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历史”答问录
发起人:面包超人  回复数:2   浏览数:2412   最后更新:2010/05/19 17:04:20 by guest
[楼主] 面包超人 2010-05-19 13:19:15
  钟刚(南方都市报):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和你刚看完的创造历史展给您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比如批评家在展览中发挥的作用、氛围有何不同? 

  彭德:两个展览在展示方式上没有太大的不同,规格高,规模大,场馆布置如同博览会,批评家发挥的作用也大致相同。吕澎是搞史论的,他重视批评的作用,但他更重视艺术家和作品。你看看吕澎的大部头著作,一目了然。在拜物主义主宰的世界,带有物质属性的作品显然比没有物质属性的批评走运。这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会处处碰壁。两个展览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展艺术家的身份有了很大的甚至根本的变化。 
 
  钟刚:吕澎在1992年发表的《艺术走向市场》的文章,创造历史展实际上是艺术走向市场后的结果,你认为现在的市场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的最本质的影响是什么?
 
  彭德:市场是衡量艺术家和艺术品价值的一个标志。当代艺术作品的卖价超过其他形态的艺术作品,是社会表彰的一种方式,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妥,它有利于当代艺术的推广。“改造历史”在表述上容易引起误读,因为历史不能被改造;吕澎的意思应当是指当代艺术(包括新潮美术、前卫艺术、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等)改变了中国艺术的刻板面貌与走向。吕澎既强调“理想”,又强调“操作”,他策划的1992年广州艺术双年展,出过一本文集,名叫《理想与操作》。没有“操作”,理想就永远只能是海市蜃楼般的乌托邦。三十年多来,当代艺术家“改造历史”的结果,改变了几代人的视觉经验、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说只是让艺术走向了市场,这种说法就很片面。市场给艺术带来了正负影响,负面影响是使不少艺术家变成了画钞机器,变得急功近利,作品随之变得浅薄与粗糙。 
 
  钟刚:在艺术界,吕澎应该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既写作艺术史,又参与到其中,甚至还做艺术品经纪方面的工作,你如何看待吕澎的争议一面?
 
  彭德:批评界对吕澎的操作方式和负面结果的批评,我认为是合理的。不过当他受到很多人的批评时,我认为应当有人出来为他说话,可惜没有。在中国,只要你做事,你就会挨批;做得越大,批得越烈。我想,在倡导直率批评的同时,也应当鼓励真挚的赞扬,否则美术界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圈子。当史家赞扬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时,都不忘赞扬美弟奇家族。吕澎擅长调动资本的力量,将各种不相干的人纠集在一起做一件彼此都感兴趣的事,同样值得赞扬。其实吕澎的身分并不独特,很多策展人的处事方式都同他差不多,只能说他的作为突出而已。率先批评吕澎的是王林,两人的争论属于学术之争。《改造历史》展出之前,吕澎邀请王林出席展出活动,王林专程看了展览。来而不往非礼也,两人的表现都值得肯定。
 
  (2010年5月4日深夜)
 
 
附:《改造历史》展览评价及部分作品观感
 
  《改造历史》是三十年来民间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展。一个大展能留下几件打烙印的作品,就值得赞许。99艺术网记者请我评价作品,我说很好、较好、平庸、粗糙各占四分之一。这当然不是统计上的而是感觉上的划分。其中,架上绘画令人失望,装置艺术表现优秀。据说影像不错,不过节奏大都缓慢。由于作品多而时间紧,我只看了一件,呆了一分钟仍然慢条斯理,不得不溜之大吉。中国影像艺术家不必模仿老外的影像风格,慢节奏决不是深刻或沉重或历史感的必要形式。在注重直观的造型艺术展上,它会失去众多观众。
 
 
隋建国的不断滚动、不断碰壁的铁球装置,不是地球而是人类行为。







展望塑造了86座中国人祖先的等身像,一一砸毁,只留下柳下惠的造像。展姓出自柳姓,我对他说,你这是反国不反家。转念一想,在人欲横流的当今世界,柳下惠的确不能砸。展望将砸毁的部分碎片装进玻璃柜,同柳下惠造像构成一个装置。又将砸毁过程拍摄、剪辑成影像作品,在装置前播放。面对周而复始的砸像过程,从第三尊起,我就期待跳出一个意外的镜头。





 




  
 
艾敬的《生命之树》用一次性筷子拼成。那无数的筷子,正是爱大吃大喝的同胞的化身,乌鸦则是在提前为生态、为人类唱丧歌。 


 
 


  

 


 






 
刘向华用厨房水管和水池做成的装置,池里养着半死半活的小鱼。那些小鱼何似我们人类。 





 



作品无标题无署名,应当是陈文令的作品,应当叫《最后的晚餐》。这是他近年来最好的寓意装置。 
 








  
 

  




施慧《本草纲目》耐看。如果仅仅是揭示中医的式微或中药的枯竭,不如做成十二格,四排,三列,表示一年四季的药材萎缩。 
 


 
  
 






  
 
毛同强的地契装置如果楔进画龙点睛的东西或方式,会更具震撼力。中国的土地是个定数,土地管理者却可以无限地分来分去或卖来卖去,周而复始。 
 
  
 




  
 
雷锋时代的大众日记本汇集装置,包括尚未打开的纸箱,能勾起老一代人的感慨。由于没有提神机制,不少观众一晃而过。 
 



 
郭晋油画作品局部。 
 


 
李津《民以食为天》的三个局部,传统画法加当代气息,智慧,诙谐,令人回味。 
 
  





   
   
  
 
 
(《荣宝斋》当代艺术版专栏文章初稿)

 

转自艺术国际
[沙发:1楼] guest 2010-05-19 14:09:57
作品评论得很傻b.
[板凳:2楼] guest 2010-05-19 17:04:20

吕就一混子唯利试图的历史小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