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策展人是如何工作的
发起人:当代艺投  回复数:3   浏览数:2334   最后更新:2009/12/17 15:33:16 by guest
[楼主] 当代艺投 2009-12-16 15:35:00
Work in Progress:

How Do Curators Work?

工作坊:策展人是如何工作的

——兼为《艺术与投资》创刊四周年而写

/Text 左靖 Zuo Jing
 
 

杨俊,俊杨和军杨(树),录像,2002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这个展览真正的缘起,是在2006年底的杭州,受我的好友,也是《艺术与投资》杂志的总编夏季风之命,我和卢迎华开始编辑一本名为《当代艺术与投资》的杂志(作为前者的副刊)。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一本杂志的诞生和我们最初的想法,这里不妨引用我在“发刊词”《一年前和半个月》中的一段话:
 

“对于我们这些从1980年代走过来的人,往往喜欢把结社和办杂志当作自己的最大梦想。今天看来,办杂志,特别是办艺术杂志,这种向可能的公众传达有关艺术的各种想法的古老方式,在我们这个时代遭遇到了自身和外在的巨大压力——比如,因为探讨一些小众话题而造成的自我的边缘化,因为其他传媒的成本低廉、信息快捷而失去原有优势所引发的生存危机,或者因为投资方的兴趣转移而面临朝不保夕的尴尬处境。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艺术杂志的生生灭灭。”
 


 

汤艺创作草图,2005
 
很显然,这本杂志是我们1980年代的杂志梦在现实中的达成,也就是说,它带有很强烈的同仁色彩(时至今日,我们羞于使用“理想”这个词)。当然,我们并没有放弃构建一个所谓纸本的“当代艺术生态链”的想法。在最初的栏目设置中,“注目”,作为杂志最重要的专题栏目,我们关注的是艺术界(很少美术界)最新的动向,我们选择的依据是趣味;“个案”栏目①关注的是重要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并试图清理出它们在历时性创作过程中的上下文关系;“工作坊”栏目着重介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其创作思路和作品;“概念”栏目则是出示艺术家的手稿、笔记、草图、方案,也就是说,一切尚在概念之中——这是一种对所期待之物的提前探视;“策展”栏目是为策展人开辟的空间,计划是每期详细介绍一个策划人的策展理念,有时会包括策展手记(日记)、与艺术家的交流记录、实施展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干脆就是在纸上虚拟一个展览;“空间”栏目每期选取一个独立艺术空间,叙述其主要活动、学术方向和运作模式;“小组”栏目则着重推介一个独立艺术组织,介绍其主要人物和活动内容;“影像”栏目主要表明我们对中国独立电影的特别关注等等。
 

另外,我们有一个特邀编委会。三年来,特邀编委中的绝大多数同仁为杂志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而不是仅仅只是挂一个名字。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来自美术、设计、建筑、电影、音乐、舞蹈、哲学、文学等不同领域,美术圈中的人极少,从中大家不难发现我们对当代艺术“话语生产”的理解。我们一直认为,这种生产必须建立在一个跨领域,或者说是一种越界的“知识共同体”的氛围之中。当然,时代在更迭,我们没有天真到把办刊的实际行动还停留在1980年代的状态中。我们相信,围绕着它所构建的不断变化着的生态链必然会有着太多的可能发生——能量始终在一点点积聚,总会有引发它们的机缘。
 

20073月,由卢迎华建议,姚嘉善策划的“假的!”展览开始盯上了这本杂志。把一本杂志做成展览通常都会有的“画册”替代品并不是件新鲜的事情。关键在于,“假的!”这个展览探讨的是“当代艺术中复制、造假和伪造的问题”。那么,一切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能否把一期杂志变成“虚构”的杂志?姚嘉善和她的参展艺术家们展开了讨论,并把讨论付诸了实施——用各种文章探讨有关真实和虚构的艺术/哲学问题,也就是说,把真假杂陈的内容编辑到这本杂志中并让这些内容进行文本上的“自我指涉”或者相互指涉,进而揭示所谓的“真相”。于是,2007年第4期杂志上就有了“假的”文章(讨论一个完全虚构的问题)、假的广告(洪浩、徐震经常使用的方式)、假的展览(发生在北京的一个并不存在的酒店里)、假的消息(李青受委托赴英国为女王造像)……在这里,杂志成了一个与艺术家、批评家的创作进行互文的实验性空间。这是《当代艺术与投资》迄今为止最有意思和最不寻常的一期。
 

王光乐,北戴河水磨石侧面,装置计划,2009

20084月,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成立,于是有了由杂志“个案”栏目所派生的第一个展览“趣味的共同体——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在同名的文章中,在提到这个展览与杂志的关系之后,我写道:
 

“在杂志的‘编辑思想’里,我们试图说明,这本杂志展示的是作为‘现在时’的实验性的、跨界性的当代艺术生产。在我们奢侈的愿望中,杂志应该努力挣脱传统所赋予它的定义,使它的‘本质’游离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能动主体。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仅供人翻检的纸媒体,而应该是一种通过展览、活动、出版,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各种可能的建构。因此,我们不妨把这个展览称之为一次‘杂志-策展实践’。”②
 

