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展览海量作品图片
发起人:artfeifei  回复数:35   浏览数:4520   最后更新:2010/08/28 08:49:23 by guest
[楼主] artfeifei 2010-08-12 08:37:36




展览主办:A4画廊

Organizer: A4 Gallery

出 品 人:孙 莉

Producer: Sunny Sun

策 展 人:刘礼宾

Curator: Liu Libin

参展艺术家:隋建国、刁伟、胡庆雁、康靖、梁硕、卢征远、琴嘎、王思顺、杨穹、杨心广、卓凡

Artist: Sui Jianguo, Diao Wei, Hu Qingyan,Kang Jing, Liang Shuo, Lu Zhengyuan, Qin Ga, Wang Sishun, Yang Qiong ,Yang Xinguang, Zhuo Fan

开幕时间:2010年8月22日(星期日)3:00 PM

Opening: 2010.8.22(Sunday), 3:00 PM

展览时间:2010年8月22日——10月15日

Duration: 2010.8.22– 2010.10.15

展览地点:成都A4画廊(成都麓山大道二段二十号麓镇)

Venue: A4 Gallery (Luxetown #20 Section 2, Luxehills Boulevard, Shuangliu, Chengdu, China


雕塑
——隋建国与他的几个学生

刘礼宾

在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雕”、“塑”工作是分开的,所以有“雕匠”、“塑匠”之说。“雕”、“塑”两字合为一词“雕塑”,开始于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作为东京美术学校“彫1刻科”第一届毕业生(1893年7月毕业),大村西崖在校期间就感觉“彫刻”一词不准确,认为“造型艺术”(plastic arts)有“消灭性的彫刻(carving)”和“捏成性的塑造(modelling)”两种技法,便组合创造了“彫塑”一词,以对应西方的“sculpture”。


此次将“雕塑”(习惯上的艺术类别名称)作为展览题目,期望借助“雕塑”这个词的刻意强调,使其明确的含义变得模糊不清,督促观众反思已经习以为常的对“雕塑”的惯常理解。在对“雕塑”概念的“激活”中,使其从一定意义上的“赤字”(多次使用,变地意义亏空的“字”)重新变为含义充盈的字。具体到这个展览来讲,将“雕塑”作为展览题目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涤荡“雕塑”的历史含义,提示“雕塑”的现实处境以及时下可能性,在当下语境中重新考量隋建国及其几个学生的创作现状。伴随着“美术”一词的引入,西方美术体系植入中国,传统中国绘画被命名为“中国画”,以对应西方绘画,“雕塑”在20世纪也成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上世纪80年代“装置”作品在中国美术界流行之前,中国“雕塑”体系基本沿袭了欧洲以及俄罗斯雕塑体系。类似油画,“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再现”或者“表现”现实生活的工具。当“装置”逐渐增多之后,一方面人们感受到“雕塑”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处境的尴尬;另一方面,也给了人们反思“雕塑”时下价值以及重新发掘其可能性的机会。这次展览的中的作品貌似“非雕塑”,但是和学院雕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般人注重其新颖的艺术形式不同,我更看重这些作品与学院雕塑的承继关系。在“不破不立”喧嚣一时的当下,我更看重“不立不破”所带来的学术品质。隋建国与他的10个学生组成的这次展览,一方面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学院雕塑生发出的一个创作层面,另一方面也是给中国雕塑界提供一个案例,以供大家深思。


其次,强调名词“雕塑”的动词倾向——“雕”(carve),“塑”(model)。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意在突出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纯粹性,凸显其对学院“雕塑”体系的超越以及所做的推进。“雕”(carve),“塑”(model)可以视为“加”、“减”这样的数学术语,也可以视为艺术技法的最基本操作。当一种艺术形式被压缩到最原始层面时,是否有重新激发它的可能性?当一种艺术形式最基本的手工手段被重新彰显时,是否能摧枯拉朽式地剥离其演变过程中的所受到的遮蔽?是否能激发艺术家所用材质的“物性”?这一“物性”具有冲破既有学院雕塑限制的沉默和强悍,也具有直视艺术界喧嚣和浮躁的镇定和冷静。


