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书:轻舞之下谁飞扬
发起人:子涵  回复数:1   浏览数:2059   最后更新:2005/07/25 15:36:00 by kavkalu
[楼主] 子涵 2005-07-25 15:28:10
现在有两种形式的作品被视为最当代的艺术语汇:影像和行为。

前两周,看完昆曲和哑剧从莫干山五十号与老卡一起走出来,我们也聊着怎样在今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八一三,做一个行为。“亚洲不再战”,我们想了这样的名字,并为此激动许久。

时间还早,这个行为怎样实施且按下不表,而行为本身的意义,却需要多一点用心思考。

就实施而言,我想并没有什么可以诟病的纰漏,我们既不挑战道德极限,也不搞怪耍宝,比起那些裸奔的狂飚突进要驯良了许多。

行为艺术的地位,现在就好像硬笔书法一样尴尬。不上不下,很多时候成为一种无法逾越创作瓶颈时退求其次的捷径。然而行为,能否作为艺术作品,我仍有许多疑惑。

行为艺术的软肋,即在于其载体——行为。观念至上而形式平庸,任何艺术观念的探索如果失去了充分的视觉依据,其观念只能成为一具干瘪的空壳,与哲学观念相比,其思辩深度先天不足,与文学作品相较,它表达方式贫乏枯燥。

Performance art,是个听上去多么惬意的名字。与表演相比,行为艺术在展示上有其突发性和实效性,生活中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行为,我们看过太多行为也正进行着太多行为,所以要吸引人们关注的行为活动必然需要夸张和刺激,急吼拉吼地叫嚣着理念。

没时间讲故事,就直接用高音喇叭告诉你寓言背后的深意,却忘了来得太容易的东西会同样轻易地被遗忘。正因为行为艺术作品中每个举动都想要有所指,好像词牌里用了太多典故,说柳非得章台灞岸,说桃必定红雨刘郎,就脱离了生活行为的自然随意,多有做作,不为普通观众认同。

无法取得认同的深刻,往往就被视作一个无所谓的玩笑。

轻舞之下,谁飞扬?

后记:

六月在外滩艺术馆行为《源——归去来兮》的实行在形式上我始终觉得是成功的,然而仍无法逃脱太多深意,不借助文本难以解读的不足。八一三的行为,在注重了参与和互动的同时可以解释为反战事件,而如何做为一个行为艺术作品来解读与设计,还需要更多讨论。
www.hedesign.cn
[沙发:1楼] kavkalu 2005-07-25 15:36:00
我们壹零柒组希望大家见证和评判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