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e-flux 杂志2009读本》
发起人:当代艺投  回复数:0   浏览数:1874   最后更新:2009/12/16 17:13:59 by 当代艺投
[楼主] 当代艺投 2009-12-16 17:13:59
e-flux 杂志2009读本

e-flux Journal Reader 2009
 


 
 
编辑:朱丽叶塔·阿莲达(Julieta Aranda), 
安东·维多克勒(Anton Vidokle)
穆柏安(Brian Kuan Wood)
出版信息:Sternberg出版社,200910
“自观念主义以来,艺术界越发习惯于自身的批评,近十年来,一些机构也纷纷参与到这种自我批评当中,仿佛是接受了某种命令才这么做。那些曾是批评家或批评性艺术生产开拓新空间所必需的一些重要观念,如可辨性(legibility),自治(autonomy)以及批评性论战如今都在倒向更加彻底的艺术性生产本身,并开始认为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以及参与的观众都是与它们同等重要的。
这种规则重组以及地理分布的趋势使得艺术界变得极为复杂。了解这种正在发生的变化及蔓延的趋势的需要迅速取代了通常所认为的批评家所持的客观角度。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要参与到这种新的理论领域中,并在某种程度上催生新的当代艺术的批评语汇。也许最多产的方法就是通过一种新的方式使得一本艺术杂志具有这样的功能:它根植于一种当下可资利用的大众,同时又将这种可利用性反馈给大众。该读本所选取的文章试图给出一种正在进行的话题线索,这种话题线索贯穿e-flux杂志的前八期,形成一个并列层叠的序列。
被选进读本的批评家,艺术家包括:连姆·吉里柯(Liam Gillick),鲍里斯·格洛伊斯(Boris Groys),汤姆·赫勒特(Tom Holert),肖恩·辛德(Sean Snyder),伊瑞特·罗格夫(Irit Rogoff),拉克斯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译自sternberg出版社页面)
《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从20093期开始也在同步翻译e-flux Journal上的文章,其中就包括汤姆·赫勒特关于艺术教育制度化的讨论,鲍里斯·格洛伊斯关于现代设计与装置的政治的讨论,肖恩·辛德关于“研究型艺术”的自我审问等等。虽然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自身特殊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背景,然而正如该读本出版声明里提及的,我们仍然希望通过这些文章的译介,使得杂志作为一种媒体能够充分整合当下可资利用的国内外资源,同时将这些资源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反馈给读者大众。
译介工作漫长而充满挑战,感谢那些在过去一年中为杂志的译介工作做出自己贡献的译者们。正是你们的工作,才使得这些文本得以发挥出它们应有价值;也感谢始终支持我们译介工作的读者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继续探索前进的动力。
 

戴章伦  推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