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邱正伦的毛病及其他 文/杨卫
发起人:复印机  回复数:1   浏览数:2317   最后更新:2006/08/08 03:03:50 by
[楼主] 复印机 2006-08-07 15:10:45
也谈邱正伦的毛病及其他

作者:中国美术批评家网
文/杨卫

  我本无心介入王文娟与邱正伦之间的争论,因为王文娟在质疑邱正伦的时候已经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王文娟与邱正伦之间的争论,王文娟已明显占有优势,无论是学养,还是学识,甚至于自信的程度,王文娟似乎都要比邱正伦胜出一筹,尽管对于已经是副教授的邱正伦来说,王文娟还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之所以还要站出来替王文娟帮几句腔,当然不是因为王文娟辩不过邱正伦,而是因为邱正伦最新拿出来的文章《究竟该谁来关注“文化癫痫病人”?》,使我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病理现象。正是抱着有病治病的原则,我这才要凑上来为邱正伦所代表的这一派观点号号脉,不是为了别的,只希望邱正伦能够早日从病床上得以康复。忠言逆耳利于身,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愿邱正伦也能明白别人的良苦用心。


  首先,邱正伦以癫痫病人的症状来形容艺术的批评方式就很不恰当。批评是一种理性的反思,绝对不是什么“口吐白沫,全身痉挛”(邱正伦语)的病理发作。虽然我也承认某些批评也有过火的地方,但看王文娟对邱正伦最早的批评文章并没有发现什么言辞过激之处。倒是邱正伦有点沉不住气,在王文娟这一辈的批评面前失去了理性的尺度,文章不仅断了逻辑,也乱了分析的章法。在其最新出炉的文章《究竟该谁来关注“文化癫痫病人”?》中,邱正伦在开篇用了大段篇幅来描述癫痫病人的发作情况,就很是莫名其妙;而他接下来又表述一大堆为什么不上前营救的原因,更是显得有些不太仗义。有人说急中能生智,没想到邱正伦在遭遇到王文娟这一辈突如其来的批评时,不仅没有生智,反倒乱了手脚,实在是有跌大学副教授的尊严。


  也许,邱正伦的含沙射影,以癫痫病人来反击王文娟这一辈后生的批评,是想学一点鲁迅的尖刻。但他却并不理解鲁迅,也远远有能走进鲁迅那深邃的灵魂。鲁迅能从人力车夫那满身灰尘的后影中看出人格的高大,邱正伦从痛苦呻吟的癫痫病人身上又看到了些什么?我们不谈学问,只说良知,邱正伦就应该好好跟鲁迅补上这一课。


  前面的课不补,后面的课就会捺下。邱正伦在自己文章中所不断暴露出的破绽就是因为缺课太多。就像他说西方的基本价值是物质,是以强大的物质为积累来收买精神一样。我真不知道邱正伦这种妄加评论的理由何在?如果真像邱正伦说的,西方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那么形而上的精神传统是从哪里来的?包括邱正伦自己提到的哲学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邱正伦还口口声声说别人失忆、失语,我看真正失忆、失语的是他自己。


  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历史(historia)一词语出于古希腊,除了包含“故事”的内容,还包含有一种“对真相的探求”。邱正伦无视历史的真相,以盲目膨胀的本土化热情来掩饰内心的虚弱,久而久之,不仅会丧失反思的能力,而且还会加剧大脑的失忆。难怪他在指责别人失语时套用西方符号学家雅各布逊的观点还浑然不知。因为历史记忆的欠缺,已经使他难以再看清楚“惟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语)的壮丽景观。借了“他者的眼光”(邹跃进语)来蔑视自己,还洋洋得意,可见其失忆的程度。


  我从来不反对本土化,但我反对画地为牢绕着过去作向心运动的那种本土化,就像阿Q说的:“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结果怎样?结果是除了委曲,还落下了一个砍头的结局。当然,邱正伦不会被砍头,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云亦云,谁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如果无视自身沉痛的历史记忆,还像阿Q那样的自我沉溺,自我欺瞒,那么,即便是保住了头颅,也只会滋生出自我的麻醉。


  2006.8.3于通州
[沙发:1楼] 职业顶贴帅哥 2006-08-08 03:03:50

中央一套,消灭0回复之必备良药!

我是职业顶贴的帅哥! 大家伙儿都很喜欢我! 我们的理想是————消灭O回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