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录像艺术
发起人:菊花大侠  回复数:0   浏览数:1920   最后更新:2010/08/10 12:59:56 by 菊花大侠
[楼主] 菊花大侠 2010-08-10 12:59:56
作者:文/尚塔尔·莫勒尔(Chantal Molleur)
译/刘平
来源: 董冰峰的艺术空间

(尚塔尔·莫勒尔:出生于蒙特利尔。1993年获得文化动画学士学位;1999获得艺术管理硕士学位。从事媒体艺术20年,其中17年活动在加拿大,担任影像艺术策展人、发行商、艺术节策划人,以及影像装置艺术制作人等职务。2006-2009年,担任Les Reines Prochaines的现场音响师。自2008年以来,负责videoart.ch,这是发行单信道作品的瑞士独立平台。 2009年以来,在卢塞恩实用科学与艺术/设计与艺术大学(Lucer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 Design & Art)影像学系负责研究生影片的推广工作。2010年,创立协会,在国际上推广瑞士媒体艺术。)

瑞士联邦是由多样化的社区集合而成的,这是一种古老的国家结构,不仅成功地发掘了各组成部分的共同利益,同时也尊重它们各自的特色(1)[1]。


在瑞士,任何文化活动都不是单一性的,而是集合了4大语言区域的多种文化差异。

过去40年来产生的瑞士录像艺术,也不能摆脱这种文化多样性。虽然著名的瑞士影像艺术家都与来自其他语言区域的同行们有所交流,但是大多数人依然停留在各自的语言区内,开始对影像艺术这一新媒体的探索。

从技术层面来看,影像艺术首先是一种信号,它受设备的制约,由艺术家集合而成,是一种单信道的艺术形式。影像艺术是用来放映或者投影的。它的状况也符合它的定义,“可复制”或者以限量发行来保护它的权利。与之相反,装置性作品总与其展示的环境密切相关。
2013年,影像艺术会迎来它的50周年,那些在1963年接收其艺术潜能,进行影像实验的国家将会为此举行庆祝活动。

早期状况

影像艺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出现了便携式视频播放器,进入了商业化时期。首个重要事件发生在1963年,白南准在德国乌珀塔尔市的Parnass Gallery推出了他的行为/装置作品。白南准弹奏钢琴,监视器上播出着经变频发生器扭曲的电视信号。

上世纪70年代初,瑞士法语区开始出现影像艺术创作,当时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艺术家群体,其中包括René Bauermeister、Jean Otth、Janos Urban、Muriel Olesen和Gérard Minkoff。René Berger是一位瑞士作家、哲学家、艺术史家兼策展人,时任美术馆馆长,他是瑞士首批影像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在洛桑为艺术家建立了工作室,从事大众媒体的艺术创作。1974年,他在洛桑的Galerie Impact举办了“Impact Video Art”展览,Jean Otth等在当地创作的瑞士艺术家都展出了作品。这个时期,观看国外NSTC格式的影像作品的技术也达到成熟阶段。

1970年,Diego和Gilli Stampa成为首次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艺术家,他们连续几年负责艺术博览会的影像、电影和表演项目。

在瑞士的法语区,最早创作影像装置作品的艺术家中包括了Chérif和Sylvie Defraoui。

意大利的Art/Tapes/22,举办了首次对比欧美影像作品的展览。Art/Tapes/22是第一家制作发行影像艺术的工作室,推出了15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录像带,其中也包括瑞士艺术家的作品。

1972年,哈罗德·塞曼(Harald Szeemann)被任命为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艺术总监。塞曼邀请艺术家不只是展示绘画和雕塑作品,而且创作表演偶发艺术。1981年到1991年间,他一直担任苏黎世美术馆的馆长。“塞曼发明了现代的大展理念,展览中的艺术品都联系着同一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具有全新的、往往是惊人的互动关系。(2)[2]”

与此同时,盖瑞·休姆(Gerry Schum)在杜塞尔多夫开办了一家影像艺术画廊,销售瑞士等不同国家的艺术电影和录像带拷贝。“他的电视画廊概念,是指专门制作电视媒体艺术,而不代理传统艺术作品。(3)[3]”

在纽约,霍华德·怀斯(Howard Wise)的画廊是世界第一家销售视频艺术的画廊,后来成为著名的影片发行商Electronic Art Intermix。

70年代是影像艺术的试验与探索时期。

80年代初,洛迦诺国际录像与电子艺术节(Locarno Video Art/International Video & Electronic Art Festival,1980-1999)成为展示来自瑞士及国外影像艺术作品的国际盛会。艺术节总监Rinaldo Bianca设立了由专业人士构成的委员会,包括 纽约现代美术馆的Barbara London、阿姆斯特丹Stedelijk Museum的Dorine Mignot、不来梅Kunsthalle馆长Bianda Wulf、慕尼黑Lenbachhaus馆长Helmut Friedel、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影像艺术部负责人Christine van Asche,以及苏黎世Kunsthaus的Ursula Perucchi-Petri。(4)[4]委员会在观看作品之后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专业影像艺术家的概念就是在此期间产生的。虽然博物馆通过展示和收藏专业影像艺术家的作品来培养其观众,但是除了技术规格之外,这种艺术媒介尚无历史,也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影像艺术在实验中很快就接受了各地出现的不同美学观念,其中也包括来自瑞士的艺术主张。
Ursula Perucchi-Petri开始在80年代为苏黎世美术馆(1979-1985)收集影像艺术作品。这个收藏发展成为今天最大的影像艺术收藏,拥有1,500余部作品。

