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耻的历史将继续书写:评Rikrit Tiravanija个展
发起人:asamicat  回复数:1   浏览数:2253   最后更新:2010/02/10 12:34:19 by guest
[楼主] asamicat 2010-02-01 13:16:36

巴尔扎克说,“历史有两种,一种是给王太子们看的历史,还有一种可耻的历史”。按历史发展过程来理解,可耻的历史书写是建立在物质贫民的生活和资本对生产剩余价值的剥削的基础之上的,Rirkrit Tiravanija的个展“别干了”通过四个片段式的场景衔接再现了一个可耻的历史的书写瞬间。

展厅入口是两堵砖墙,每块砖上印有“别干了”三个字与数字编码。仔细抚摸这些刚出炉不久的砖块,似乎仍有砖炉的余温。在砖墙的视觉阻隔下,我闻到了久违的泥土芳香。一台机器虽小功能俱全的烧砖机将码放在地上印字、编号后的砖坯用800度高温烧制成砖并冷却,然后堆放成砖墙在展厅以每块30元的价格出售。砖场旁边是按照北京国贸三期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两座地标建筑的模型,用竹签扎制的摩天鸟笼,里面圈养了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的鸣禽。在另一个展厅,是一个中国平民生活中惯常见到但在一线都市中心区几近绝迹的豆腐脑摊子和一辆等比例复制的、表面覆盖奶粉的梅赛德斯轿车,观众可以喝一碗带有豆香的热乎豆腐脑,闻着梅赛德斯轿车散发出的奶粉香味。

Rirkrit Tiravanija以食物的准备和烹饪知名于国际艺术界,首次在中国的个展却选择了生产与消费问题,也许是中国的生产与消费景观给了他强烈刺激。艺术家在展览现场烧制的砖块已经不是现在城市建筑的主要建造材料,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以及各种高科技的材质与技术是现代都市风景的构成元素,艺术家烧造的14086块砖仅仅够中国贫民盖一间普通住房。考察一下中国的人居环境发展历程,大体有三个节点,第一是由泥土,石头,竹木,茅草等直接来源于自然的材质建造的居住空间,第二是当消费需求扩大,由工业烧窑制造的砖块、混凝土这些机械产品建造的空间,第三就是作为万国建筑试验场的当代都市空间,这是一个完全人工化了的自然。Rirkrit Tiravanija烧制的砖块所能建造的房屋处在一个退亦不能,进亦无路的尴尬境地。在砖场旁边的摩天鸟笼是一个秩序等级分明的世界,价格昂贵的鹩哥、八哥们不但声音响亮,而且“说”着人类(貌似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能够听懂的话语,这是一种交流的特权吗?其他的鸣禽的叫声则听起来凌乱一片,不知所云。豆腐脑摊子和风光无限的高级轿车虽然都给人以豆香奶香的温暖感,但两者并置在一起却有一种冰冷的隔绝横亘在我面前。





《无题 》(14086) ,2010

(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艺术家刘小东在展览现场买了第一块砖

(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Rirkrit Tiravanija从视觉,触觉(砖块的抚摸、砖墙的体量),听觉(烧砖机的机械声、鸣禽的叫声),嗅觉(泥土的芳香、豆腐脑与奶粉的香气)各种官能感受途径刺激观众,传达他对中国当代社会消费主义至上与消费快感的批判。但他的作品也摆出了一副耗费的姿态,烧砖机每天要消耗至少60公斤天热气,为了维持奶粉的香味要不断的向汽车上铺洒奶粉。展览题目“别干了”曾是1968年世界青年革命的口号之一,但在今天变得如此苍白无力,原因可能在于,在当代世界,无论意识形态的区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物质贫穷都变成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就如按照北京国贸三期扎制的摩天鸟笼一样,这是一座永远无法封顶的建筑,人们必须不断的制造与消费,持续的书写可耻的历史,才能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与其进行无力的“消费的批判”,我们不如转向“批判的消费”寻求解决方案。中国从万国品牌制造基地向自我创造与创新的转变必然要经历一个中国当代文化的认同历程,这个文化认同历程中国人才能形成“批判的消费”观念。在一个没有自我文化认同的国度里,只能有狂热的物质消费与消费的快感。



 
无题 (奶粉 梅赛德) ,2010
(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无题 (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25号),2010
(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寒冷冬日的傍晚,画廊即将下班,展厅里观众稀少,我看完展览准备走了,画廊的工人对我说:“喝碗豆腐脑吧,这么多,不喝浪费了。”
别干了,想想再干
— 文/ 许崇宝
来源:artforum
[color=pink] we need natural high... ...[/color]
[沙发:1楼] guest 2010-02-10 12:34:19
历史事件第一次叫悲剧,第二次叫闹剧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