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设计——杨旭 Yang Xu (China) 中国
发起人:xiawei  回复数:10   浏览数:3200   最后更新:2006/08/18 08:02:58 by 老姚
[楼主] xiawei 2006-08-17 07:52:07
暂无资料~
[沙发:1楼] 老姚 2006-08-18 08:02:58
不错.离开有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悲伤的梦
[板凳:2楼] 11yio 2006-08-17 16:30:55
[地板:3楼] xiawei 2006-08-17 16:30:43
谢谢楼上顶~ [s:74]
[4楼] 11yio 2006-08-17 16:28:46
[5楼] guest 2006-08-17 16:08:05
楼上的作品图片有吗?
[6楼] guest 2006-08-17 16:12:39
[quote]引用第2楼guest2006-08-17 23:24发表的“”:
不是这个杨旭,本届双年展的杨旭是曾和周铁海共创报纸画的那个杨旭,男,上海人,现为建筑设计师 [s:75][/quote]


这个周铁海的合作者,不是后来与之合作的那位。他在与周铁海的合作中真正起到了互为支撑的作用,在周铁海名声鹊起之前,毅然放弃艺术,转而投身建筑。在周铁海的艺术生涯中此人十分重要。

此次展览,它的身份是建筑师。 [s:67]
[7楼] 11yio 2006-08-17 15:37:54
民众的精神力量
--周铁海、杨旭的艺术

转自香格纳画廊的网站



从年初《红太阳》在全中国的流行到年底《国际歌》流行苗头的出现,中国人的心态变化微妙而又剧烈,我们的当下情感在现实变革和冲突中显得既敏感又脆弱,心灵深处的精神失落使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国当下精神世界的荒漠。

周铁海、杨旭的作品都是去年下半年画的,它们在感觉上并未达到当下唱《国际歌》时的那种无产者激情澎湃的程度,但都在指向上显示了中国民众中增长的力量,记录了历史变迁中的一段心路历程。

中国的当代艺术,两种不同的力量正在分化更叠,一种是从80年代西化浪潮的惯性中蜕化衍变出的虚假做作,它徒有一具被称为当代艺术的僵尸,它的“活力”更多体现在商品市场上;另一种是90年代出现的回归本上,回归中国精神的力量,它在中国历史的变化更叠中更多地体会了中国精神中的命运感,更多地接受了中国传统中的思想精华,它以沉浸在中国的情境中为其艺术指向。毫无疑问,杨旭、周铁海的艺术属于后一种力量。

或许,你会觉得,他们的作品中的冲突体验过于强烈,难道不能更超然一些吗?从中国的精神状况来论,也许我们应保持一种出世的超然,但当我们面对生存的困境时,我们必须保持一种浩然正气。在周铁海、杨旭的作品中,既有对于当代文化和艺术中的虚假做作的批判,又有为自身的权利而抗争的精神追求。他们的作品采用文革墙报的形式,在报纸上勾画出大众记忆的各种形象,并穿插了各种话语,在整体上带出了一种大众的力量,我们似乎走进了民众的灵魂深处,触摸到当代中国跳动的脉博。

批判并不意味着追求一元,当今的现实批判正是为多元的自我努力,当一元的精神正分崩离析时,中国大众的精神追求只能导致多元的重构,文革形象的借用只意味着对一种精神力度的呼唤。而这种呼唤将在多元冲突的现实危机中走向多元的合和境界。这就是我对中国未来的判断:危机冲突不可避免,而且会愈演愈烈,而冲突过后,我们才会迎来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复兴--人类文化复兴。
[8楼] guest 2006-08-17 15:24:17
不是这个杨旭,本届双年展的杨旭是曾和周铁海共创报纸画的那个杨旭,男,上海人,现为建筑设计师 [s:75]
[9楼] 11yio 2006-08-17 15:31:59
[10楼] xiawei 2006-08-17 07:53:44
[s:75]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杨旭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