由此可见,这次的“工作坊”展览是又一次的“杂志-策展实践”(2010年的“纸上美术馆”展览将成为第三次“杂志-策展实践”)。与“趣味的共同体”不同的是,后者被我称之为在学术性展览和商业性展览之外的“第三种展览”模式,正如有人后来具体指陈的那样,“(趣味共同体的)主展、独立影像单元和西班牙艺术家单元不是很恰当的组合在一起,但又可以分别说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影响力、学术追求和机构背景。”坦率地说,我非常希望能把“工作坊”展览做成一个学术性展览。作为“当代艺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相比“个案”中出现的重要艺术家所代表的“现在”,“工作坊”里的艺术家年轻而更富于锐气,无限的可能性已经在他们面前展开,事实上,他们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但是,如果把杂志三年来介绍的30位艺术家的作品凑合起来的话,这个展览显然又会成为一个让人提不起来胃口的大杂烩。这些天来,像一个不太负责任的策展人通常所做的那样,我花了几个小时浏览了三年来“工作坊”栏目中出现的艺术家作品和文字介绍,随手记下了我的碎片式的第一观感,“邱黯雄——对涉及东西方文化问题的思考,追溯古代文献;周啸虎——临时雕塑,对公众以及对社会的干涉,自动写作(摄影);章清——个人历险和社会干预,“中立”角度;刘波、李郁——搬演,带有个人趣味的社会关注;蒋志——暴力与控制,光的隐喻,有意的“事件纪念”;何云昌——个人历险,时间与忍耐;石青——历史想象和对宏大叙事的思考,从古代文献出发;吴俊勇——马戏团,幽默,性与政治;李永斌——时间;马秋莎——身体;李明——日常经验;杨俊——对想象的研究;董文胜——江南美学;苏文祥——对机器“主体性”的强迫性研究;孙建春——个人趣味与社会学采样;汤艺——语言自虐狂和科学迷;王光乐——作为玄学的绘画;李景湖——从平凡之物开始(无意义)/权力思考(有意义);邬建安——造型与材料,民间造型语言的运用;梁硕——艺术本体/有意义无意义之辩;张耿豪华——互动;李超——视角主义的视觉实践;金石——艺术语言+底层政治;吴小军——事件性……”
 

然后,难道我们就像往常那样,按部就班,把上述的内容分析、归纳,提炼出主题,分解成不同单元?——显然,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那么,如果从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创作方法以及创作过程这个角度出发呢?——把最后呈现的作品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着重展示一件作品的实现过程——精神的(通过物质材料实现)、物质的;或者是一位艺术家历时性创作的上下文关系的呈现,即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来展示创作的方法与观念的内在演进过程,包括一贯性的,或断裂的过程;再或者是,像巫鸿先生所做的“张洹工作室”个案研究那样,从对艺术家“工作坊”的整体结构的功能性研究出发,进而呈现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多种机制和模式,并通过这种呈现来讨论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关系……于是就有了展览的副标题“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展览的可能性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马上遇到了新的问题——如何完成一个“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的视觉展示?就像爱森斯坦当年声称要把《资本论》拍成电影,如何拍摄?我明白,我们选择了去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宁德,向上,装置(设计草图),2009
 
创作手记?创作流程?失败之作?废稿?草图?方案?照片?访谈?那么,又必须通过什么方式把它们串联成一条可供辨识的整体线索?或者,展示经过选择后的作品系列,并提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的目的,是完成研究资料的汇集,还是研究成果的呈现(这次可能吗)?会不会形式大于内容?是不是“去视觉化”了?又一个“文献展”?如何编辑图录?如何布展?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的“当代艺术的未来”?我们会在何种程度上接受因为时间仓促等原因而把一个如此具有开创性的展览推向失败深渊的结果?或者,我们终于愿意放低姿态,开始研习修辞术来与别人展开辩论?——这些命中注定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艺术家的个人性和私密性、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都使得这个展览看起来怎么都像是一场无法预知结果的挑战和冒险。以上的种种考虑,既有学术的,又有政治的。我们只有等待这个时刻的到来,并希望最终会有人来清理这个战场,得到大家所期待的认识的东西。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之所以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回顾了一些跟“工作坊”展览无关的杂志二三事,一方面是想告诉大家,这本杂志在完成自身的任务之外,还有哪些可能性存在;另一方面,值此杂志创刊四周年(《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创刊三周年)之际,有关杂志也好,有关展览也罢,我愿意做一篇小小的自供状。
 

                                                                           20091115

[沙发:1楼] guest 2009-12-16 22:36:56
我操,写的好好啊~
[板凳:2楼] guest 2009-12-17 15:19:41

[地板:3楼] guest 2009-12-17 15:33:15
当代艺术缺什么?诚恳。继续加油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