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的部分》
发起人:re-C  回复数:5   浏览数:2143   最后更新:2010/06/23 19:01:21 by guest
[楼主] re-C 2010-06-03 13:19:23


可见的部分

参展艺术家:吉磊,唐可,屠宏涛,吴建军,郑德龙
策展人:许晟
艺术总监:赵欢
展览地点:re-C(廊桥)艺术空间 (草堂路48号)
开幕酒会:2010年6月19日 下午3点,凭邀请卡或短信入内
展览时间:2010年6月19日-7月10日

The Visible

Artists: Ji Lei, Tang Ke, Tu Hongtao, Wu Jianjun, Zheng Delong
Curator: Xu Sheng
Art Supervisor: Zhao Huan
Place: re-C Art Space (No. 48 CaoTang Road)
Opening Cocktail: 15:00, 19 June 2010
Duration: 19 June – 10 July 2010
[沙发:1楼] re-C 2010-06-03 13:27:26

[板凳:2楼] re-C 2010-06-03 16:13:03
进入画室,画家们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他们要面临方法与目的的选择,要进行最透彻的思考和挣扎。只有深邃的思考才能打开可靠的直觉,而只有可靠的直觉才能打开眼前的画布。最终,一切的一切,留下的都是可见的部分。在绘画的世界里,没有浮华的泡影,只有真实的才能留下。
于是,进入展厅,你就进入了一个口袋,一个圈套。你不得不卸下所有思想的束缚,专注于视线和画面的交流。你需要把思想留在那个生造的,不存在的,自我修辞的世界中,让它被遗忘,让你的眼睛忠于可见的部分。你要相信,你的眼睛里有来自远古的记忆,而画面也是如此。当它们产生共鸣时,所有的熟悉都不再熟悉,所有的陌生都不再陌生。一切都在那里,一切都能被看见。

[地板:3楼] re-C 2010-06-20 14:45:40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4楼] re-C 2010-06-20 14:51:00
参展艺术家问答

提问:许晟


吉磊

问:你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中的神秘感?

答:不局限于表象的再现,通过语言的修辞连接深层次的体验和人类共有的记忆。

问:在你的作品中,正在飞逝的瞬间与时间积淀的痕迹同时存在着,你如何看待画面中的时间感?

答:游戏本身和语言的游戏都在时间中进行。每个瞬间都是人类共同心情的残余和证据,是无数次重复的悲伤和欢乐的碎片。它们以看似相同的方式不停在世间流转。于是现在的瞬间图像可以连接过去和未来。

唐可

问:你最近的主题从山水变成了静物,你觉得对象变成静物之后,最重要的不同是什么?

答:最大的不同可能是造型方式上,以前的《复笔》系列是从“作品”到“作品”的过程,即把古人的东西用另一套语言、材料重新创作。现在的《静物》系列是从“物体”到“作品”,是对照片的改造和画面的处理。

 另一明显的不同就是材料的变化,以前是用油画或丙稀画在透明胶片上,因为非常光滑,所以非常难以控制,然而在控制之外又有许多意想不到之处值得期待。现在转回用传统的布和纸,虽然少了些偶然效果,但不用考虑胶片的透明度和灯光因素,可以反复修改,更利于深入地表现,各有各的好处。

问:为什么用同样的色调,光线和尺寸去表现雕塑和蔬菜。对你而言,雕塑和蔬菜的相似性在哪里?或者,你是在用同样的观看方式在描绘两种不同的东西?

答:“蔬菜”是自然的“暗喻”,可能源于内心对“自然”有种长久的向往。残缺的“造像”石雕也是几百年来时间风化中自然的杰作。所以石雕和蔬菜对我而言是一样的。包括前几年前画的《金刚鹦鹉》、《山水》,都是与自然特别相关的题材。

除了题材以外最让艺术家困惑的可能就是“语言”,要通过多年的实验,找到一种与内心合拍的或者有别于他人的方式。






屠宏涛

问:纸堆是你最接近抽象的作品了,能不能谈谈它们创作的来历?

答:大概在06年左右产生这样的想法。一来就画的很大,就停了1,2年。题材很单纯。怎么处理还是个难题。


问:你怎么看待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不同?

答:我把抽象和具象看成一个整体,它们都是在观者还原对象时的处理,不同之处是有我的存在。

问:现在,有人说无论具象还是抽象,绘画无非是两点,一个是塑造体系,就是用笔触构成的识别系统;另一个是图像体系,比如题材。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人的背景一直在变化,问题也一直在变。开始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一辈人回答了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必要重复回答了。


吴建军

问: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你是把画中人物当作自己来描绘,还是描绘了另外一个人?

答:画中人物是我描绘的一个形象,不特指自己或他人,只是语言的载体。

问:展出作品中有一件是一个人拿下了京剧脸谱,在以前的作品中都没有这种带有文化背景的东西,京剧脸谱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答:“脸谱”是面部戏剧化或陌生化的一种方式,像其它面具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郑德龙

问:你的作品好像一直都在面对生命或死亡,这个问题好像你很久以前回答过,但现在你有了小孩,成了父亲,对生命或死亡的看法有没有什么改变?

答:在我的思维里生命及生命力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所以我的作品也一直围绕着这个来展开。孩子的到来仅生活中有些节奏的变化。不过我倒是希望他的思想对我产生影响的那一天快点到来。

问:你曾说中国的绘画传统是“以画承人”,能不能再具体谈一谈?

答:我们去年有一次谈话,我提到了西方传统思想是预设艺术本身是一个完美的体系,而艺术家只是这个体系里面的一个环节,或者是一个工具。艺术家本人是什么样的状态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你的作品是被这个体系接受了,你就是伟大的艺术家。艺术就像是一门宗教。

而在东方,我们的传统哲学中有很大的比例是以“我”为本,围绕“我”与“自然”的关系而建立的。艺术并没有上升到类似于宗教高度,它只是我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艺术家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是为了艺术而绘画,还将绘画这个行为转化为对自己的修炼,也就是通过绘画这种需要长时间的,排除各种杂念将思想集中于一处的事情,来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而在这一点上,对艺术家而言又像是一种宗教的修行。我是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所以拿来做了个比较。


[5楼] guest 2010-06-23 19:01:20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