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维也纳 2005
发起人:乐风轩  回复数:2   浏览数:2464   最后更新:2005/06/03 08:19:08 by
[楼主] 乐风轩 2005-06-02 16:45:28
历史背景:
1937~1941年,从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大批犹太难民先后从西伯利亚辗转逃到日本神户,因日本政府不允许有一个犹太难民留在日本,想去美国、加拿大的犹太难民先后来到了上海。根据统计,仅1937年间就已有六千多犹太人陆续抵沪。
  纳粹和他们的帮凶不仅在欧洲杀害了600万犹太人,而且也威胁着欧洲以外的犹太人,如上海犹太社团的生存。1942年7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8个月,纳粹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上校来到上海,向日本当局提出屠杀犹太人的“上海最后解决”方案。虽然该方案因德日之间的分歧未能实施,但日本当局宣布建立“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强令所有欧洲犹太难民迁入该区。纳粹德国不断施压及日本当局面临失败更趋疯狂,使犹太难民和整个上海犹太社团几度面临险境,然而由于其自身的奋斗及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犹太人的支援,他们最终逃脱了大屠杀,熬过了战争而幸存下来。

  现在,“上海”一词,如“辛德勒”、“瓦伦堡”、“杉原千亩”等名词一样,在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史料中已成了“拯救”、“避难地”的代名词。

尽管出身生活在上海,但对于好多好多有历史感的地方都没机会特意去看看走走.想来觉得很是遗憾! 心动不如行动,在一个周末我在平日上班日那样,早早起来带上了一个快40多年前的老相机出门.由于北外滩建设开发,过去犹太避难所的老房子也只有在舟山路那个不大的范围内还算保留完整,于是舟山路就是我此行的目标.
由于没有体验过在当时的那段历史,因此也没有非常深刻的感触,这是之前的想法.但到了那里之后,那些历史感重重的建筑和周围的人文标识和说明,特别能让人感动.拿着相机走在舟山路的时候,路边的那些都会告诉你这里是原来犹太外国人当初避难和生活的地方.同时那里的居民也会告诉你他们都在等待搬迁,说是政府将会改造这块唯一遗留完成的犹太老区.在我和后来到来的FOX的拍片过程中,那些犹太式街坊里的居民都很热气的欢迎我们,甚至都主动打开房门让我和FOX进入拍片.这着实让我们感到意外,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礼貌的感谢,没有冒失的进去.
在1941的时候,在整个犹太避难所地区,舟山路属于当时社区的商业中心,在旧时被称为“小维也纳”。当时候,从唐山路到霍山路短短的两三百公尺内,沿街两旁商店林立,显得热闹而繁荣。
说了如此多的介绍,接下来就看些那天所拍的片吧.



也许朋友会问上面是什么内容呀?
那是在摩西会堂顶楼的一个非常暗的阁楼,那个地方是当时会堂的看管教士全家人居住的地方.除了在白日能从高窗中透入阳光,平日里都需要灯才能看清屋内.









看得出是一对斯守如今的老人,默契的互相合作,忙着他们的小本生意.不时,会有老邻居过来小坐吃个早点.
>
过了长阳路在往里面走,便是如此的街道景象.

红砖记忆 壹


红砖记忆 贰


拯救之窗


海上方舟


阳光下的自由


小维也纳的猫


庙宇和监狱的关系是什么?更不知道,庙宇和监狱和那里的老房子同在一个区域中的关系,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有的只是生活状态的存在.


后记:
从上午7点45分开始一直拍到中午10点半.那个街道附近来回走了五六次.另外对于摩西会堂内经历也很有意思.也许是那地方常有外国游人而鲜有国人进入参观的原因吧,当我和FOX进入之后就听到里面的工作人员从底楼往楼上喊到:来了两个中国人!. 那种感觉挺COOL的. 会堂内的讲解员是个非常年迈且耳背的老人,很慈祥的样子.令我敬佩的是他会英语,日语,犹太语...

KONICA MINOLTA CENTURIA 100, OLYMPUS PEN EES.
[img]http://www.cnyss.com/bbs/UploadFile/2005-3/200531811028591.jpg[/img]E乐风轩T
[沙发:1楼] 江南笑笑生 2005-06-03 04:05:46
当整个城市建筑风格急剧变化以后,这些残破的老房子的存在显得莫名其妙.这座城市的风貌已经被那些无知无耻无能的官僚政客彻底破坏了.
[板凳:2楼] 乐风轩 2005-06-03 08:19:08
的确如此,畸形儿.
[img]http://www.cnyss.com/bbs/UploadFile/2005-3/200531811028591.jpg[/img]E乐风轩T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