由物到心,这可以作为艺术家隋建国与他的10位学生创作历程的一个概述;以心观心,则可以视为隋建国与他的10个学生教与学过程中的平常事。



1“彫”同“雕”,民国时期两字多混用,现日本仍用“彫”。


































































[沙发:1楼] artfeifei 2010-08-12 08:46:01

[板凳:2楼] guest 2010-08-12 08:53:54

[地板:3楼] guest 2010-08-12 10:41:21

[4楼] guest 2010-08-12 11:13:24
支持!可惜发帖时未注明作者和作品名称,使我只分辨出琴嘎和康靖的作品是因为我和他们熟悉。期待!
[5楼] guest 2010-08-12 12:37:43
作品顺序就是艺术家名字排列顺序,随后发上
[6楼] guest 2010-08-12 13:29:32

[7楼] guest 2010-08-12 15:52:31
终于做这个事情了
[8楼] guest 2010-08-12 16:46:22
好像只有老隋进入“改造历史”了,这些学生都不牛逼吗
[9楼] guest 2010-08-12 18:24:48
好!
[10楼] guest 2010-08-13 07:58:20
早晨好
[11楼] guest 2010-08-13 19:29:14
http://show.artintern.net/html.php?id=3562,详细作品目录
[12楼] guest 2010-08-14 08:47:16
不错
[13楼] guest 2010-08-14 13:16:08
en 有那么点意思
[14楼] guest 2010-08-14 17:59:49
小刘不错——中央美院
[15楼] guest 2010-08-15 07:35:50

[16楼] guest 2010-08-15 14:10:34

[17楼] guest 2010-08-16 09:38:50
原来老隋学生这么强悍
[18楼] guest 2010-08-16 11:40:01
不在北京啊 想看现场.....
[19楼] guest 2010-08-16 15:04:03
期待
[20楼] guest 2010-08-16 20:04:58
年度最佳研究展
[21楼] guest 2010-08-17 12:33:02

[22楼] guest 2010-08-17 13:30:37

[23楼] guest 2010-08-18 07:22:22
顶起来
[24楼] guest 2010-08-19 09:35:18
原初
[25楼] guest 2010-08-20 01:28:01
牛妞
[26楼] guest 2010-08-20 02:04:38
介绍应该写成隋建国等艺术家参加,也比写隋建国和他学生显得尊重些,师承关系和雕塑品质并无关联,放在一起了一自慰也可以理解。策展人有重江湖轻学术之嫌。像雕塑与不像雕塑这种问题有谁会为之苦恼呢?想想也就是地方画廊确实没什么见识了。为隋建国买单后面加个“等”也行。只是策展人你又不是隋的学生,真讨人厌。
[27楼] guest 2010-08-20 07:17:54
地方画廊没有见识?楼上的是党中央?
重江湖轻学术——可以理解为梳理学院教学脉络?
像雕塑与不像雕塑——策展人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他考虑的走到原点,激发雕塑的时下可能性。
楼上的好像很江湖吗,还说人家江湖。
[28楼] guest 2010-08-20 08:09:02

[29楼] guest 2010-08-20 08:15:17
“学生”就比“艺术家”低人一等?27楼的什么逻辑?
[30楼] guest 2010-08-20 09:38:43
27漏的:没被江湖收纳的,难受得要死;或者江湖起来没人搭理的,孤独的要命。鉴定完毕!
[31楼] guest 2010-08-21 09:19:41

[32楼] guest 2010-08-21 11:53:53
雕塑”展览研讨会安排


题目:雕塑、物性、心性

时间:2010年8月22日13点30分-15点30分

地点:成都A4画廊

召集人:孙莉

主持人:刘礼宾

与会人员:

批评家:黄笃、鲁明军、殷双喜

艺术家:隋建国、刁伟、胡庆雁、康靖、梁硕、卢征远、琴嘎、王思顺、杨穹、

杨心广、卓凡

讨论题目(拟定,可不按顺序):

“雕塑”的内涵与外延

2、“雕”、“塑”手工过程的时下价值

3、雕塑、物派与物性

物性与心性





(研讨会文字、展览论文、展览作品图片将由《山花》[ 1950年创刊,坚持“融文学精品与前卫艺术于一炉”,独家向世界100所著名高等学府赠送。以开放兼容、前卫为宗旨,颇具先锋性。是文学精与视觉人文交相辉映的双重文本;是关于文学特点,推举文坛新锐的一大重镇。
]杂志作为专题发表,特此说明)
[33楼] guest 2010-08-21 22:54:25
祝刘老师展览成功
[34楼] guest 2010-08-24 11:00:42

[35楼] guest 2010-08-28 08:49:23
去看了现场,成都难得一见的好展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