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新频道:经典北京—“我想做超市采购员”
发起人:当代艺投  回复数:0   浏览数:1884   最后更新:2009/12/17 14:44:09 by 当代艺投
[楼主] 当代艺投 2009-12-17 14:44:09
FINE ART BEIJING-“MY JOB ROLE IS MERCHANDISER FOR SUPERMARKET”

艺术北京”新频道:经典北京—“我想做超市采购员”

_常旭阳 Text_Carol Chang  Photo_经典北京
 
 

埃德加-德加《站立的女人》 彩色粉笔 62*52CM 1868/69年
 
西方的艺术博览会大致分两类,现当代艺术博览会(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Fair)和艺术与古董博览会(Fine Art and Antiques Fair)。按时间划分,现当代博览会作品以现当代艺术为主,从印象派一直到当下创作,特别注重开发年轻艺术家和实验艺术的市场,全球最知名的现当代艺术博览会有巴塞尔Art Basel、伦敦Frieze、巴黎FIAC等。而艺术与古董博览会则以始于古罗马、古希腊直至20世纪前的各种门类的艺术为主,包括家具和装饰品等,其中也包括当代艺术,但一般止于80年代、在艺术史上留名的已故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占据鳌头的莫属荷兰TEFAF和位于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的国际艺术与古董商博览会(the International Fine Art and Antique Dealers show)。
在金融危机风潮下,主打当代艺术的“艺术北京”组委会希望拓展业务,由当代艺术博览会延伸到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将旗下产品和服务分类,实现差异化经营,多渠道盈利。
 

本次“经典北京”参展画廊共27家,其中上海三家,日本四家,多数为北京画廊。德国收藏家族哈格曼画廊带来的印象派大师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彩色粉笔作品《站立的女人》以接近千万人民币的高价卖给台湾藏家。当记者询问如何鉴定作品的真伪,画廊老板哈格曼先生会拿出厚厚的资料,详细地讲述这幅画从1868/69年创作后所有交易和展览的历史和证据,可见西方艺术机制对作品历史记录的严密程度。上海专营西方经典油画的“Classic简经典西画沙龙”销售了五幅作品,其中柯罗的《水边劳作》以580万元被中国藏家买走。另外国内写实派艺术家的作品也部分找到了买家:司徒立、冷军、陈逸飞、王沂东、陈琦的油画和版画均有成交。
 
  采访中有部分展商提出“经典北京”布展中的问题,认为“艺术北京”是以做当代艺术为主,因此尤其对于古典油画的布展处置不当。例如巨大的天窗没有窗帘、照明灯太亮、地毯和墙面都欠缺精致,破坏了经典艺术的氛围。正如以下本刊记者对董梦阳的采访中,可以看出此次不妨被视为一次积极的试水,而能否成功强渡大渡河还要看不断积累的实力。
 
 

柯罗(C.Corot,1976-1875)诺曼底边界的池塘 布面油画 53*64CM 

《艺术与投资》:基于怎样的数据和市场调研基础,萌生出做“经典北京”的想法?
董梦阳:从国内拍卖数据看,即使在前两年当代艺术最火爆的时候,其占市场的份额也不到三分之一,而中国书画和现代艺术是市场的主要部分。每次“艺术北京”开幕式来上万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能理解观念超前的当代艺术。就像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一下子跳到社会主义,艺术市场和群众审美也揠苗助长似的跳跃到当代艺术,期间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就是经典和现代艺术。我需要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市场。
 

《艺术与投资》:如何定义“经典”?按照传统的定义应该是指已故艺术家的进入艺术史的作品,为什么在展览中还能看到年轻艺术家和近两年的作品?
董梦阳:根据国内的现状,我们对“经典”的定义不能拘泥在固有的认识上。当然我们希望见到更多的留名艺术史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但这里使用“经典”是想区别“当代”,把“艺术北京”当代部分没有涵括进的纳入到“经典”名下,很多偏向于写实、唯美的传统美学,以油画为主;还有把纸上作品独立出来。这些都是对“当代”的补充。我想做的是超市采购员,满足市场各种人群的购买需要。
 


 

北京野田当代画廊
 
《艺术与投资》:博览会的整体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参展画廊个体的质量决定的,那么国内现在经营“经典艺术”的画廊是怎样的情况?招商是否有难度?
董梦阳:这也是我这次做“经典北京”觉得遗憾的地方。国内画廊本来起步就晚,前几年又一窝蜂涌向当代艺术。做现代艺术的画廊基数小,而且很多都是像琉璃厂的画店,作品来源真假无从保证。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博览会推动画廊代理机制的发展。
 

