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51平米6号-蔡卫东作品展览现场!
发起人:art-bob  回复数:32   浏览数:5459   最后更新:2010/10/26 22:19:36 by guest
[楼主] art-bob 2010-04-22 01:46:20

泰康51平米6号
-蔡卫东作品展

 
卫东一直很少言,基本上是问一句说一句。不过在作品里面他却倾注了无数的想法。摄影之人的寂寞在此时深有体会。

整个展厅是按照一个电影拍摄场景布置的暗房。按照艺术家的话说这是一“母体”。当然这是严肃的说法/。不是“疯狂的石头”里面那个眼镜帅哥为了泡美眉临时在缆车想出的那个“城市就是一个母体,像一个子宫……”。从隐喻上说这个母体就是图像产生孕育的子宫。艺术家的初衷也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探寻一些图像权利与传播等有关的问题(艺术家如是说)。

这个子宫优势专门建立呢?首先这个维梅尔有很大的联系。地面的黑白地砖就是Jan Vermeer的绘画艺术里的一部分,其次作为倒奶女佣更是熟快要掉下来的形象。尔这两张画也正是这个作品的源头。在墙上那张照片一个人正在从暗室外面加注药水的动作正是对倒奶女佣的一个呼应。在这个暗室里面的照片很多是艺术家翻拍的一些社会性新闻照片。有暴动,抓小姐,地震,当然也有艺术家自己拍摄的做一些照片,也有自己篡改的照片。总之这里面到处隐藏着艺术家自己的图像表述。一句无处不在的具有隐喻的图片,胶片盒子,新京报袋子,地上的地球仪……

社会之万象基本上都汇聚这个母体里面,在总隐喻的诱惑下图像的权利与传播似乎开始隐约的透露出来。面对图像即影象的魔力,在情景国际里从形而上方式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是资本论之后对世界结构的一种新阐述。杰夫沃尔的照片更是直接用图片的方式来简述这样的故事。这个母体的存在其实已经是一个共识。维梅尔的关联除了形似很难再找到什么别的关系。庞大的社会的万象不是母体孕育出的,而是万象折射出了母体的种种鬼魅。

这就如同一个迷宫,迷失的不止是观众~~~ 




[沙发:1楼] art-bob 2010-04-22 01:51:57












































[板凳:2楼] art-bob 2010-04-22 01:55:34

































[地板:3楼] guest 2010-04-22 14:20:39
图解加堆砌
[4楼] guest 2010-04-23 21:46:17

[5楼] guest 2010-04-23 21:52:06

[6楼] guest 2010-04-23 22:19:50

[7楼] guest 2010-04-23 22:22:25
母体?
[8楼] guest 2010-04-23 22:58:18
....
[9楼] guest 2010-04-23 23:00:22

[10楼] guest 2010-04-23 23:02:12
好......
[11楼] guest 2010-04-24 10:02:53
..
[12楼] guest 2010-04-24 10:03:35
.
[13楼] guest 2010-04-24 10:12:25
.
[14楼] guest 2010-04-24 11:00:45

[15楼] guest 2010-04-24 11:00:55

[16楼] guest 2010-04-24 17:53:25
.....
[17楼] guest 2010-04-25 18:43:02

[18楼] guest 2010-04-30 19:26:37
不错的作品
[19楼] guest 2010-04-30 23:08:08
摄影的戏剧

鲍栋

蔡卫东是一个通过摄影来讨论视觉文化问题的艺术家,对于他来说,摄影与其叫摄影术,还不如叫制图术,这样的摄影,中国当代艺术圈的习惯是叫做观念摄影。然而大多数观念摄影都缺乏有意思——含义与趣味——的观念,不管是从表达意图上来看,还是从修辞方式上来说,因此,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观念摄影有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取巧的方式,一种掩盖思想贫困的遁词。

但是,蔡卫东的工作不属于这类“观念摄影”,他瞄准摄影背后复杂的文化问题,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把“摄影”带入了图像史或制图史的问题场域。其中,“再现”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视觉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这也是蔡卫东关注的问题。在《九宫格绘画》中,他虚构了一位写实主义画家的写生场景:画家正在通过一个取景框(照相机的观念雏形)来观看模特,但是在画布上却只出现了模特的私处,仿佛画家只能看见那里。在这里,蔡卫东有意挪用了现实主义者库尔贝的名作《世界的起源》,把这幅画放进了一个具体的“再现”情境中,使“现实主义”的观念得到了重新审视——任何一种再现都只是对现实的选择与处理,而绝对的再现是不可能的。

《腊月初八》这件作品则体现了他对媒体社会,或者这个所谓“图像时代”的思考,蔡卫东仿造戈雅的经典作品《1803年5月3日:枪杀马德里保卫者》的构图,编排了一出革命叙事中的国民党反动派枪杀革命分子的情节,但是把行刑工具换成了照相机,此处,“拍摄”构成了对“射击”的隐喻(在英语中它们恰好都是Shoot),并指向了“死刑”(Execution)——当代社会中的摄影难道不是已经构成了对现实与历史的处决吗,因为照片已几乎替代了现实与历史本身。

而他最新的作品《现场》则把摄影自身放在了一个悖论情境中:为了拍摄暗房的内部,暗房必须明亮,但是现实中的暗房——就像这个词的意思一样——却应该是昏暗的。最终,蔡卫东只有专门搭建一个用来拍摄的暗房,在这个明亮的暗房中,他布置了大量与摄影有关的细节,这些细节提供了知识,然而知道与看始终是两回事,在这个叫做“现场”的摄影作品中,真正属于摄影的看的“现场”恰恰是缺席的,这就是悖论之所在。

观念摄影不仅仅是挪用、模拟、摆拍、虚拟、这些技巧及技术性因素就能支撑得住的,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问题意识与思考方法,以及提问与思考不得不依赖的知识背景,蔡卫东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2009-12-31
[20楼] guest 2010-05-11 22:41:13
51平米里最好的展览!!加油啊
[21楼] guest 2010-05-13 23:52:56
蔡卫东是谁啊??
[22楼] guest 2010-05-14 18:35:17
顶一下东东
[23楼] guest 2010-05-19 19:07:44
真的吗 最好的作品 要去看看
[24楼] guest 2010-05-19 20:35:17
鼓励下东东同学!!
[25楼] guest 2010-05-23 17:04:40
春宫图
[26楼] guest 2010-05-24 21:07:59
不懂 不懂.......
[27楼] guest 2010-09-29 18:22:58
制图术
[28楼] guest 2010-09-29 18:25:52
这就如同一个迷宫,迷失的不止是观众~~~
[29楼] guest 2010-09-29 18:28:20
温暖的暗室
[30楼] guest 2010-10-20 17:26:38

[31楼] guest 2010-10-26 20:20:06

[32楼] guest 2010-10-26 22:19:36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