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之五:除了死亡,我们一无所有(关于死亡命题的前期准备)
发起人:kavkalu  回复数:0   浏览数:2364   最后更新:2005/07/16 07:29:10 by
[楼主] kavkalu 2005-07-16 07:29:10
题记:
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医生啊,我真是生不如死!”晚期癌症患者赵桂英呻吟着。
当代最需要解决什么命题:当生变成戏剧,那么只有不可测的死成为真正尖锐的问题。
在《道德经》五千言里和死亡相关的有18处,中国文化历来对生死有所看重,对死亡的正视是生命的一种态度,古语曰:视死如归。何等的洒脱。
除了自杀,几乎没有人可以自由选择死亡的方式,哪怕病入膏肓“善良”的亲友们也会煞有其事里做着“活着”的戏剧。
死亡,是哲学唯一的命题,所有生路的指涉汇聚到一点就是对死亡恐惧的移置和消解,以及让人意义的扩大和衍生。
当代艺术和架上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关于印刷品和dv造就的视觉经验而形成的架上绘画正在被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垢语,这也是陈逸飞君被人指指点点的最大原因。
现场,正在因为数码技术的成熟而唾手可得,然现场同样因为预谋而显得小家子气,艺术是为了在形而上寻求一种技术之外的人文高地,倘若当代艺术将一切让位于摄影以及它的后置解构,那么它的存在必定是荒谬的。
现场,作为当代表现话题之一,它的理性和哲学性是值得探询的。而不可测的死亡(非自杀)的将这个命题拉向生命终极话题,也使得当代中国艺术可以从意识形态的暧昧里走出,去寻回我们中国哲学史观的基本点,去介入生命的真正主题:
我是否能够自由选择死亡的方式,我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完最后人生路途。
点:公证处文本
  律师的法律保证和知会传媒
  见证人
  见证地点
历史回音和文本、口传史和dv前期
理论文本后置
送终的预设和不可测

基本点:
作为和谐社会原则,善始善终是许多人向往的,然当代社会由于竞争压力加大,自顾不周的人类为了生计忽视了太多人本身的乐趣和闲适,在一个日渐老龄化的城市,临终关爱(关怀)的匮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话题,许多老人(非经济原因)因为缺乏小辈的关心而在孤独和寂寥里死去,子女赡养的义务往往仅限于经济的赠与,传媒不止一次传出孤身老人亡于家中数周无人知晓的事件,他们最终的人生心愿往往被人忽视和回避,他们的问题社会往往在发生之后发一通不疼不痒的感慨而再无下文。那么怎样才是死亡的人道和死亡的尊严,这值得所有人思索。
而艺术家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解构和创造者,似乎应该对于这个命题作出回应和介入。
没有介入和一种道义良知的责任,当代艺术没有社会存在的必要。
正因为如此上海的艺术家正在行动,他们将以他们的方式理性地将临终关怀的命题变成一个社会可能关注的话题。
而对于生死的终极考虑其实是万源归一将当代哲学命题回归人本世界,回归到我们作为精神产物艺术本身的责任问题。
作为艺术这个命题:无论是敬重、消遣、玩、糊弄在我眼中,其实都是排遣死亡恐惧的方法,一种在竹篮里注水的过程。
因为爱,我们选择关怀;因为我们注定同路,所以我们作出榜样。
没有什么比最后一刻的孤单更加伤怀。

【对象寻找】
A:上海首家提供善终服务的新华医院宁养院
B:寡居的艺术工作者

2005年7月16日 星期六 15时23分 初伏之寒鸦精舍

壹零柒艺术实验工作室策略总监 卡夫卡·陆(KavkaLu)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email]kavkalu1967@126.com
菩提树下,裸女骷髅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