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节点--Lukas Birk 访谈
发起人:面包超人  回复数:1   浏览数:1777   最后更新:2010/03/03 00:47:33 by guest
[楼主] 面包超人 2010-03-02 16:52:27
整理自许崇宝博客


卡夫卡国是奥地利多媒体艺术家
在欧洲和亚洲都做过一些展览,艺术家Lukas Birk 现在住在北京

在场与缺席:一场关于时间的游戏
 
奥地利籍艺术家Lukas Birk刚在中国定居不久,拍摄了一组关于中国当代社会场景的照片,名曰《瞬间即逝》。如果只是普通的相机拍摄这些场景,难免沦为“洋眼看中国”之类的娱乐性图像或被学界人士阐释为一个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的猎奇之作。但因为机缘巧合,他的这组作品成为了一场关于时间的游戏。 
 
 
作品信息(以下皆同):
Lukas Birk    
瞬间即逝
宝丽来669胶片,1991年过期,c-print,铝板装裱 
90x70cm  Edition of 8

20x15cm  edition of 82009
 
Lukas Birk 
A Moment’s departure
2009

Polaroid photographs on 1991 expired 669 film, C-print, mounted on aluminum

90x70cm  Edition of 8

20x15cm  edition of 8

一位奥地利牙医在1980年代末用于拍摄病人牙齿的宝丽来相机坏掉后,数卷胶片被遗忘在牙医的地下室,直到1991年这些胶片过期也无人问津。这些胶片在2008年终于被牙医的亲戚——Lukas Birk——偶然发现并重见天日派上用场。这些过期的胶片由于化学物质的的挥发以及胶片自身的损坏,拍摄出来的照片带有自然的老照片效果,这些胶片已经承载了语言与观念。这些胶片使Lukas Birk找到了表达他对中国的特殊感受的恰当途径。 
  
  
 

 
在《瞬间即逝》这个系列的作品中,Lukas Birk表达了他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切身体验。来自变化缓慢、发展几近停滞的欧洲,Lukas Birk被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快速发展所震惊。这种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普通人所能感知到的时间的速度,让人时刻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血液在快速流动。中国的事物给他一种“即刻怀旧”的感受——今天依然鲜活的事物,因为快节奏的发展变化,明天就变成被怀旧的对象。这也正是《瞬间即逝》系列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图景:时空的错位,生存环境与生存体验的错位,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混合。 


 
对于Lukas Birk来说,他不了解中国,他努力了解中国,他仍然不了解中国,这正是中国的美妙之处。而对于中国本土居民来说,“即刻怀旧”的现代化现实处境并不美妙。这意味着本土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徘徊于“在场”与“缺席”的状态之间,此时此地非此时此地,一切都在一个流动着的建筑工地中,美丽迷人,我们永远来不及绘制一幅最新地图,永远生活在“别处”。 


 
徘徊于“在场”与“缺席”之间的人们玩着一场关于时间的游戏:艺术家用“过去”的媒介表现了“现在”的中国民众对“过去”的精神追思,在“过去”的人看来,作品中的此时此地就是他们曾经梦想的“未来”。而这一切都是“此时此地”,“此时此地”不断的快速逝去,留下无数过期的碎片。 
 




许崇宝:这个系列的作品为什么取名叫“瞬间即逝”?

Lukas Birk :这个系列都是关于瞬间,描述瞬间。时间飘忽不定,这些无法捕捉的瞬间让我进入怀旧的状态。这些瞬间让我活得更真实,感到这个世界上除了逝去的现实没有别的东西。

许崇宝:这种感觉很奇妙,是什么在影响你,哲学还是社会学更多一些?

Lukas Birk :不能说是哲学,虽然我的时空观念受到我所阅读的哲学的强烈影响,如加斯东·巴什拉关于空间的诗学。但我的感觉和观念更多的来源于我们或我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比如我的成长过程中见过很多过去的老照片,这让我形成了诸如对我父辈的怀旧情绪。在那些照片里你能看到很多变革的精神。人们走上大街去改变社会。是什么在改变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广告和流行明星。尤其是在中国,人们看上去在把消费当作一种文化。

许崇宝:你是怎么找到这些胶卷的?

Lukas Birk :我在一个亲戚的地下室里发现的。他是一个牙医,在20世纪80年代用这些胶片和宝丽来相机拍病人的牙齿。相机坏了后地下室里的胶片被他忘记了,1991年这些胶片过期,我在2008年偶然发现了他们。

许崇宝:这太偶然了,如果没有这些胶片,你还会创作“瞬间即逝”或类似的作品吗?

Lukas Birk :不会,我可能会用其他的方式去表达。这个系列的照片在我看来之所以好是因为有了这些胶片,一切变得简单了。如果没有这些胶片,也许我会做一个与时间和感知时间有关的影像装置,或者把一些工地的照片放到烤箱里,拍摄照片变黄,变焦,直至燃烧的过程-----很多种方式,我会去尝试,不知道最后会做出什么来。

许崇宝:你如何确定你要拍摄什么?

Lukas Birk :这个计划是关于时间以及我感知时间的方式。我关注我对人,事物和风景的感觉,感觉到了就拍。

许崇宝:摄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Lukas Birk :首先我不是一个摄影家,只是以摄影为媒介来表达。摄影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但也是最难以形成独创与差异的表达方式。

许崇宝:你如何看待展览主题“生活在别处”?你现在也生活在别处,而不是自己的故乡。

Lukas Birk :我生活在别处很多年了。我经常旅行,别处让我懂得故乡意味着什么。但故乡意味着什么我无法表达。

许崇宝:与欧洲相比,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城市空间?有本土的形式与精神吗?有内在联系吗?还是殖民式的实验场?

Lukas Birk :中国不仅仅是中国,北京也不是中国,上海也不是中国。每个城市的空间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北京像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乡村,人们都很友好,尽管人口是我的祖国的两倍,但在忙乱的背后,一切都有内在的安静。上海就更像一个国际化城市,金钱至上,一切都是隐蔽和冷漠的。我更愿意是一个北京人。

许崇宝:中国是否改变了你,比如你对时间的感知?或者给了你其他特别的东西?

Lukas Birk :是的,非常明显。我在这住了两年,中国对我的发展和我对世界的理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的一个节点。在中国,大多数人把中国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比如 “中国与欧洲比怎么样”“中国与美国比怎么样”等问题。我把中国看做了解当今世界如何运行的一个节点。

许崇宝: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景观对你意味着什么?

Lukas Birk :变革,希望,失望,迷人的机会,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沙发:1楼] guest 2010-03-03 00:47:3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