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计划(第二回展)《一而二 二而一》参展艺术家访谈
发起人:草场地251  回复数:0   浏览数:1713   最后更新:2010/08/31 16:13:51 by 草场地251
[楼主] 草场地251 2010-08-31 16:13:51
打开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门 采访人:杨卫 访谈时间:2010年8月12日 杨卫(以下简称杨):我知道你原来作品的风格,里面涉及到云的元素,但主要还是男欢女爱的主题,云只是一个辅助材料。我也给你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云在中国传统绘画里的隐喻关系,它往往是以留白的方式来处理的。如果用“气韵生动”这个词来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话,云在里其实代表了韵。云是让画面活跃起来的元素,而不是主体。这次看到你的新作品,应该定义为“装置绘画”,因为你现在的作品带有装置的含义,同时也具备雕塑的含义,当然也还保留着绘画性。你的新作品把云单独抽离出来,变成了作品的主体。过去的云在你画面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现在你把云从画面中抽离出来,变成作品的主题,我想知道这个转折你是怎么想的? 马东民(以下简称马):云是你看到我这批作品的一个表象,我想表达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东方人的宇宙观源于太极,太极就是宇宙万物的共生平台。这个大平台里面有两个部分,一个叫做阳的平台,一个叫做阴的平台。但是如果把阳跟阴分开,就变成两个平台了,那就合不起来了。所以阴阳一定要互动,有时候阴到阳这边来,有时候阳到阴那边去。只有周而复始的变动才会焕发出万千的气象。我就是想走近这样气象。 杨:你说的是内在的含义,你考虑在玻璃球里面画画,是不是跟你想表达这种内在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 马:阴阳和合,为常态、为健康、为和谐平衡。“中庸之道”不是简单的平均与折中,而是不偏不倚、不过不及。我力图给观赏者以一种气以为和的感受。我最主要的是传达的一种感受的东西。并不要求作品是怎么样形象,感受云、气,感受什么都可以。 杨:把具象的东西抽象化,看你的作品还是有些禅宗的感觉,为什么把云画在圆里面?你把内外颠倒了一下,这跟禅宗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在这个过程中,你选择材料是怎么思考的?包括玻璃啊等等,又是怎么选择圆这种形式的? 马:圆,万物都可以归为圆。圆中有方,方中有圆。阴阳包容性很大。“一而二”意味着分裂、矛盾和斗争,表现为对立、不睦与仇恨;然“二而一”的“一”已不同于“二”中的任何一方,意味着和解、质变和新生,表现为共融、和谐与圆满。“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有之相生”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这几句话来看,“无”——即“道”,是“有”——即“天地”(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之母——产生的根源。 杨:这样的视觉效果很好,对空间的把握比较独特,对空间的利用构成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陌生感。如天外来音,跟室内空间形成了一种对抗性,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是当代艺术的一种趋势,开始重视它的本体性,所谓的去内容化。我们原来强调内容,强调社会针对性,90年代的时候尤为重视。最近一两年以来,重视语言的艺术开始回潮,不是直接的社会性表达,而是把它抽象化。这个趋势似乎应了那句话:审美的疲劳。也许人们是对过去那样一种表达方式产生疲劳了,对社会政治的一种疲劳,于是回归到艺术的本体,来发现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马:回到人的精神上,回到人类对自我内在的一种认识。我以为,中国人擅长认识论,西方人擅长方法论,善于用框架来整理思想;如果用西方人的方法来包装东方人的认识岂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可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想表达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不能从简单的绘画上去理解作品。真正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的东西,上升到精神层面上,道、禅宗等那种高的精神层面。在空灵自然的道的作用下,混沌的无极转化为太极,进一步化生为阴阳两仪。两仪化合而衍生和气,从中繁衍出天下万物形形色色。万物虽然繁杂,却都蕴涵阴阳二气,调和阴阳二气就成为和气。 杨: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并不表达意义,而往往是借助云产生很多联想,如孙悟空的筋斗云,让人想到高深莫测的彼岸。在你这里,中介变成一种语言方式,你也是通过这个语言方式,来表达一种内在的艰深的感觉。 马:释迦摩尼修行期间,有一则故事点拨了他。一位琴师在谈论琴弦时说到:琴弦不能太紧,否则易崩断;亦不能太松,否则有失音准。对分寸的把握是最重要的。云、雨、气的力量有很大。孔子说过:“中和之道。统一全球。协和万邦。勤俭而用者。中和之师之所以修身也。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跻世界於大同。开万世之太平者。吾儒之所以修身也。中外不分。万国一体。”中道是现实中的分寸,对分寸的把握是最重要的。云、雨、气的格物属性近乎于中道,也对应着现实中的分寸所以我喜欢这种媒介。 杨:球体容易让人联想到眼睛,去发现。发现宇宙,发现一个更神秘的空间。玻璃是具有现代质感的材料,透明、光滑,带有易碎的特征。你让这些东西跟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寓意很丰富。 马:云气很东方。象太极拳就强调柔,以柔克钢,四两拨千斤是种境界。 杨:进而言之,象征了把一个传统的文化,正在消失的一种玄妙的东西置身到当代文化的语境之中,形成一种冲突。恰恰是这种冲突给今天的人一种暗示,暗示我们除了表面的社会问题,表面的物质社会背后还有一种很久远的文脉和很深的精神传统存在。说到你作品的语言方式,目前是一种很陌生的语言方式,也正因为陌生,所以才有新鲜感。目前是一种很新的语言,这也是你作品的价值。我很少看到有这样处理:使用这样材料的人有,甚至画云的人也有,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人目前来说还没有,你是第一个。对于艺术来说主要的是两个元素,一个是它背后产生的资源:一种文化资源、精神资源、社会资源等。二是它的语言系统的丰富性。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说,你把原来的有形象的云雨形象、男欢女爱形象抽离,化成更大的一种对宇宙形象的关怀,无疑是往更深的方面前进了一步。这无疑是你作品最有意思的一面。你也可以沿着这个角度更深的挖掘下去。 马:需要把思路打开,还须进入我们传统文化的本体。就是阴阳一体的哲学。这在生活中俯拾皆是。诸如: 二是夫妻,夫妻本是一体。 二是天地,天地本为一体。 二是乾坤,乾坤本为一体。二是竞合,竞合本为一体。 二是阴阳,阴阳本为一体。 一分为二是辩证,合二而一到全息。 万物一体乃真相,负阴抱阳属太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深刻地揭示出了太极图的内涵即“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状态就是“冲气”激荡生成的“和”。“和”乃是“三生万物”时的最有生命力的状态。不解“一”算不上是懂中华智慧;不解“二”同样算不上是懂中华智慧;那么四五六七八九呢,在中华文化与中华智慧中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杨:对,要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