祖先从河北迁居辽宁省昌图县靠山屯,奶奶的祖先从山东渡海到东北;外公来自江苏淮安,外婆来自湖南长沙;妈妈在重庆出生,爸爸在长春出生,她本人则在台北出生,长住北京。台湾政治大学本科,美国波士顿大学硕士,北京清华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棱聚商务咨询创意总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及咨询工作,拍摄记录片,研究流行文化,专注于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研究。自称“文化买办”,“有机知识分子”,文化产业网站(www.wenhuaindustry.cn)创办人。《宝岛眷村》主编,《粉丝力量大》作者。

庄崧冽,“雕刻时光”咖啡馆的老板。台湾云林人。当兵退役后,在台湾的饭店和出版社工作过。1993年来到北京入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7年和妻子在北大门前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雕刻时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