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与这个城市-北京 转
发起人:老大  回复数:0   浏览数:2455   最后更新:2006/10/16 06:34:14 by
[楼主] 老大 2006-10-16 06:34:14

艺术家与这个城市-北京

转自李振华的博客

作者: lizhenhua | 2006-07-08, 14:58

    从只言片语中找到艺术和艺术家的一些残像,曾经理想主义的和现在现实主义/存在主义/享乐主义的人所经历的,不过又是一个10年。
    艺术家与这个城市-北京

    李振华

    如果有人看到过吴文光的纪录片《流浪北京》,大概能够看到那些艺术家在1993年左右圆明园画家村的情形。

    当时的张大力说:‘我就想这样画下去。’

    就是在1996年左右张大力回国以后做的一系列涂鸦作品,明显的发现以前的那个张大力不存在了。这大概可以说明艺术家在城市中的转变,不同时间段/不同状态关心的问题也不同了。

    2000年后那些早期奋斗的艺术家大部分开始有资本购买房产,但是还是有新来的一大批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这些群落和圆明园的情况有些不同,那个理想主义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然不能排除理想主义的艺术家的存在,他们混杂的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地带:通县/798/草场地还有索家村/费家村等等!一次和几 个人共同乘车,听他们在用四川话说着张晓刚作品在索斯比拍卖的价格,我想现在的艺术家很实际啊!直接关心生计的问题,这可能是他们来这里的唯一目的吧。生 活和经济成了艺术家的话题,也是这个社会普遍的话题,因为生存标准提高了,大家在谈论着购买任何有价商品的可能性。

    归根到底我们要说的是人本身,无所谓艺术家还是非艺术家,存在!在这个城市非常的重要,2000年后艺术家开始关注城市的发展,我想这和在90年代初艺术 家关心自己所拥有的自由一样!如欧宁/曹斐的作品《三元里》,汪建伟的作品《生活在别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艺术家终于开始关注城市的变化,和自身所在 的地理/物理空间的种种问题,终于开始从反映社会问题发展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而这个转变不过是短短的10年,从开始画自己想画的,到政治波谱,到作 品具有社会性/公共性的探索,艺术家经历了一个简短而复杂的社会转型。从以前的村落中的孤立的艺术岛屿圆明园画家村,到现在被政府支持的时尚文化区 798,艺术的价值和位置在发生着变化。

    艺术家的身份问题正在面临着来自社会各层面的影响,从开始的试图从传统美术脱离开来的画家,到现在艺术家身份的转换和延伸!如同当代艺术一样,艺术家也在 不断的被定义。城市的发展的杂乱无章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混乱无序。在这样一个成长中的城市中艺术家要承担什么?!建设什么?!但是可以确认的是确实当代艺术 在中国是一条致富的捷径。

    但是还是有人在考虑艺术能为社会做什么?!或者这个社会的发展需不需要艺术?!


    注:写这个城市和艺术家的主题,显然不是我所真正关心的东西,通过艺术家朋友的变化和艺术作品方向上的变化,我们确实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历史时刻,现在下任 何定义都为时过早。还有因为当代艺术分类的开始,不同类别的艺术和艺术家确实有着不同的对城市/艺术/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关注。另外就是不同学科的跨领域 发展,如艺术与建筑/新媒体艺术/身体剧场与多媒体等等,更多不同文化领域的人正在融合。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