同时,第二代艺术家的新作品开始在瑞士法语区涌现。视觉艺术高等学院(Ecole supérieure d’art visuel,简称ESAV,后来成为高等美术学院[Eco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简称ESBA])的Defraouis混合媒体工作室(Defraouis mixed media Studio),培育了两代的影像艺术家,其中包括Marie José Burki和Emmanuelle Antille。

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André Iten,他是St-Gervais当代影像中心(Centre pour l’image contemporaine St-Gervais)的负责人,该中心于1985年的国际影像周(La semaine internationale de vidéo)期间,在瑞士法语区展出它的国际影像艺术收藏,位于日内瓦的St-Gervais当代影像中心成了一座灯塔。虽然该中心于2009年关闭,而瑞士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合作依旧十分密切。

在瑞士的德语区,卢塞恩举办的VIPER国际电影、影像与多媒体艺术节(VIPER International Film, Video and Multimedia Festival,1980-1999)是的欧洲重要艺术节之一,总部设在卢塞恩,它展示了瑞士和世界各国艺术家创作的影像艺术。

René Pulfer不仅是艺术家、策展人、研究所所长,而且在巴塞尔设计学院(Basel School of Design)教授影像艺术,他也是一位关键人物,影响了Pipilotti Rist等艺术家的首批影响艺术作品。
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

20世纪90年代初,如何展示影像的问题凸现出来。“影像艺术迅速地进入了公共机构,使得它像作为一种艺术介质的身份得到了认同。(5)[5]”

影像艺术装置的形式成为艺术品,并且进入了艺术市场。尽管影像是一种可复制的媒介,但是艺术家仅制作数量有限的正式拷贝,这让作品的价格能够保持稳定。

在瑞士,画廊蓬勃发展起来,影像艺术家们在博物馆和世界各国的博览会展出自己的作品。诸如Roman Signer、Alexander Hahn、Pipilotti Rist、Marie-Josée Burki、Sylvie Fleury、Peter Fischli and David Weiss、Thomas Hirschhorn、Ugo Rondinone、Gianni Motti等艺术家,都展示了装置形式或者单信道的影像艺术作品。

这几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由他们的画廊所代理。但对大多数艺术家而言,获得认可和公众的赞许需要耐心和毅力。

虽然影像艺术已经繁荣了25年,但瑞士并没有支持本国影像艺术发行的政府资金。不过,影像领域的艺术家仍在继续制作作品,他们通常受助于各州的艺术捐赠,有时还能够得到同行的帮助,组成创作集体,共同应对当下创作的挑战。

虽然目前缺乏推广影像艺术的国家结构性机制,但是却有与之平行的Pro Helvetia,这个国立的基金会致力于在国际上推广瑞士文化的努力。

今天的影像艺术

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影像“革命”引入了精密复杂的剪辑与技术控制,使得许多艺术家都能够运用影像来创作作品。在瑞士,发生了多种艺术介质相互交叉的情况。艺术家将他们的想法投射到单信道作品中,更多的是以装置来表现。他们自己或者借助画廊来推广装置作品。

艺术家们的单信道作品也有其发行渠道。来自瑞士德语区的私人动议,为在国内和国际平台上发行此类作品开启了道路。自2005年以来,单信道影像艺术的新发行商videoart.ch,一直在推出,并且只推出瑞士艺术家的作品。这种推广模式部分地来源于70年代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平台(例如Electronic Art Intermix)。

影像艺术的发行可能性随着技术发展与观众群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互联网为艺术家和发行商提供了现场直播方式的新渠道。然而,这些不同的传播手段对作品质量、发行控制和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早期开始,影像艺术就经历了许多危机,从最初被电视节目拒绝,到现在技术的广泛普及,今天的影像艺术作为一种媒介,已经经历了多年的转型,它对技术的依赖日益明显,而且运用影像的人不仅来自其它艺术领域,而且也来自艺术之外。


--------------------------------------------------------------------------------


[1] René Payant (ed.) Video, 1986, Video in Switzerland, Seeing to See, Jacques Monnier-Raball.
[2] Obrist, Hans-Ulrich, Mind over matter - interview with Harald Szeemann (Art Forum, November 1996)
[3] Dieter Daniels «Television-Art or anti-art?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vant-garde and the mass media in the 1960s and 1970s», medienkunstnetz.de
[4] „Die Anfänge der Videokunst in der Schweiz – Ein Oral History Projekt“ (Dr. Dora Imhof), die im Frühlingssemester 2009 an der Universität Zürich stattfand. Interview: 15. Mai 2009, Ursula Perucchi-Petri.
[5] Françoise Parfait „video, un art contemporain“, editions du Regard, 2001
本文发表于《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第8期“新媒体”栏目,李振华策划,版权所有;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