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6
发起人:iberiart-work  回复数:8   浏览数:2208   最后更新:2009/11/06 15:33:14 by guest
[楼主] iberiart-work 2009-11-05 12:52:27


展览: 中国,2006
艺术家: 孙建春
策展人: 夏季风
展览开幕: 2009年11月7日下午3点
展览日期: 2009年11月7日-11月27日
展览地址: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展厅B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艺术总监: 左靖
总监: 夏季风
出品人: 高平
主办: 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T: 86 10 5978 9530 / 5978 9030 info@iberiart.org www.iberiart.org

展览简介: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将于2009年11月7日隆重推出艺术家孙建春个展——中国,2006。这是一个从海外回流的展览。08年5月,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在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IVAM),策划了一个迄今为止在西班牙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在瓦伦西亚55天”。孙建春的“中国,2006”,就是该次展览中体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006年,孙建春每天都重复了一件同样的事,他从互联网上选取了一张当日的新闻图片并把它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当这年结束的时候,他有了一件由365个画面和相关的文字叙述构成的完整的作品“中国,2006”。有了一个他私辑的一个公元2006年的中国的“图像编年史”。

今天,网络世界几乎成为了民间狂欢之地,其自由度、混乱感和丰富性令人错愕,这片无垠的虚拟空间可谓众声喧哗,很多信息出于民间的自发传递,真实而且迅速。从网络选择原始图片,无疑是在截取一个更近于原生态的“中国”形象,一种经由荧屏的框定后反而来得真确的年代现实。他的工作强度非常惊人,日复一日的信息遴选和架上再现需要强烈的热忱、意志与体力进行支撑,这场马拉松般的绘事在客观上受到了当时正进入巅峰期的当代艺术热潮的推动,同时,也具有一种自赎的行动性质,最终的实现意味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2006年,在变化中的中国,是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年份,艺术家选择了一种极为朴素的方式来表述这“普通的时间”。他说:“事实上,还原时间只是虚妄的念头,记录也许是保留时间的有效手段,‘每天一张’有着潜在的‘行为艺术’特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个相对朴素的时间观,和相对朴素的修身方式,很像中国古代文人的‘日课’,对于逝去的每一天都有个具体的记载,对我个人而言,每天都给时间划了一个标记。

《中国,2006》可以视为新一代艺术家们对处于剧变中的中国所产生的集体焦虑的一种表达。这是介于“一个同时代的人所经历的图像的总和”和“一切都在细节中”之间的一次挑战,或者,一种跳跃,他的做法倾向于有关总和的描绘,但在事实上是提供了三百六十五个细节。如果不经由他的遴选与再现,其中很多生机勃勃的细节都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复归于黑暗、寂灭,如同粉末,如同从未发生过。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时光的推移,孙建春的这组作品会逐渐演变为历史学的证据,其不定的意义有赖于未来的再解读。

[沙发:1楼] iberiart-work 2009-11-05 12:56:56


























[板凳:2楼] guest 2009-11-05 14:09:27
画报纸新闻?不是有人干过了吗?
[地板:3楼] guest 2009-11-05 16:21:14
, 平常日课 禅。没有人干过
[4楼] guest 2009-11-05 20:58:57

夏星展览前言

麦勒画廊 北京-卢森很高兴能第二次举办中国艺术家夏星的个展。继北京艺术文件仓库(CAAW)《2004》和卢森麦勒画廊《2005》系列展之后,这次在北京呈现给大家的是夏星的《2006》系列。

新的报纸、新的报道每天涌现,如同潮起潮落,文字和图像的洪流冲刷着读者脑中之前储存的信息,艺术家夏星(1974年生于新疆石河子,现生活在北京)从2004年开始创作的图像系列,是对这一遗忘洪流的介入。他选取自2003年11月开始发行的《新京报》的头版照片,将照片场景基本原搬不动地用油画颜料以常常较为粗大的笔触画到尺寸始终一样的画布上(70 cm高,100 cm宽)。

夏星的每个年度系列包括60幅左右作品,每幅作品以相应的报纸发行日期为标题。带有照片及相关文字的报纸原件,原则上亦是作品的组成部分,但不必与作品同时展出。

夏星的作品让时间在想像中逆行,它们颠倒了新闻照片的原则。报道每日新闻的照片应该尽快地将被摄事件传导给读者,与被记录事件的时间距离越近越好,而夏星却重新拾起“昨日黄花”,并赋予了它新的功能。图像在脱离了具体的新闻大标题后,他的作品系列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注、激愤和感动是如此的转瞬即逝。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如政治家的会面、人群的聚集、警察的干预、矿难和环境灾害,给了那些瞬息万变的时事要闻一种连续性,使那些轰动标题回头看去失去了其轰动力。

艺术家在重现政治权力场景时采用平板、近乎单色的色调,在表现人的苦难或幸福的场景中,画家对人的脸部乃至背景处理则常常采用闪烁跳耀的色彩组合。正是画面中粗重而富于表现力的笔触以及色彩的强度将一种骚动不安的状态带入了画面,不少作品袭用了新闻图片原有的俯视或仰视角度,更是加强了这种不安的效果。

画面尺寸的统一,是夏星年度系列作品明白无误的艺术声明。不管所参照的新闻图片内容是什么,所有场景一律被纳入一个统一的宽幅尺寸中。展出时比较紧密地挂在同样高度,更使作品系列有了一种群体归属感。“我想消解我们对事件的重要性和不重要性的习惯上的判断”,夏星这样说。政界的显赫人物也好,普通矿工也好,人的悲欢离合也好,腐败丑闻、股市起落也好,夏星将它们排入图流之中,使它们成为循步前行的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或通过报纸听闻着这个历史。画家代表性地将其中的某些事件拾取出来以免它们被遗忘,在绘画过程中重新唤起对它们的记忆,通过选择作画技法为它们加上了个人色彩。夏星作为一个绘画者,通过选择这种与所画对象有着不可回避的近度的绘画,做了类似于历史纪录员的工作,不仅消息本身,事件(以及事件所涉及的人物)与观看者之间产生的思想情感联系亦得以保存。



[5楼] guest 2009-11-05 21:00:35
http://news.sina.com.cn/c/cul/2006-03-26/03218528987s.shtml
[6楼] guest 2009-11-06 13:14:18
一比里呀的展览质量太不稳定了!这样的作品还来展?
[7楼] guest 2009-11-06 15:12:46
新闻图片纪录员夏星
[8楼] guest 2009-11-06 15:33:13
当下次第修行建春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