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的简史》书评
发起人:面包超人  回复数:2   浏览数:2127   最后更新:2010/05/13 10:36:20 by guest
[楼主] 面包超人 2010-05-10 11:58:44
Book review of

A Brief History of Curating (a book by Hans Ulrich Obrist)




《策展的简史》(作者:汉斯·尤里斯·奥布里斯特)书评


可以说我是汉斯·尤里斯·奥布里斯特的怀疑者。在我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他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出版、策展和对话项目中,比如“做”(Do It)、“马拉松对话”、“中国发电站”和“印度高速公路”展览系列等项目,我看到全球化时代中一个明星策展人在旅行频繁事务繁忙之际所研发出来的一套高效率的但过于生产线化和程式化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把被选择参与其中的艺术家、文化人、思想家和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作为原材料,在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并在奥布里斯特的光芒中包装上架。而这种列名单法的工作方式也使他能够汇集各个领域的精英,并通过这种创作的交往扩大他个人的影响力。


当然,奥布里斯特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更早地意识到这种工作方式的有效性和采集思想的重要性,而他的工作强度和深度也是很难被超越的。他从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做对话,采访了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建筑师、思想家、作家和策展人等,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积累了2000多小时的采访录音,这是他长期进行的一个项目。《策展简史》是这个长期高速运行的奥布里斯特知识生产线的众多“产品”之一,是一本每个有志于从事策展和美术馆工作的人都可以从中受益非浅的书。这本书博众家之长,充分体现了奥布里斯特所采用的这种对话方式的有效性。



这本书中大部分的对话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进行,采访的对象可以说是策展领域中的元老级人物,也都是奥布里斯特在策展上的“祖父母”,其中几位对话者已相继去世。大多数的对话是奥布里斯特与他们面对面的采访,只有一个对话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和Lucy Lippard的采访)。11位接受采访的策展人和美术馆馆长都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塑造和奠定了策展人在当代社会的角色和影响力的先锋。他们的名字值得一一提及:Anne d'Harnoncourt, Werner Hofman, Jean Leering, Franz Meyer, Seth Siegelaub, Walter Zanini, Johannes Cladders, Lucy Lippard, Walter Hopps, Pontus Hulten and Harald Szeemann。这些人物都为策展的实践和当代艺术机构的创建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也是在当代艺术领域里工作的人不能不知道的沉甸甸的名字。



宝贵的是,这些采访不是在于烘托这些名字的重要性或者是分享任何取得权力的策略,而是在具体的讨论和与这些人回忆他们多年的工作中,揭示形成他们影响力的关键:他们的工作、实践、思考、困境和斗争。他们有的是独立的策展人,有的是美术馆的创立者和馆长(比如创立蓬皮杜艺术中心的Pontus Hulten),有的是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Harald Szeemann),有的介于策展人和出版人之间(Seth Siegelaub),有的介于策展人和代理商之间。大部分来自欧洲,少数来自美国和南美洲。



奥布里斯特在这些对话中显示出对于这些前辈的实践的充分的了解并自如地引导着谈话,既涉及到他们工作中具有影响力和转折点的事例,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创作语境,以及他们的思考和工作与各个时期和环境所具有的密切相关性,并且在这种相关性中所激发出的创造力。在这些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策展人作为一个创作者的角色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展览的形式和内容,美术馆的建筑、功能和理念,艺术出版,以及我们对于这个行业中各个角色的边界的介定和理解是如何在他们的推动中形成演化的。而我们今天仍然在继承和感受着他们的创造力所结成的硕果,也看到了奥布里斯特个人的策展和思考实践的重要来源。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区别于在功利场合中所可能形成的对奥布里斯特的印象的另一种令人欢迎和受益的影响力。

来源:Carol Yinghua Lu's Blog
[沙发:1楼] guest 2010-05-11 08:57:15

[板凳:2楼] guest 2010-05-13 10:36:20
有意思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