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巴迪厄《关于艺术的十五点思考》:反对当代艺术中的形式主义浪漫派
发起人:都是一个车间的  回复数:1   浏览数:2040   最后更新:2010/10/27 17:55:57 by guest
[楼主] 都是一个车间的 2010-03-04 20:23:38
2010-03-04 12:13

就像施米特反对政治浪漫派,巴迪厄要反对当代艺术中的形式主义浪漫派。

这一当代艺术的主流追求形式之新,追求有限性之极端,对残酷、苦难和死亡情有独衷,对身体和SEX根本着迷。巴迪厄认为,当代艺术是完全走进这一误区,是成了资本主义的器官。资本主义本身追求形式之新,想要我们用身体和sex方面的新体验来促进它的利比多循环经济,当代艺术完全听话地去这样迎奉它。当代艺术成了为资本主义效劳的工具了。

所以,有必要回头重新来讨论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

对于我们时代里艺术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巴迪厄是提出了十五点,总结起来是这样:艺术应该创造无限;艺术家不重要,使作品成为现实一部分,促成我们的新世界的到来,才是目标;在政治无路可走时,艺术是去替我们创造出往下走的可能性的;艺术应去凝聚、表现、生产一种全球新感性,来真正引导群众重新建立与这个世界的新的感性联系,走进这种全球普遍性;艺术的主题不是作品的主题,艺术品的主体不是艺术家,后者是艺术品中被牺牲的部分;艺术应该同时成为暗夜里的偷袭、宁静的星星和一鸣惊人的展示;艺术应该去创造出一种新的自由,比民主定义下的自由更新的自由,它是新的决裂,新的开始,新的可能性,新的世界,新的光和新的星系。

我们的全球当代艺术为什么会是一种形式浪漫主义?巴迪厄的解释是,当代艺术成为美国的帝国艺术了。此话怎讲?

美国作为帝国是这样一个意思:它代表世界的形式联合,是一个最大的集市,是世界的潜在的联合了。小商品市场在义乌,当代艺术市场在纽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艺术要吃香,只能是搅拌形式主义和浪漫主义,搅出各种花色的国际冰淇凌。齐泽克是在这一意义上说,it's easiestto go international;西方接受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不是,是他们自己主动international的,是他们自己去向那个帝国献礼的。帝国是个金鱼缸,艺术家争着去做其中最鲜艳\在缸壁反映出最好看的影子的金鱼,而其本来的使命是打破那个金鱼缸,将我们带到一个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世界。

在帝国里,我们的当代艺术会遭遇两条相反的原则:一切都是可能的,因为世界联合在纽约了,纽约就是西方加第三四世界了,就因为背后有这么一个bid potency在身后,我们的艾未未陈丹青张晓刚张艺谋们们才敢对我们这样老三老四的,他们的力量是靠这个帝国的雄伟来撑持的。但其实也并没有真的一条法则在保证他们的权力,但帝国的背景使他们在幻觉中感到一切都是可能的,于是,在大资本的鼓动下,他们觉得一切的可能了。他们的境界只是好莱坞式的境界。

可是,正是因为在这个帝国之下,一切才都不可能了,因为,对于艺术家而言,帝国使得你不能真正去让什么东西存在,因为帝国是唯一可能的存在,它是艺术家最终能选择的唯一政治可能性。也就是说,这个“帝国”使当代艺术家同时感到有力和无力。中国当艺术家向往的的那种帝国式艺术世界似乎在鼓励他们创造创造,但他们能做的,只是去创造新形式,去做越来越精致的形式主义,而这与艺术的本性相反。所以,当代艺术一直在唱这样一首老歌:一切都是可能的,但一切都不可能。巴迪厄的这个诊断非常尖锐有力:当代艺术的极限是:可能之不可能和不可能之可能。

艺术是我们的这样一种创造能力:当我们发现一切都不可能,这个世界已经被封闭在美国式的帝国内了,但我们仍会去发现别的东西是可能的。这也正是艺术与政治的地方。

共产主义运动失败了,革命解放政治没落了;政治的确是如纳粹戈培尔说的那样,是要去创造出新的可能性。艺术在当代的根本功能也在这里:去创造新的可能性,不是去实现已经存在、被我们望见的那种可能性,而是去创造出那一可能性先。艺术要去创造新的生命的可能性、新的世界的可能性。

转自理论车间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