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艺术是我的工作
发起人:面包超人  回复数:1   浏览数:2089   最后更新:2009/12/07 18:52:07 by guest
[楼主] 面包超人 2009-12-07 18:25:35
做艺术是我的工作
卢迎华

在一次闲聊之中,作家韩东的出版人楚尘描述了韩东的工作方法,他说韩东写小说总是先写完第一稿,打印出一份纸稿,然后把电子文档从电脑中删掉,对照着打印的文稿在电脑上重新写一次,再打印出一份书稿,再删除第二个电子文稿,再重写,如此反复三至四遍,才能最终定稿。一篇将近三十万字的小说也要按照此法重复书写三次。如此把自己逼到绝境,不留任何退路,才得到如此凝练的文字。了解这个创作上的细节对于体会他的作品非常重要,虽然诸多对于韩东的小说的关注和赞赏聚焦在其小说的内容之上,但实际上作者最富于创造性和魅力的地方在于其小说的结构和情节的设计以及被反复推敲后高度简洁准确而充满质感的语言。无独有偶,美国观念艺术家John Baldessari曾经亲手将他所有“成功的作品”摧毁掉,重新再来。归零,再开始。居住在瑞典马尔默的美国艺术家Alison Gerber展开了一项历时三年的社会调查,运用经典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来开发一套介定艺术家的“劳动”的评估系统,并出版了一本手册,帮助人们了解在艺术家的工作之中“创造性”和“事务性”的“劳动”之间的区分和组合。



这里涉及到对艺术家这一职业的认识的问题。虽然是从事一项带有创造性的工作,但“做艺术”既不是一种姿态,也不是一种身份,它包含了“至高的目标和基本的要求”[1] 。这个基本的要求包括了艺术家各方面的职业素质:知识、技法、智力、方法论、态度、嗅觉、恒心、勤奋和正直的品德。艺术作为一个至高的目标同时也建立在整个艺术系统里各个角色细致入微和专业的工作,包括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从画廊的助手,美术馆的门卫到运输公司和博览会的组织者,不可或缺。在任何时候,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主角,但往往主角的出场和传播又离不开艺术系统中各种关系和力量的支持。必须意识到的是艺术家这一职业所需要和占用的社会资源是巨大的。



了解艺术家是怎样工作的是一个“去神话”的过程,这似乎和某些艺术家力求树立的公共形象和工作的动机背道而驰。曾经有一位中国艺术家这样比喻艺术家的工作,他从地面捡起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子,直言道艺术就是将这个石子用金箔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直到人们不再能够辨别其石子的本质,而以为它是一块金子为止。这个信念也成为该艺术家工作的主旨和核心,不惜代价地围绕着树立其“大师”的地位和传播“神话”而工作。这也构成了一种艺术家工作的类型,为自己的艺术身份和创作塑造语境,争取主动性。分析艺术家的工作要求认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以及辨别艺术家创作的类型,这个艺术家的艺术是以什么为支撑和驱动的:是他的制作水准和媒介还是他的观念和理论?是他对于艺术系统的认识和分析还是他对于艺术家身份的不断叩问?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反思还是对自身存在与日常的检验和游戏?是他长期的实践还是一些物化的标志?是迎合艺术创作的规则还是挑衅艺术行业的规则?艺术家如何描述他的工作?透露多少细节?揭示多少秘密?对于这些界限的斟酌和把握也是艺术家如何看待他的工作和如何工作的一种揭示。

不仅仅看到艺术家最终呈现出来的“成品”,而是试图与艺术家一起共同讨论和分析其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方向不是抵消或轻视艺术家的身份和工作,而是建立起认识艺术家创作的多元化桥梁和框架,取消对于艺术创作悬念的迷恋和对于结果的过度强调,也是提倡对于“过程”的重视和对多种类型的创作的甄别和开拓不同的了解和描述创作的方法。有的艺术家的创作恰恰在过程之中显现其意义的,有的艺术家的创作需要通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的沉淀和发酵和积累了一定的数量才得以发挥作用。将艺术家的创作作为一项工作来讨论和呈现使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有了除去解读意义和直观的视觉感受之外的可能性。思考、技法、技术含量、理论基础、规范和职业感等等也可以被纳入讨论和思考的范围。



对于在艺术领域中工作的所有人,包括艺术家和策展人或批评家而言,认识到艺术作为一项工作这个务实的态度是必备的。它帮助也要求我们在面对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能够通过多个途径来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不局限于借助单一的标准来作出判断和衡量。了解一个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他日常的工作方法、工作习惯、他的工作场所、他的教育背景、他所接受的家庭影响和启蒙影响、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他的旅行、他的性格和兴趣、他的交往、他的消费习惯、他对自己艺术家身份的认识和塑造、具体到他的素材的来源、他的美学修养、他的创作过程、他使用的器材、他所关注的问题、他的思考的惯性、艺术生产的方式、销售的渠道、展览的场所、他在权力榜上的排名、他合作的画廊、他的收藏记录、他的公众形象等等,都构成了他的创作的丰富的语境和他者进入他的思考的渠道和与之对话的可能。



当然,艺术既然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它就需要专业的标准和同行的衡量。但目前中国的艺术行业里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状:艺术行业里缺乏独立的、专业人士的衡量,而充斥的是混淆了标准的,处于各种勾结关系之中的相互吹捧。这种专门从事吹捧的专业人士是不可靠的,他所建立起来的标准也是很值得质疑的,往往本末倒置。另一个被赋予了不恰当甚至是有危害性的普遍标准是市场和销售的成果,有没有广泛的购买群体本不是衡量艺术创作的标准。但在这里,很多时候,艺术思考的质量和艺术家的重要性却与艺术家的市场普及度混为一谈,而实际上仅仅依赖这个标准的艺术创作和活动是单一而且无益的。建立一个健康的、多元的、允许独立声音的、民主化的、以学术为重而不是以销售和权力为重的艺术生态成为确保艺术家能够独立和深入地展开工作的一个关键的前提。艺术的专业化不仅是对于艺术家的挑战,也是批评家和艺术系统所共同承担的责任。



---------------------------------------------------------------------------------------------------------------

[1] 《这种文学》,韩东,2009-05-18,“韩东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548220100cx0s.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为《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展览而写

Writte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exhibition "Work-in-Progress: How Do Artists Work"

[沙发:1楼] guest 2009-12-07 18:52:07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