《艺术与投资》:为什么没有古董交易商的参展和更多国际画廊的身影?
董梦阳:“经典北京”第一次做,基本是次尝试。没有那么多门类是因为我不能一下子把握住这些方面。古董是需要严格的鉴定和完善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譬如运输、保险、保安。而国际展商因为还不了解国内市场的情况,不可能贸然前往。但这些都是未来“经典北京”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次德加和柯罗的作品都以高价成交,我相信今后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画廊。
 

附:经典艺术博览会论坛之近现代书画收藏
 

主讲:顾维洁(《艺术财经》主编)、董国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近现代书画占据每年中国艺术品成交额比重70%以上。国内能够从事古代书画拍卖的公司并不多,大部分拍卖都是以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主,因为市场资源比较大、存市量比较多,交易比较频繁,群众基础也比较好。近现代书画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还有一些在世的社会知名度比较高的画家像范增等。收藏书画的人最开始往往是从中国近现代书画入手的。
 

有三类买家:一种人纯粹因为喜欢、为了欣赏而买艺术品。 还有一种人占的比例更大,作为投资艺术品、投资近现代书画,探讨它发展的前景。另外一部分市场就是送礼,近现代书画市场应该说也是礼品市场主要的资金去向。
 

总的来说艺术市场盘子比较小,全国艺术品一年的成交额就相当于股市一天交易额的五分之一,股市一天交易额大的话,艺术品一年交易额只是其十分之一。澳门一天骑马钱都比艺术品市场一年成交额大,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可能一两个买家进入这个市场,比如今年新出一两个买家,整个市场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说明这个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小供,而且资金面比较小。
 

但投资艺术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人会对这个东西产生感情。就像我们说买画就像吸毒一样,买了就会上瘾。买股票不会上瘾,不是哪支股票让他赚钱了,就对这支股票产生感情。
 

我觉得不要轻易贬低以投资为目的的行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包括人的日常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已经注定不可能再回到以前文人情节比较弥漫的社会,再出现像张伯驹那样境界的收藏家了,这是现实,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艺术品市场繁荣肯定是好事,对文化有促进,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只能是希望越来越多人以投资为目的买艺术品,至少客观上推动了各种体系的完善。
 

关于中国书画真伪的鉴别,到目前为止没有科学的鉴别方式,都是靠肉眼目测,靠的是经验,中国书画鉴定的方法是,认为这个是真的,别的和这个比,不一样的就是假的。
  
 从科学角度来说这个是不科学的,但是没有办法。人的经验、肉眼的识别肯定有误差,所以你要求拍卖公司拍的东西都是真的,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国家故宫藏的72件国宝,现在没有争议只有8件,至于将来再过五十年这八件全部有争议,但是不影响他国宝的身份。市场价格反映市场对它的认可,能够花钱买的人认为它是真的,同时大部分人认为是真的,才会有这样的价格。
 
 

陈逸飞作品《玉堂春暖》1993年 上海华氏油画 

中国造成现在的状况,最大原因是我们过去没有形成艺术品市场,或者没有规范的市场运作。西方比我们早几百年,有画廊制,画家成名以后都是和画廊签约,每件作品都有证书,这样的流传能够给人一个比较清楚的证明。中国不是,从古至今画家都是自产自销。今天仍然维持这样的销售状态的话,中国当代艺术几百年后同样要面临真伪问题困扰。
 

拍卖行收到一件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有专家来鉴定,专家首先是我们认可的专家,或者社会、或者市场认可的专家来鉴定。如果说专家一致认可这个作品是真的,那我们就可以上拍,专家认为这个作品是假的就不上拍。现在作伪技术很高,第一眼看是真的,在拍卖前预感别扭,如果把我们专家都骗了我们也只能认了。没有可能完全杜绝。但如果拍卖公司卖假多的话,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市场法则是最无情的。
 

香港拍卖假的很多,国内卖不出去的东西,拿到苏富比、佳士得卖的非常贵,大家相信他的品牌。其实很多买家并不知道,在中国书画方面我们国内拍卖公司比他们有优势,我们有比他更强的专家队伍、更多的资源。我以前认识做瓷器高仿的人,他的作品基本在佳士得卖,而且号称专打“著名专家”,著名专家可能不如普通专家经常过手,知道最新的技术。
 

市场是大多数人决定的,恰恰我们大多数人对艺术不了解。比如说清代宫廷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并不高,但是它现在卖的最贵。因为大家对它的真伪性怀疑降到最低,因为真伪辨别容易价格就高。比如石鲁作品因为辨别真伪难,所以达不到很高的价格。
 

比较欣慰的是,这么多年艺术品市场和美术史在一点一点接近。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的审美提高,对美术史和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收藏家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市场和美术史会越来越接近。但是还有很多特殊的因素决定市场价格,跟美术史无关。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