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王郁洋的一张画
发起人:sophie  回复数:11   浏览数:3737   最后更新:2009/11/18 03:23:12 by guest
[楼主] sophie 2009-10-30 13:24:40
王郁洋《一张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愈渐年轻当代的艺术培育基地,正上演着一场小小的解构游戏。

走在馆内大厅的斜坡上,抬头看二层半展厅的白墙表面,零星粘着羽毛般的细小色块。

经过整整三天三夜的折腾,王郁洋将自己画好的一张静物写生解构成张张碎片,贴满整个二层半的楼面。细看满墙被剥落的笔触,他的确选了一个非常耗劲的方式。高墙后面是一间小暗房,中间摆了写生用的架子,放着目前已被还原到最初的画框,上面打着的投影播放着艺术家撕下每个色块笔触的过程,架子后面是绘画的静物,架子旁边堆放着绘画颜料等工具。

“我现在整个小腿都没有感觉,”,“手指这儿都磨了”,这位来自哈尔滨,年仅三十,目前在中央美院任职的艺术家羞涩地抱怨道。本来说好在30号开幕的展览,前后共发了三个短信通知,更改日期,最后落在昨天。下个月初,他将在草场地的BOERS-LI画廊举办他的另个个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朝阳区
2009年10月29日-12月27日

图文版权:苏飞
[沙发:1楼] sophie 2009-10-30 13:28:58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厅内。



散落四处的碎片。



二层半的廊型展览空间。



观众察看贴在墙上的笔触。





据艺术家介绍,绘画颜料都含有胶水成分。





暗房内的装置,播放着王郁洋趴在地上撕画的过程。

[cc]flash/player.swf?videoID=113498_5469938&autoStart=false&share=true[/cc]
录像片段。
[板凳:2楼] guest 2009-10-30 13:38:45
这个作品里面呈现了一个学院的权力话语问题,这个问题由“解构游戏”的错置呈现出来
[地板:3楼] guest 2009-10-31 11:52:04

[4楼] guest 2009-10-31 12:59:20

小点子,能混不是好事。
[5楼] guest 2009-10-31 14:48:13
图像与视觉问题,是视觉艺术的核心问题。
[6楼] guest 2009-10-31 23:04:42
混好了就是喜事。
[7楼] guest 2009-11-01 03:34:34

跟赵赵的老鼠屎很象,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玩这个了?



画的一片耗子屎!
五颜六色……


[8楼] guest 2009-11-05 15:22:48
王的atm挺有趣的,这个嘛。。。。
[9楼] guest 2009-11-07 11:11:48
小点子类型中最好的,希望有更好的出现。
[10楼] guest 2009-11-10 14:31:55
在声势浩大的设计展簇拥下,中央美院美术馆“项目空间”也迎来了首场展览。为培养新锐展览策划人,同时给研修艺术管理的学生们提供切合实际的实践机会,作为艺术策划新鲜人实验基地的“项目空间”应运而生。

“项目空间”的首次登场就为观众提供了“惊艳”的视觉感受。展厅的外墙涂抹着呈放射状的油画颜料,看似随意的笔触却是艺术家精心构建的艺术计划的一部分。顾名思义,《王郁洋的一张画》应当与传统意义的架上绘画脱不了干系,但作者显然用文字为观众上演了一幕“近景魔术”。不大的展厅空间复制出画室的典型场景:堆满颜料的调色盘,画架与画布,以及作为模型的静物组合。乍看之下普通的场景由于画布的玄机而衍幻为奇妙的情境:本应覆满颜料的画布却满目空白,取而代之的是投射在其上的艺术家创作静物画的过程。投影机的循环播放让观众彻底颠覆了传统视觉经验;王郁洋的“画”脱离了固有定义,颜料、笔触、画布这一系列固定组合在艺术家的逐步解构中分崩离析,创作过程的录像取代了创作结果,不仅对观者的欣赏习惯和思维定式进行挑战,同时对艺术的疆域提出质疑。从展厅外部空间的颜料泼洒,到内室的视频投影,王郁洋将“一张画”衍生为一个另类角度的关注,一种对架上艺术语汇的瓦解、重构与演变。在“绘画已死”早已从争论焦点沦为几乎毋庸置疑的事实的时代,王郁洋的作品无疑提供了关于如上假设的另一种可能性。

— 文/ 景晓萌
[11楼] guest 2009-11-18 03:23:12
有人解释绘画已死的意思为:绘画已经成为某种经典的艺术形式,颠覆绘画本身的创作方式和颠覆传统是否是一样的呢?所以需要非常具体的对象,才能构成颠覆,我觉得演变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王郁洋的变化过程。
返回页首